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認知心理學的視角,對于設計師的設計過程中的心理活動進行探究,并通過認知行為分析,研究影響和驅動這些行為的因素與他們的設計時的一個心理狀態。在理解設計師的設計過程中因素和心理狀態后,有利于設計師設計過程中心態的穩定,有利于提升設計效率和方法。
關鍵詞:設計流程;認知心理學
一、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和研究方向。廣義指研究人類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創造性、問題解決、言語和思維等。狹義相當于當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即采用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
二、設計靈感
靈感出現之前,人們對某一問題有著長時間的觀察、學習和思考,并把這些知識信息或深或淺地儲存起來。這些知識信息有的活躍在顯意識層里,人們稱它為“塊”,有的沉積于潛意識層里,人們稱它為“潛知”,即在大腦皮層留下了“痕跡”。在人們對某一個問題長期思索而不得其解時,有意識的思考終止,而潛意識的認知活動卻仍然繼續進行著。當人們在高度放松的時候,這時有意識的認知活動較少,舊有的思維模式最容易被突破,在某一刺激的引發下,人們會在瞬間跳出舊有的思維的模式,使長期沉積在潛意識里的“潛知”或“痕跡”與要解決的問題瞬間銜接,靈感也就開始出現了。
三、用心理學解析常規設計思路中設計師的心路歷程
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通過這一現象來研究創意活動的一般心理規律,證明創意設計活動并不神秘,有規律可循。設計過程從心理學角度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心理準備階段、概念構思階段、思路清晰階段、推敲驗證階段。
(一)心理準備階段
心理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屬于設計創意的萌芽階段。設計師已經知道他想進行的設計的具體項目,并開始收集和整理項目相關資料和信息,在思考項目信息的過程中,設計師試圖找到這些材料和信息之間的關系和設計項目,形成了設計思想。
(二)概念構思階段
這是設計過程中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決定了設計思路的方向和方案的引入。因為這一階段需要設計師對前期調研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合適的切入點和明確的設計方向。形成各種草稿進行比較,也是腦力勞動強度最大的一個階段。這種勞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出于現實層級來思考。思考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將產品落地。由于設計目的已經比較明確,準備工作,設計師的想法也可以充分發展。要想出一個最佳的設計,設計師可以回顧歷史和現實:他們可以學習前人已有的案例,也可以從自己的設計經驗中找尋類似的方案。
二是從設計師的文化背景來思考,對于一些文創產品來說,它的文化內涵,它的藝術價值如何在產品中得到體現。所以在構思階段,設計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內容不僅包括設計者的知識結構、興趣、審美修養、價值取向等精神方面的內容,還包括設計者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經濟地位等方面的客觀內容。
(三)思路清晰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思考,設計師對待設計項目有了深刻的了解,在心理上形成了關于項目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但與計劃相關的各種信息已經非常比價清晰,如設計對象的基本形式、性能、結構布局、成本等因素都分布在這個框架中。如果設計師能在此時將這些元素進行鏈接,根據甲方的要求進行分析,付諸設計實踐,形成圖紙或方案,那么這些元素就會被進一步激活,彼此之間尋找新的可能的契合點,形成新的關系組合。這體現在藝術上,被稱為創作階段的開始;體現在項目中,稱為初步形成實施計劃;反映在心理上,叫作靈感的到來。總之,這是一個從想象到實現,從模糊到清晰的階段。
(四)推敲驗證階段
通過前面幾個階段的設計方案的形成,現在開始讓方案進入第一次的測試,設計師在自己的思維中,反復的推敲每一個節點,思考這一個個結點是不是最優解。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的主要工作量仍集中在連續解每個特定問題,試圖盡快達到設計目標,特別是從整體的設計方案的實際效果檢查。
四、研究的意義
將設計中的思路分為這四個階段可以大致反映設計靈感迸發的過程。人類所進行的設計活動無比豐富,過程非常復雜,必然導致與之相適應的心理活動也會異常復雜,在現實生活中的設計思路有可能不會像理論研究的那樣清晰明朗、階段分明。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從理論層面上了解設計心理規律就沒有價值。在設計專業人員理解設計心理學定律的情況下,對于設計師而言。不僅有助于自我調控的精神,設計更積極地進入狀態,但也有助于從心理學可能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自己在知己知彼的設計,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這些不僅有助于提高設計效率和水平,也是增強設計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作者簡介:黎世進(1996-),男,漢族,湖南岳陽人,碩士,湖南科技大學18級在讀研究生,專業為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為工業設計與人機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