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對于新時期新時代背景下的節目創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人事司舉辦了2019年廣播電視文藝節目創作人員培訓班第30期,培訓的目的是提高廣播電視文藝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增強業務能力,提升節目質量。
關鍵詞:廣播電視;節目創作;學習
一、前言
這次培訓就是給我們在新時期新背景下節目創作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導,首先節目創作必須要有政治站位,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節目創作的選題內容上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再次節目形式要守正創新,強化導向、創新創優,講好中國故事。最后節目創作的武器和方法是就是“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二、文藝節目創作內容要堅定文化自信
中國人民是最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故事的能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高長力司長要求文藝節目創作人員既做文化的引領者,又要做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經典詠流傳》等節目,創造性的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創新和解讀,不斷堅守藝術品質,把主流價值與觀眾情感有效鏈接,成為備受年輕人追捧的爆款,帶動了詩詞熱、國學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重塑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文藝節目創作人員需要在拓展文化內涵、創新傳播方式、提升審美表達方面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三、如何守正創新
守正是根基,守正才能行穩,創新是動能,創新才能致遠。
(一)講好中國故事是最基本的傳播規律;
(二)好節目的標準是能不能給孩子看;
(三)價值觀念決定作品的好壞;
(四)打開歷史之門打開情感之門,傳播之門,要符合傳播規律學會與新媒體相結合進行傳播。同時要認清美西資本主義的本質,抵制崇美、精日、哈韓,守住節目底線,弘揚四個自信,積極探索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方向。
四、如何增強“四力”
(一)增強腳力,就是要增強群眾思維、實踐思維,踐行黨的宗旨、堅持實踐第一,做到走得正、走得實,走得久;
(二)增強眼力,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善于觀察、善于辨別,做到看得清、看得透、看得遠;
(三)增強腦力,就是要堅持正確導向,保持清醒堅定,多思善謀、綜合研判,做到想的全想得細、想得深;
(四)增強筆力,就是要增強受眾思維、創新思維、堅持,強化問題意識,突出效果導向,做到寫得好、說得好、演得好。
五、案例分享
(一)堅持文化引領,在文藝節目中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顏芳,《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團隊自主研發的創新節目模式,節目已經走過四年,節目組不斷摸索創新,但不變的是它的底色,從人民的角度出發進行各種設計,強調詩人尋常百姓家,要在選手答題過程中,在他們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的過程中,體現老百姓的詩和遠方。節目在創意之初就力避高冷,實現接地氣的主要途徑,就是題和人。節目組確定的選題原則是熟悉的陌生題,在熟悉中尋找陌生,在陌生中得到驚喜,而這些詩詞還要實用,能時刻抒發情感,讓詩詞題目不那么高冷更貼近生活,而節目組選擇選手有外賣小哥、有饅頭哥、有警察、有學生等都是普通人,只要有趣、有情、有文化、有詩詞功底都能參加。
顏芳老師還為我們介紹,現場20幾個機位,主副切基本不用,后期全部單機素材剪輯,主副切的功能基本僅僅是讓導演了解環節。
視覺呈現非常漂亮,只要有內容表達的就有一個配套的視覺設計,所以我們看到的節目會覺得視覺效果非常飽滿,精致、節奏緊湊流暢。
(二)優秀文藝節目內容策劃與創新思維——陳辰,上海衛視《閃亮的名字》主持人、制片人
區別于傳統的專題片和常規的紀錄片,綜合走訪紀實+影視演繹手法成為《閃亮的名字》最大的特色。一邊是尋訪者陳辰實地走訪,還原英雄的人生經歷,一邊穿插由影視演員對英雄故事的演繹,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觸。節目以兩條線索交叉展開,在兩個時空中讓情節、物件、場景形成勾連,合力指向一個目的——把故事講好。這種模式上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幫助節目打開了傳播力和生命力。節目制作的核心是講好英雄故事、尋找英雄,不僅是要去他們生活的場景尋找他們的足跡,更要尋找他們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平凡人,是什么讓他們做出了超越平凡的選擇。
節目不回避英雄們的脆弱和傷痛,回歸人性,更加彰顯出人物的偉大之處。節目組還注重真實場景、人物和物品的激發作用,讓觀眾能近距離感受到英雄的故事,一次次被感染、被打動。
最后,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感受到在新時代新背景下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緊跟政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四力,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唱響主旋律,做中國夢的傳播者,也要做中國夢的踐行者!
作者簡介:陳香吉,貴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