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國
摘要:文旅融合已經在近年來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其本質是促使文化教育與旅游活動相融合,來推動兩者的共同發展。文旅融合不僅使旅游活動具備了更深刻的內涵,也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而文創產品的開發則是文旅融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人們思想建設需求的提升,文創產品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廣泛。本文將以文旅融合為背景,簡單探討文創產品的開發模式及應用。
關鍵詞:文旅融合;文創產品;開發模式
社會的進步引發了人類思想上的變化,生活的富足使人們對思想建設的需求越來越高,傳統“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打卡旅游形式已經無法再滿足人們的精神建設需求。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及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使人們發現了旅游的新方式。文旅融合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地方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也為人們增長視野、開拓見識提供了新途徑,而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則使這種雙向效果被進一步強化。
一、關于文創產品的開發
文創產品是指對具有文化內涵的產品進行創新開發設計,使之在保留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夠獲得新的創意,從而具有其獨特的市場價值[1]。文創產品的特點在于在繼承了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體現了現代的創新元素,因而具有獨特的美感與設計感。好的文創產品能使消費者在充分感受到其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能切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由此可見,優秀的文創產品能夠使文化得到更加高效的傳播,而對文創產品的開發也能實現開發商與當地旅游業的雙贏局面。除此之外,文創產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個性與共性的融合,其創新過程也有利于新市場的形成及新產品的出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優化文化產業結構的作用。
二、文創產品的開發原則
文創產品的開發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確保文創產品實現其本身的意義與價值。通常在開發文創產品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幾方面原則。
(一)文化專屬
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我國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風俗文化,因而各個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同的,其文創產品必然要有相應的文化專屬特性,產品表達的內容也務必要以當地文化風俗為主。
(二)功能性
功能性與實用性是文創產品凸顯價值的主要途徑之一,而文創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性主要體現在紀念價值、實用價值及收藏價值三方面。
文創產品的紀念價值,主要體現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能夠有效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與現代產品概念,在使文創產品本身具有現代感的同時,也能使游客在使用過程中回憶起特定的經歷[2]。以第二屆上海松江文創紀念品設計大賽為例,一等獎作品“松江絲巾”就是在絲巾這種現代產品的基礎上,加入了松江當地特色景觀圖案,這種做法就使得松江當地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元素實現完美融合。
文創產品的實用價值體現在其具體功能上。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創產品需要在保留文化內涵的同時,具備更多樣化的功能,以滿足游客的多方面使用需求。以西雙版納的布藝特色手提袋為例,當地人在制作這種手提袋時,以布藝藝術為基底,在手提袋表面繪制出西雙版納當地的詳細地形圖,這就使得這些手提袋不僅在傳承文化內涵的同時具有一定紀念意義,在旅游過程中還能為游客提供路線上的規劃與指引,從而使文創產品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
文創產品的收藏價值是文創產品的關鍵。在文旅融合的影響下,一些地方博物館也開始投入到文創產品的開發工作中,參考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作品,在進行一定比例的縮放及形式上的創新之后,使之成為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文創產品[3]。盡管不如真正的收藏品那樣具有重大收藏意義,但也有其獨特的收藏價值。
(三)藝術性
文創產品要凸顯其文化特色,勢必要具備較高水平的藝術性,而藝術性本身也是為了滿足游客的精神建設需求。由于文創產品本身就是面向游客的,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應以游客的需求為重要參考依據。通常游客進行旅游活動是為了滿足更高的精神文化建設或是使思想得到放松,因此在旅游過程中見到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文創產品,對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很有幫助的。
三、文創產品的開發應用策略
(一)打造專屬品牌
要使文創產品的開發及應用行之有效,就要重視對文創產品專屬品牌的打造。此處的品牌并不是指商業上的品牌,而是對旅游景區文化進行總結的一種概念,簡單理解就好比昌南的瓷器、陜西的窯洞、山西的陳醋一般。這需要文創產品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重視自己創造力的發揮,并充分發掘自身專業能力,將當地文化與現代產品創意有機結合,打造專屬的文化符號與品牌。要進行這種設計,關鍵是找到旅游景區文化的核心,并以具象化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并使之帶有唯一性。由于各旅游景區發展歷史互不相同,因此這種唯一性可從景區過往歷史典故中尋找,并將相應的內容加以提煉,使之符合游客的審美偏向。
以小郁竹藝打造的品牌為例,小郁竹藝作為竹藝的一種,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傳承人在設計文創產品時,無論是采用加入皮影戲等傳統藝術,還是采用現代化設計等辦法,均以竹藝為主要表現手段。如傳承人設計出的禪悟臺燈,就是以竹藝為基礎,將陶藝、根藝等不同藝術種類與各種材料相結合,從而使產品在具有文創韻味的同時,也表現出其高超的竹藝技術[4]。該產品不僅能夠當作臺燈使用,同時也是一件獨具特色的工藝藝術品,其細節上處處體現了竹藝這一品牌及品牌獨特的風格。
(二)確立特色文化內涵
文化內涵與文化品牌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兩者之間不可簡單歸為一談。簡而言之,文化內涵是文化品牌的內在支持,文化品牌是由文化內涵發展而來、并在多數人心中有口皆碑的概念。最初博物館在開發設計文創產品時,只能在小眾文化愛好者中引起關注,主要原因除了產品的粗制濫造外,還有文化內涵缺失的因素,開發出的文創產品往往具有較深的商業色彩,因而難以引起消費者關注與興趣。由此可見,深入挖掘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并以產品為載體,是確保文創產品更能引起游客興趣、滿足游客審美需求的前提條件。
以故宮為例,故宮近年來對文創產品的開發令人稱道,相關工作人員圍繞故宮藏品、文物及史料進行了深入挖掘,以使開發出的文創產品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2018年時,故宮就將文化內涵融入文創產品中,推出了6款獨具特色的口紅,連口紅的命名都是“郎窯紅”“碧璽色”“豆沙紅”這類帶有明顯文化氣息的名字,而且每一款口紅都能在故宮的藏品中找到對應的國寶顏色;不僅是口紅本身,口紅外包裝的靈感也完全來源于故宮內部刺繡藏品,并經過3D打印的處理,使口紅在觸感上有織物的肌理與刺繡的凹凸感。這些口紅不僅具有現實意義,用完之后也可以當作藏品收藏,而且不只是口紅,故宮在其他文創產品上的開發也為人津津樂道。
(三)以消費者為中心
文創產品開發的目標對象是游客,而游客又是消費者的一種,因此文創產品的開發應以消費者為中心。在社會經濟建設水平不斷發展的當下,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使用體驗、審美價值及安全性均有了更明確的要求,以年輕一代為主要消費群體的消費者更重視產品的個性化,以及帶給消費者的主觀感受。因此,文創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并確保產品的基本功能足夠可靠,在此基礎上再賦予產品額外的附加功能,使具有工藝品特質的文化創意產品能夠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文化的二次傳播。
四、結語
文旅融合推動了文化產業及旅游業的二次發展,并使兩種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理應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展開,并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著重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以使文創產品充分發揮其作用,實現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及文化傳播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鐵生,劉玉寒.“文旅融合”背景下小郁竹藝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9(30):166.
[2]朱蔚琦.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學旅行的發展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4):30-31.
[3]葛菲.基于“文旅融合”下的在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C]//?第十九屆全國區域旅游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
[4]孫蘇蘇.文旅融合視域下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9,41(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