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璇



摘要:插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平面的,可印刷于書籍中,對文字補充說明的藝術語言。受科技時代的影響,微電子技術的感官立體多維化、展示方式動態化、具有交互性等特質,和插畫藝術相結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以微電子插畫藝術為主體研究對象,探索科技時代文化背景下對插畫藝術的影響,探討其具有新藝術特征,總結和探究出微電子插畫的新藝術特性。闡述了微電子背景下的插畫設計核心應該是尋求科技的藝術性,從而讓其附有新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插畫;微電子;跨界;科技
一、微電子技術介入各類藝術
(一)電子藝術在國際上的新興發展
技術和藝術的結合是新時代發展的必定趨勢走向,然而電子藝術的悄然萌生,為新型的藝術市場帶來了嶄新的生機。隨著電腦時代的普及,電子藝術也變得越發突出。除了國內有上海電子藝術節之外,在國際上,各大電子藝術節的欣然發展也標榜并不斷肯定了電子藝術的地位。除了全球矚目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之外,還有德國跨媒體藝術節、荷蘭電子藝術節,以及紐約OFFF和Conflux藝術節等,標志著電子藝術的新興發展和魅力已經不容得被低估,它在藝術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在各大電子藝術節中,不乏微電子科技在藝術領域的參與與制作,微電子藝術的存在,是新藝術形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二)微電子藝術的基本概念
微電子藝術主要是通過集成電路這一微電子部件來實現對相應機械效果的控制和感應,加上相應的材料搭配從而達到理想的藝術呈現。
如圖1所示,通過電腦程序的C語言①設計或感應器發出的信號來設置操控相關機械電路的存貯器(即集成電路)語言,存貯器又作用于效果部件(如LED燈、馬達、轉軸等)的表達,加上相關美學學科的理論支持和綜合材料的運用,從而實現藝術化的效果表現形式。
通常電路中感應器的存在又會反作用于相應的程序語言,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就能傳輸信號至先前電腦程序編寫好的存貯器中,驅使藝術效果部件表達程序,從而相關的藝術效果部件的動態就和人或客觀因素有了關系。
二、微電子插畫藝術是電子藝術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在科技時代背景文化下,電子藝術的蓬勃發展,不斷地在打破大眾對藝術的固有認識,然而插畫藝術,也應當推陳出新,跟隨電子化的步伐。在《從技術藝術到技術美學》一文中陳迪對技術和美學的關系闡述是技術的發展促使產生了“技術藝術”和“技術美學”。微電子插畫藝術的產生是由三個方面的因素而組成的。
一方面理工學科的延伸和探究一貫是中國學子的“拿手活”,大量的理工類人才,為電子技術的推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活力。網絡、技術人員對產品的開發,對大眾的接受能力一次次的發出了挑戰,一次次地刺激著藝術學科。另一方面隨著不同學科之間的跨界結合思潮和不斷涌現的多文化思考角度的轉變,各個學科之間將進行互通交融性的學習探究模式。再加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和思想引進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方向,新興的插畫審美,較傳統將更顯張揚與個性。創客文化中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和藝術創作精神非常相近,這使年輕群體的潮流文化更直接的通過藝術來表達技術的風趣與幽默感。
綜上所述,微電子插畫藝術不是憑空出現的藝術形態,而是有根據,有社會依賴和推進的結果。
三、從傳統插畫到微電子插畫的應用研究
通過試驗,將傳統的平面插畫和微電子插畫進行試驗性對比,發現了微電子插畫藝術有感官立體多維化、展示方式動態化、具有交互性這三大明顯特征。在這三種特性的研究和觀察中,我們不難預測微電子插畫藝術中所蘊含的強大潛力和很好的新藝術拓展方向。
從傳統插畫到微電子插畫及其特點:
(一)感官立體多維化
微電子插畫是傳統插畫的藝術拓展形式,它是脫離了原本二維,向三維或四維方向發展的插畫藝術形態。融匯聲、光、電燈不同的電子元素,在原本有固定的造型形態下,發展出在空間中展開的平面,形成了不同的視覺空間特殊形態。它是結合了立體插畫和微電子技術的藝術拓展,不斷地延伸在新的維度之中。
在圖2的平面插畫和微電子插畫的實際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微電子插畫有明顯的優勢。傳統的平面化插畫,只能單純通過傳統的色彩、造型、構圖來實現藝術價值體現。然而,微電子插畫在這里邊融入了LED燈光效果,在視覺空間中,有了不一樣的拓展,視覺藝術范圍從平面隨著光感的傳播范圍而立體化、延展化。而作品還通過了紙本本身的特性來進行了空間構造,打造三維感。將光和空間的結合,使插畫藝術不再傳統,為其注入了鮮活的視覺沖擊感。在《淺析數碼插畫中的二維與三維創作形式》中指出三維的插畫將會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微電子插畫在原本生動有趣的造型形態下,融入了新的電子分子,充滿了新鮮感、個性化元素和濃烈的時代科技趣味,產生了令人眼前一亮了新藝術表現方式。
(二)展示方式動態化
對比起靜態的畫面,動態畫面將會更有敘述事件的能力,而在動態藝術中,“會動的藝術”也將更有吸引力和視覺沖力力,產生新的美學美感。通過動態化的展示,將故事融入藝術作品之中,延伸令人意猶未盡的無限含義。
如圖3所示,這里實現了通過電腦來控制相應效果展示控制板的程序編寫,從而促發LED燈的變換,加上獨特紙本的藝術形式,產生了別樣的藝術效果。將不同電路的LED燈連接到集成電路中,接上電源,便能實現不同程序的燈光閃爍律動,具有展現感。
(三)具有交互性
感應器,作為互動裝置的互動實現,起著非常決定性的作用。如圖4所示的作品中的紅外線人體感應器,當人一進入可測量的范圍內,作品的燈光閃耀便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有著人與作品溝通的能力。感應器接受到人出現的狀態,便會發出信號至擁有編寫程序的作用效果電路板中,相應的做出燈光變換反應,最終形成具有交互狀態的藝術展示效果。
微電子插畫藝術的強烈交互感,使觀眾變為作品的一部分,有現場感,能夠參與到其中,使作品不單單停留在單項的表達,而是雙方面的互動的藝術行為。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能更好地讓其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人文意義。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還有各個學科交叉碰撞的背景之下,插畫藝術的載體也不只停留于單一的平面藝術狀態。對比起以往傳統的大批量生產的存在方式,微電子技術的介入,使得插畫的發展更趨向于個性化、國際化,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質。
微電子插畫藝術是藝術和工程的突破性嘗試,生動地將微電子技術的特點巧妙的融入插畫藝術中。從而通過微電子技術實現插畫藝術的立體空間多維化、展現效果動態化,并且令作品具有了交互性等新藝術特征。將光、電等新元素通過電路的藝術化語言表達傳播,并且探究了插畫在不同展示中的延展如電子裝置形式和電器改造播放等。微電子技術作為新的藝術介質,使插畫藝術從以往的平面視覺展現發展至立體等多重元素結合的新銳展現方式。
探究插畫藝術的發展,仍然需要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更多不同學科的學術背景支持,開發想象力,找尋多學科之間的聯系,將會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源源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迪.從技術藝術到技術美學[J].中國傳媒科技,2013(26):209-210.
[2]宋文婷.淺析數碼插畫中的二維與三維創作形式[J].群文天地,201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