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婕
摘要:浮世繪在日本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形式,對于日本美術的發展歷程,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也對西方美術的發展產生了相關的特定影響。而中國的木板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存在形式之一,其中融入了我國所獨有的傳統文化特點以及市井人民的審美文化。這兩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背后展現的是中日兩國文化的不同差異之處。本文通過實際分析來介紹,有關于中國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異同。
關鍵詞:浮世繪;木版年畫;中日文化
一、中國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版畫
中國木版年畫始于北宋年間,明清時期尤其是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發展尤為興盛,到了清末走向衰落。木版年畫題材以展現民間藝術市井文化為主,大多描繪了城市的生活景象和市民風俗。中國民間四大民間木版年畫分別為: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和四川綿竹的木版年畫。同時,還有在河北內丘的神碼紙馬是瀕危木版年畫,是木版年畫最初最原始的形態,與木刻版畫同源。木版年畫,受地域特征的差異影響,其整體題材的選擇以及繪畫風格都出現了較大的差異性。例如,天津楊柳青在地理位置上偏向于京城,因此整體的繪畫風格向宮廷畫風靠攏。而山東和四川地區更為靠近廣大的農民區域,木版年畫的制作,也更傾向于農民的審美習慣,更能夠體現原始勞作生活的質樸和樸素。而蘇州桃花塢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更能夠體現市民文化的特征。總體來說,木版年畫多以民間生活題材為主要表現手法,深刻的表達了人們內心最淳樸最真摯的愿望。在制作方面,是以木刻雕版套色印刷為主,也有半刻半印的制作手法,例如天津楊柳青,而四川綿竹是單色印刷,利用山水畫的手法用水墨進行加工制作。例如下圖是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
通過分析觀察這個作品我們能夠看出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主要特征。由于地理位置地處京城一帶,因此整體畫風受宮廷畫風的引導和影響,能夠展現出宮廷畫風的澎湃氣息,再者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還充分運用了形象化的描寫元素,例如龍等相關因素,以比喻的形式來充分呼應年畫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
由于中國是木刻版畫的搖籃和故鄉,這個技術傳往日本,催促了浮世繪的誕生。在日本的古典美術發展進程中,浮世繪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且在繪畫過程中主要是以水印木刻的形式出現的,是一種套色版畫。整體的繪畫題材圍繞風景、歌舞伎和美人畫為主。日本藝術家具有獨特的審美風格和能夠接受外來文化的創新精神,具有開放意識和融合性,能夠使得日本浮世繪至此積淀為屬于自身的藝術傳統。例如下圖是日本浮世繪的經典畫作。
二、木版年畫和浮世繪版畫的相似性
在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發展和孕育過程中,中國的版畫藝術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也促使著中國木板年畫和日本浮世繪版畫之間具有不可分說的緊密聯系。這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主要總結為兩種,其一是多法互融,即在藝術創作方式的選擇過程中,能夠依靠民族傳統形式的多種表達以及外來藝術文化的表現形式多方位的展現繪畫藝術手法的多樣性,例如通過分析當下現有的漳州木版年畫舊樣就可看出,其當中繼承了明清插圖版畫的傳統,并且在此基礎上還運用了其他民族傳統形式,例如,古代界畫、連環畫、甚至西洋繪畫等相關多元化元素。而在浮世繪版畫中,主要以呈現日本傳統文化、中國繪畫元素,和西方繪畫藝術為主。在題材選擇過程中,不僅與日本古典小說的木刻插圖所相呼應,還大量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
其二是兩種繪畫藝術的題材選擇大部分一致,即都是通過繪畫藝術形式來表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內容可豐富為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美人兒童等。尤其是日本浮世繪版畫,將女性作為主要的描繪對象,例如歌舞伎、農家女或者平民女子都是描繪的主題選擇。兩種繪畫藝術形式在題材選擇過程中都以貼近普通人民的生活為主,也是通過此種藝術形式來記錄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人民生活。
三、木版年畫和浮世繪版畫的差異性
木版年畫和浮世繪版畫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兩種方面,首先是人格意識的不同。木版年畫主要代表著民眾集體意識的產出作品,因此往往不記錄作者姓名,而浮世繪畫家往往會在作品完成過后,在作品上留下姓名或其他印記作為象征。其次是藝術個性的不同。中國木版年畫在創作過程中,主要表達藝術個性的張揚,以極具象征性的主題或者繪畫形式來表達最終創作的主旨。例如,往往會通過靈活運用神鬼、人物、動物、文字等比作符號特征,再利用比喻的手法呼應最終的創作主旨。因此更極具藝術特性和獨立性。而日本浮世繪版畫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以此招攬觀眾來為自身謀取利益,因此繪畫本身主旨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注重工藝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日本藝術家在本土繪畫與外來繪畫風格的碰撞選擇過程中,不僅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樂于模仿和學習,還能夠將外來文化當中所蘊含的優秀風格,融入自身的繪畫體系當中,由此為本民族的繪畫發展鋪墊出一條獨特的發展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產生和發展與中國木板年畫具有本質性的關聯。例如日本浮世繪版畫中,一些題材的選擇和繪本的表現形式,都與中國蘇州版畫相似。由此可見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發展,是對中國木版年畫的吸取和再次創造。并且從兩國發展的藝術特性來看,中日兩國藝術關系的發展是尤為密切的。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對于自身民間藝術的研究和傳承,也要根據其特性不斷發掘其當中所具有的潛力和藝術價值。并注重對于國外相關藝術發展的借鑒和融合,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促進其有效傳承,為新時代民間文化豐富多彩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發展渠道。
參考文獻:
[1]賴雪梅.從民族性格解讀日本浮世繪與中國桃花塢木版年畫[J].藝術評鑒,2019(5):111.
[3]李丕宇.浮世繪的源起[J].齊魯藝苑: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1(1):16-18.
[5]余韻.日本浮世繪與中國木版年畫中的色彩與構成分析[J].參花,2019(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