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霞
摘要:在古代詩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數字復迭的現象。數字本來具有確切的數的概念,但是疊用后,它們大多就不再是原來的意義了。本文從古詩文中收集了一些典型例句,旨在探尋數字疊用的妙趣。
關鍵詞:古詩文;數字;疊用
在古代詩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數字復迭的現象。數字本來具有確切的數的概念,但是疊用后,它們大多就不再是原來的意義了。作者疊用數字時,往往將它們或用來描繪事物的形狀,或用來形容動作的狀態;有的被疊用的數字則成了特殊的稱謂名詞……本文從古詩文中收集了一些典型例句,旨在探尋數字疊用的妙趣。
一、疊加數字做形容詞
干寶《搜神記》:“錢一一飛從井出。”這里的“一一”,顯然不是數字概念,而是“一個接一個”的意思。它用來形容錢從井中飛出時的狀態。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者,名曰三能。”句中的“兩兩”,意為“成雙成對的樣子”。它在這里形容的是六顆星的排列形態。
“三三”很特別,它并不太單獨出現,不是同“兩兩”連用,就是與“五五”合作。“三三兩兩”和“三三五五”,唐代之后的詩文中都比較多見。潘閬《酒泉子》:“三三兩兩釣魚舟。”李白《采蓮曲》:“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這兩個例句中的數字疊用不能單純理解為“兩”“三”“五”或它們的倍數,它們均是概數,都含有“稀疏”的意味。
二、數字疊加標示相乘
劉禹錫《辯易九六論》中有“四四而運”和“四四運之”。這里的“四四”,都是指一種算法名,即四四乘法。
“五五”也很少有單獨使用的例子。它除了與“三三”搭配外,還常和“十十”成雙結對。《宋書·樂志·艷歌何嘗》:“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這里的“十十五五”,不正是摹狀白鵠成群結隊、多少不一、排列整齊地飛行的樣子嗎?
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宋江贈給李師師的詞作《念奴嬌》中有這么一句:“六六雁陣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這里的“六六”是一個數,一個確定的數,即六六相乘的積——三十六,暗指的是三十六天罡星。
三、數字疊加做名詞
《魏書·胡國珍傳》:“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這里的“七七”,是指一種舊習俗,是名詞。
數字疊用,最活躍、最復雜當首推“九九”。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并轂。”這里的“九九”,是極言其多。《唐詩紀事》:“愿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歷。”這里的“九九”是指代九月初九重陽節。《管子·輕重戊》:“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這里的“九九”是一種算法,即九九相乘。此外,“九九”還能指稱第九個九天,如“夏九九”“冬九九”。
另外,“千”“萬”這兩個數字也常常疊用,以表示數目巨大。《水滸傳》中有:“這個似萬萬錘打就銀人,那個如千千火煉成鐵漢。”“千千”和“萬萬”往往連用,意義是極言其巨,而表達效果更強烈。再如王充《論衡》中有:“天地安得萬萬千千手,并為萬萬千千物乎?”
綜上所述,古代詩文中數字的疊用妙趣橫生,蘊意不同,我們在閱讀時,應聯系上下文,具體分析其含義,萬萬不可再把它們當作純粹的數目。
參考文獻:
[1]賈娟.淺析《詩經》中疊詞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9(8):107-108.
[2]付紹清.咂摸疊詞指向,破解情感密碼——《項脊軒志》細讀[J].語文建設,2019(13):56-58.
[3]沈榮森.敦煌曲子詞疊字美淺探[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