2018 轉基因世界地圖來了!全球已有70個國家種植或進口了轉基因作物,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十多年間擴大了超過一百倍。
轉基因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某個生物的優良基因人工分離后導入另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善生物的原有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
自1996年大規模商業化種植以來的20年里,轉基因作物已為超過6500萬的貧困人口提供安全的糧食,節省了1.83億公頃的土地。僅在2016年,就減少了全球8.2%的農藥使用量和270億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幫助人類應對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進一步提高了經濟健康和社會效益。
2018 年是全球連續應用轉基因作物的第23個年頭,從全球視角看,目前轉基因作物的最新的世界地圖是什么樣子?
8月26 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2018年全球轉基因/基因改造作物的商業化狀況(ISAAA簡報第54期),報告中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超1.9億公頃,創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商業化種植以來新高,對照1996年始創之年,已增長了113倍。

1996-2016年轉基因作物的貢獻

26個國家(包括了21個發展中國家和5個發達國家)共種植了1.917億公頃轉基因作物,比2017年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90萬公頃;另有44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農產品。
26個國家中,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已經占到54%,其中,中國僅商業化種植290萬公頃轉基因棉花和木瓜,排名第七;而以750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遙遙領先的美國和1270萬種植面積排名第四的加拿大為首的發達國家占到46%。
從地區分布來看,北美地區共占46%居首;接下來是拉美十國占據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42%;排第三位的是亞洲9個國家,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10%,之后是非洲的國家,占了1.5%和其他國家的0.5%。
美國是轉基因作物種植第一大國,2018年的種植面積為7500萬公頃,其次是巴西(5130萬公頃)、阿根廷(2390萬公頃)、加拿大(1270萬公頃)和印度(1160萬公頃)。這五個國家的種植面積共計1.745億公頃,占全球種植面積的91.3%,是全球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
美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種類多樣,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苜蓿、木瓜、南瓜、馬鈴薯和蘋果。歐盟各國中,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玉米),總面積為12.1萬公頃。不過,歐盟2018年從阿根廷、巴西和美國進口的轉基因農產品包括大豆制品3000萬噸、玉米1000萬至1500萬噸,油菜籽或油菜250萬至450萬噸。
2018 年,轉基因作物在世界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的平均應用率(大豆、玉米和油菜的平均應用率)不斷增長,已經接近飽和,其中美國93.3%、巴西93%、阿根廷接近100%、加拿大92.5%、印度95%。今后這些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將通過隨時批準和商業化新的轉基因作物和性狀來實現,這些新性狀將解決氣候變化和新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
從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的現狀來看,增長勢頭最迅猛的是轉基因大豆,主要為應對飼料領域提高飼料的高蛋白質方面的需求。其次分別為轉基因玉米(5890萬公頃)、轉基因棉花(2490萬公頃)、轉基因油菜(1010萬公頃)。其中轉基因大豆以9590萬公頃的種植面積,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比2017年增長了2%。
2018 年亞太地區共有17個國家正式應用了轉基因作物,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總計1913萬公頃,與2017年相同,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10%。
從種植情況來看,亞太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印度(1160萬公頃的轉基因棉花),其次是中國(290萬公頃的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木瓜)、巴基斯坦、澳大利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和孟加拉國。
從應用率看,棉花的應用率是比例最高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都高達95%。
從種植情況來看,印度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增長了20萬公頃(2%)、中國增長了10萬公頃(4%)、越南增長了4000公頃(9%)、孟加拉國增長了2975公頃(24%)。近年來,全球有利的棉花價格和非常有利的棉花生產條件,對印度和中國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的增長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隨著全球轉基因作物的不斷增加,農民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在轉基因作物常年應用率較高的國家,主要作物的應用率目前已接近100%,這表示相比傳統作物,農民更青睞于這項作物技術。
印度尼西亞首次通過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開發出耐旱型甘蔗,2018年種植面積在1342.59公頃。這種轉基因耐旱甘蔗新品種,在干旱條件下的產量可比親本品種高出20%~30%。
2018 年,具有多重性狀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也呈現持續增加勢頭,占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42%。市場也滿足了更大的農民與消費者需求并且提供多種性狀的多樣化轉基因作物,包括防挫傷、抗褐變、低丙烯酰胺和抗晚疫病的馬鈴薯、抗蟲抗旱甘蔗、低木質素苜蓿、抗褐變蘋果,以及高油酸油菜和紅花籽等。


2018年五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面積和應用率)
這份報告認為,全球轉基因作物應用(用作糧食、飼料和加工用途的耕種和進口)的增長可以證明,轉基因作物不僅在農業、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均產生良好收益,而且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改善了營養水平。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可能有助于減輕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良問題。
近期,全球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府機構也釋放出鼓勵轉基因作物種植和應用的信號。
7月23 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擔任首相職務后第一次演講就提出要“解放”英國的轉基因產業。他說:“讓我們現在就開始把英國優秀的生物技術產業從反轉基因監管中解放出來,開發抗枯萎病的轉基因作物,為全世界的人口提供糧食。”
7月26 日,歐盟委員會也宣布批準10種轉基因產品在歐盟上市,其中9種用作食品或飼料,另一種用作觀賞性切花。
澳大利亞多家主流媒體8月19日報道,南澳大利亞州政府準備解除該州(袋鼠島除外)有關種植轉基因作物的禁令,當地農民從明年起將可種植轉基因作物。南澳大利亞州也將成為澳大利亞大陸最后一個取消轉基因作物種植禁令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