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較多的地區,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由于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特點,這種特點集中體現在民族服飾上。這種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不少人開始關注和欣賞民族服飾元素,廣西坭興陶設計也加入了民族服飾元素,不僅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也豐富了坭興陶的造型設計。本文將分別從少數民族服飾及其特征、廣西坭興陶與少數民族元素的結合、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在坭興陶中的設計手法三個方面,研究廣西坭興陶設計中對少數民族服飾元素的應用。
關鍵詞:坭興陶;少數民族服飾;設計手法;藝術
民族服飾就像一種符號,展現出了各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化內涵。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在服飾上各具特點,這些特點主要以圖案紋樣的方式呈現出來,人們往往通過這些圖案紋樣對該民族進行區分和解讀。在廣西坭興陶的設計中加入民族服飾元素,不但可以提升廣西坭興陶的價值,更有利于廣西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一、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及其特征
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文化中,“服”與“飾”,通過以縫繡、點綴的方式,與服裝結合,構成了民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少數民族服飾中的飾品,更多的是“飾”的特點。縫綴在冠帽、領口、袖邊和衣襟的一些圖案,對服裝起到裝飾作用。從純審美的角度看,這種“飾”是一種富于裝飾韻味的美學點綴。
二、廣西坭興陶與少數民族元素的結合
廣西坭興陶是廣西近百年來,傳統工藝繼承和發展做得最好的一項傳統文化。坭興陶作為一種民間傳統工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坭興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方便雕刻、不施釉,制作成型的陶器晶瑩玲瓏,極具觀賞價值。坭興陶的陶土中含鐵,所以坭興陶器的顏色大多呈現出朱色或紫色。利用這個特性,還可以燒出紅器白花,白器紅花之雅觀,使坭興淘在單純古樸中透露出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
坭興陶本身就是悠久歷史文化的產物,它和人們對于少數民族服飾的神秘意識有一定的互滲作用。
三、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在坭興陶中的設計手法
(一)線條的運用
線條是最簡單的設計手法。線條可以表達硬朗、嚴肅,也可以表達柔軟,甚至可以變化多樣。線條既是平穩重復,也是反復無常。
動物紋飾是苗族服裝紋飾中常見的圖案,這些紋飾大多縫綴在衣襟上、 背帶上、頭飾上等。這些紋飾的曲線變化,讓圖案造型顯得生動活潑。有些紋飾的組合可以說是超出人們的想象,甚至有點荒誕離奇,因為它們不按照常規呈現美好事物。
將這些元素的組合運用到坭興陶中,對于坭興陶的設計也是獨具創新。不是單純地圖案造型的輪廓的描摹,更是借助線條的作用將造賦予情感和藝術。對于造型和線條的處理手法,要根據坭興陶器的形體以及設計需求來進行。在坭興陶的具體設計中,線條的組合及作用,通常是用來強化藝術風格。
(二)空間
在廣西少數民族服飾中,他們的衣服背面、下擺的設計獨具匠心,強調表面區域的尺寸和形狀,掛飾上有彩色的珠子、各式各樣的貝殼、鈴鐺等,形成一個立體的掛墜,在裙衣的圖案襯托中具有一種鮮明的空間感。苗族背帶的圖案強調表面紋飾區域的尺寸和形狀。這些民族服飾元素在坭興陶中的設計應用,大多以紋樣的方式呈現出來,手法主要以線刻、浮雕、透雕為主。線刻里又分為陰刻和陽刻,浮雕也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坭興陶中的空間感不單是需要圖案來實現,還需要配合雕刻技術去完成。線刻、浮雕和透雕是以互相結合的形式出現,而不是單個出現,因此坭興陶在空間感打造上更具操作性。而坭興陶紋樣中空間感的強化,主要以線刻、浮雕、透雕手法來操作。
(三)形狀
形狀往往是由造型方式決定的。形狀的呈現,往往投入了設計者的直觀感受。設計者呈現一個形狀的意趣和神態,不是以寫實的方式去表達,他們對物體的感受往往是通過主觀上的造型特征來表達。這種“得意忘形”的造型方式,使坭興陶的造型設計豐富起來。
在坭興陶產品創新設計以坭興陶材料為中心,提取廣西少數民族服飾元素,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注入新鮮的時尚元素,對于復雜工藝與煩瑣的圖案裝飾進行選擇性應用,重塑坭興陶的現代形象,突出產品的文化價值、實用價值、時代感,使其具有實用和審美藝術的雙重屬性,達到物質與精神的相統一。
四、總結
廣西坭興陶設計中應用少數民族服飾元素,既不失民族風格,也讓坭興陶造型新穎,這種互相滲透的方式,使得坭興陶在藝術風格上給人一種神秘的意識。通過線條、空間、造型上的表現,呈現給人們一種全新的坭興陶。這樣的廣西坭興陶,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提升了坭興陶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鄧少榮.廣西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措施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3,34(06):57-60.
[2]孫建君.中國民間美術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玉時階,蒙力亞.廣西少數民族服飾[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龐賦軍,欽州市紅坭壺陶藝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