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剛 彭凡
摘要: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陶瓷工藝的發展歷程可謂源遠流長,陶瓷既蘊涵著豐富的工巧藝術手法,又是中國傳統文化及傳統藝術的具體體現,自陶瓷產生之日起,中國人便顯示出了獨特的制作方法與高超的技藝,并配有別具一格的藝術風采,使世界人眼前為之一亮,但中國的陶瓷制作目的主要為滿足百姓的生活所需,從屬于物質生活,在滿足生活所需的條件下,較大程度上滿足視覺美感,基于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很多陶瓷藝術家只在實用與形式美間創新發現,難以融入世界潮流發展浪潮之中,本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著重研究現代陶藝類型以及美感的體現。
關鍵詞:現代陶藝;造型美感
一、現代陶藝的發展現狀
(一)“傳統”與“現實”間的隔閡有所突破
回首中國瓷器發展歷史,中國更迭換代歷程中,幾乎每個時期都會出現新的陶藝形式、品種與工藝,其自身發展更是別具一格,陶藝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代名詞,但多種因素的介入,加之傳承的一家性與封閉性,這些技藝日久失傳于世間并帶著古人的技藝沾沾自喜,但當這些工藝者們從“傳統”“實用”“日用”的特點中驚醒,猛然間發現自己與世界審美潮流價差甚遠,自身的優勢已被超越,古與今,傳統與現代間便出現了矛盾,就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陶藝從傳統走向現代,更好貼切大眾審美潮流,在藝術領域仍然是一個熱點爭論問題,既要實現其自身最基本的價值,又要使受眾在使用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與滋潤,而現代陶藝的觀念轉變成為陶藝發展的不竭動力,它的作用便體現在擴大了陶藝的藝術屬性,使陶瓷產品能夠從藝術,材質,工藝和形體上獲得和諧統一的融合發展,既要讓現代藝術瓷富于變化,從點線面上創造出富有個性與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有空間感與立體感,有變現力與氣質美,運用材料,工藝與繪畫加工,將返璞歸真之感與時尚感相統一,對于普通的日用陶瓷造型,它屬于生活用瓷的范疇,所以要滿足最基本的使用需求,其次將形式內容同時融入其中。脫離了傳統的“制器”約束,陶瓷藝術門類與藝術領域得到豐富與擴展,設計者可以充分發揮藝術家的天性,使中國現代陶藝發展走向一片新天地,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二)傳播與接受的局限
改革開放后一大波新的現代藝術流派如狂風暴雨般涌入中國,特別是80年代后,這種思潮更為猛烈及明顯,但由于生產力水平尚低,中國人對于新的藝術流派的理解與接收能力不強,對于新型美學的欣賞能力不足,甚至產生反感心里,但客觀上,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些流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現代陶藝錯過了那段傳播潮流,從散播傳揚角度來分析,它貌似錯過了最好的傳播時期,但就發展狀況來看,中國陶藝發展基礎較好,一些瓷區及都市發展趨勢穩定向好,然而從受眾來看,群眾基礎薄弱,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欣賞群體,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當前日用瓷器與現代藝術瓷器產業發展前景不樂觀且一部分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地區,如景德鎮,廣州等地的群眾對于陶藝的關注度呈下降趨勢。
其次,廣播,媒體對于現代陶藝的宣傳未提起重視,對于其就少也是破碎不成規模的,專門的理論研究著作,刊論數量不多,專業的陶藝批評家更是鳳毛麟角。
而從受眾來看,中國人固然不能缺少對陶瓷的感情,但只能算是一種情懷,對于現代陶藝的感情更是談不上,所以,很難調動欣賞者的口味。
基于這兩項問題,對于現代陶藝造型美感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提升,只有讓百姓發現美,才能主動去學習美、傳承美。
二、中國現代陶藝造型美感的體現
(一)體現濃重的時代特點
我國既為陶瓷制作古國,擁有著悠久的技術手法積淀。陶瓷藝術作品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其造型、創作靈感等定來源于生活并體現著生活。現代陶藝上定匯聚了制作者無數靈感和創意,同時也刻上了濃重的時代烙印,體現著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的三彩陶,由于其產生的獨特背景,就被人們看作是鼎盛時期的象征,現代人擱置唐三彩一般是富貴顯赫的寓意象征愿望。在創造造型方面也有很多種,人物、動物、酒器、家具、房屋等等,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馬、駱駝、武士和女俑。唐三彩器物普遍都很圓潤飽滿。由此可以得知,現代陶藝必須展現當代的文化旋律,體現當代的文化特征,陶瓷的靈感創意與工藝者本身想要表達的情感與心情,都要通過陶瓷這個載體有了時代的烙印,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最好可以通過圖畫或形狀體現國家政治生活現狀,通過時代特點助力陶瓷中美的體現,陶瓷突現個性化,創意更能是這一文化產品賦予生機與活力。現代陶藝或體現著濃郁民意或體現著自然灑脫,體現著一個時代,成為人民大眾雅俗共賞的器物。
(二)體現對自然的熱愛
即使是現代,人們對自然都有著難以言表的熱愛,而這份熱愛也應體現在陶瓷作品上,山水、動物等的圖案、造型都可以表現制作者的情感,動物既是人類的食物也可以是人類的朋友,反映在作品中的動物形象可以承載人們的情感。如以鷹、蛙為代表,造型夸張、形象豐富,被認為是人們祈求子孫平安的象征。從這些圖案中可以反映人的情感。造型可以以靜為主,靜中帶動,通過細部刻畫來顯示出內在精神與韻律。制作者通過這些細節描繪出栩栩如生的造型形象,是對自然界高度觀察的結果,體現的是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要多體會制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出作品中的美感。
(三)在殘缺中追求美感
陶藝造型的美感可以從日益完美與追求華麗的心里進行逆反與打破,追求個體,體現獨特的藝術風格,追求一種新的美感,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或是用怪異不完整的手法或是應用粗枝大葉的方法體現,抑或是放棄細節勾勒運用高起低伏式的手法進行表現。
三、結語
現代陶藝,是一種時間概念,傳統是古人的“現代”,我們的“現代”是后人的過去和傳統。現代陶藝是傳統陶藝的形伸,現代陶藝將成為后人的傳統。因此,雖然傳統與現代有著形式、思考、表現、審美等各方面的差異,但其實脈絡相承,所以否定傳統的現代陶藝與否定現代的傳統陶藝均十分幼稚。現代的陶瓷研究者和制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的開發、創造新的陶瓷品種,也融入創新元素,令作品顯示出更深遠的寓意。當然藝術欣賞和接受是一個極復雜的心理現象,又是一種使人愉快和輕松的獨特方式。陶藝作品的欣賞,為我們在現代快速生活的時代提供了一片精神凈土,促使我們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理解藝術,在更深的層次上把握對事物的領悟,發現、更新并深化著我們的想象天地和心靈世界。
參考文獻:
[1]毛錄貴.淺談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形式美感的把握[J].江蘇陶瓷,2016(01):13-14.
[2]劉浩.陶瓷雕塑與綜合材料結合的藝術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5.
[3]陳婉藝.淺談陶瓷雕塑造型中形式美感的把握[J].佛山陶瓷,2014(12):52-53+56.
[4]余斌.從陶瓷雕塑特征的角度上把握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形式美感[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3(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