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紐帶,在整個歷史文化進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漢字字體的基本結構,從多方面剖析了其情感化設計方法,望能為此領域研究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漢字;字體結構;情感化設計
漢字乃是中華文明傳承與延伸的基本載體與視覺符號,從誕生之日起,便與人類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互聯時代的來臨,漢字當中的美不斷被挖掘出來,漢字字體設計不同,其韻味內涵、視覺氣息也會存在差異。當前,漢字在平面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借助漢字的各種元素,以一種創新性方式來設計漢字,其中,漢字的情感屬性、結構為其重要元素,其除了能對漢字所表達的意義進行準確把握外,還有助于漢字美感的提升,因而是深化設計漢字的重要渠道。本文以漢字的結構、情感化為出發點,就其設計思路探討如下。
一、漢字的結構分析
漢字與英文字母不同,結構規則多種多樣。早在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許慎在其所編寫的《說文解字》中便提到了“六書”,即六種漢字造字構型方法,即轉注、指事、會意、假借、象形與形聲,此乃早期漢字造字的基本法則,為后期漢字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根據現代漢字結構劃分標準,可依據漢字層次不同,將其分成三層次,分別為筆畫、部件與漢字,其中,漢字乃是其中的最高級層次,是一個整體,其中包含筆形、筆畫與部件。部件在整個漢字當中屬中間層次,有兩種劃分,即偏旁與部首,是漢字的基本結構。
二、漢字結構的作用分析
一是對漢字字體的美造成影響。沿用中國傳統的美學理念,且參照獨特的造字思想,從漢字的結構當中,能夠得到一種綜合的美,而此種美往往通過結構而向漢字字體傳遞,從內向外進行延伸,比如儒家思想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庸之道,其認為中庸乃德之根本,天人合一,漢字結構同樣需融合此思想,且多為區塊勻稱、折中調和等。魯迅曾指出,文字之美繁多,且意義深遠,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悅耳、意美以感心,其中,形美所指的即為漢字的結構造型,此乃一個促循環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借助形體美可以從漢字當中感受到讀音美、意境美,升華各方面感受,如言、象、意,把漢字的內在美更好地呈現出來。二是為漢字字體設計提供輔助。漢字結構的合理化,可以準確、清晰劃分漢字部件,此乃漢字解構的基礎根基。字體設計好比建筑設計,只有先對建筑結構的各種因素(如荷載、大小、框架體系等)有著清晰認知,方能建造成功,且合理地進行裝飾、拆修等操作。
三、漢字字體情感化設計方法
(一)字體維度的情感化運用
在整個字體設計界當中,可將漢字的結構元素劃分成多個維度,比如字面、重心、字重、字懷等,這些溫度可以將漢字字體的結構情況給反映出來。1.字重。所謂字重,實際就是字體的重量,乃是字體的面積指標,伴隨重的改變,字體筆畫在具體粗細上,會隨之而改變。當字重大時,會有比較粗的筆畫;而字重比較小時,會有比較細的筆畫。2.字懷。實際就是字體各個筆畫之間的留白,與國畫的留白比較相似,其能夠在空間層面上,測評、調整字體結構,如果有著比較大的自懷面積時,字體筆畫會變得比較細,結構比較偏松散,而當有著比較小的自懷面積時,筆畫會比較粗,結構比較緊湊、飽滿。3.字面。字面實際就是漢字字體在整個字面框當中的占比,借助字面可以對設計對象字體當中的各字在整個字面框當中的映射范圍有一清晰了解。
(二)圖形元素、筆畫的應用
在設計漢字字體時,筆畫與三大元素密不可分(點、線、面),此些元素可以用各種姿態,將其中的多種情感屬性給詮釋出來。在筆畫的“點”當中,圓點所代表的是圓滿、聚集,長方形點所代表的是厚重、均衡;偏尖的點往往比較銳利;角度偏圓滑的點通常比較穩重;粗糙的點給人一種老舊、古樸的感受。而在“線”當中,直線所代表的是規整,細直線比較簡潔,粗直線較為沉穩,對于多數字體均可適用,特別是商務體、印刷體;曲線偏硬時會給人一種銳利感,對于那些硬朗的字體比較適用,而偏軟時則給人一種優美的感覺,對于那些優雅、柔美字體較為適用;針對虛線而言,其所代表的是規律感與延伸,可使字體擁有節奏感。而針對筆畫當中的“面”來講,主要由“點”與“線”所構成,相似于“點”的情感屬性,在常見“面”的圖形當中,圓形給人一種飽滿感,方形給人一種厚重感,三角形則比較尖銳,橢圓形給人優美感。因此,在設計、應用圖形元素時,需合理應用上述元素,對字體開展情感化設計,將單純筆畫枷鎖予以打破,把圖形元素與字體設計相融合,以此使字體更加賦予情感化。
四、結語
綜上,作為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基石,漢字擁有其特殊的藝術氣息,而對漢字字體進行設計,則為整個漢字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方面,通過了解漢字字體的基本結構及情感化,可以對漢字內涵有一更深認知,并且還能知曉其對人所帶來的情感體驗,更好地了解其情感屬性,因而能夠為漢字字體設計提供支撐與條件。
作者簡介:蘇曉穎(1994.06.18),女,漢族,籍貫河北省邯鄲市,碩士,河北大學,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