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南非特派記者 呂強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1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如圖),以表彰他“在實現和平和國際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在解決與鄰國厄立特里亞邊境沖突中的決定性作用”。消息公布后,埃塞俄比亞總理辦公室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稱,“埃塞俄比亞對此感到非常自豪!”認為這是對阿比一直倡導的團結、合作、共存等理念的認可。
19世紀末,厄立特里亞成為意大利殖民地。1941年,意軍戰敗,厄成為英國托管地。1950年12月,聯合國將厄作為一個自治體同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1962年,埃塞皇帝廢除聯邦,設厄為埃塞第14個省,引發厄立特里亞的武裝獨立斗爭。1993年4月,厄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公決,以99.8%贊成的比例高票通過脫離埃塞俄比亞的提議,并于同年5月24日宣布獨立。
1998至2000年間,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由于邊界問題爆發戰爭,導致數萬人死亡,100多萬人流離失所。2000年,雙方在阿爾及利亞簽署和平協議,但領土爭端并未解決,邊境地區沖突不斷,兩國關系也陷入僵局。2018年6月,就任總理兩個月的阿比做出和解姿態,兩國關系開始緩和。
2018年9月16日,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在沙特簽署歷史性和平協議,結束了持續近二十年的沖突。在現場見證協議簽署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股強勁的希望之風正在非洲之角吹動。
此外,阿比還在東非和東北非參與了其他和平與和解進程。多年來互相持敵對立場的厄立特里亞和吉布提,于2018年9月恢復外交關系,阿比政府在當中作出積極貢獻。此外,阿比試圖在肯尼亞和索馬里之間就爭議海域權利的長期沖突進行調解,目前各方正在看到沖突解決的希望。而在蘇丹,軍事政權和反對派已返回談判桌,今年已發布新憲法的聯合草案,確保該國和平過渡到文官政府,阿比在這一過程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目前,埃塞國內的斗爭依然存在,約有320多萬埃塞人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來自鄰國數以百萬計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阿比政府努力尋求促進和解和團結,但現在內部沖突和人道主義危機仍沒有消失,因此有評論認為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給阿比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