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亞熙
摘要:2017(第十六期)省直藝術系列繼續教育培訓班學習開始了,通過學習觀看舞臺劇《戰馬》想到結合它的表演方式用到木偶戲當中。讓木偶戲不丟失傳統而又有一些創新和創意。
關鍵詞:《戰馬》;木偶戲
從事木偶事業這么久,我一直在研究怎么給木偶操作添加創新,所以我參加了2017(第十六期)省直藝術系列繼續教育培訓班學習,通過這次學習,讓我不但在本職專業上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和認識,而且在藝術創作、戲曲表演、舞臺藝術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不是只要懂得本職工作就行,還要通過結合戲曲、舞臺藝術、舞臺創作、服裝色彩等一系列的認知和學習,從而在今后的工作上結合所學,必能起到指導作用。這次培訓學習,以舞臺藝術創作和論戲曲表演為主線,通過“二人轉”讓我們了解《傳統民間藝術傳播形態的轉化及其文化解讀》;通過花鼓戲、巴陵戲、湘劇、昆劇、木偶皮影等劇來深思《舞臺藝術創作如何選題》;觀舞臺劇《戰馬》看舞臺藝術形象的塑造;還有著名編劇老師和國家一級演員授課的《關于戲曲的情節與細節》《戲曲表演創造漫談》名師講座精彩紛呈,感受頗深,讓人難以忘懷,讓我深深地感到繼續再教育學習的必要性,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課是觀舞臺劇《戰馬》,下面結合本職工作,談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一、學習研究舞臺劇《戰馬》的表演形式
第一次知道《戰馬》一劇是通過新聞、網絡而得之,這次參加學習能夠觀看到《戰馬》,雖然只是片段卻收獲頗多,我知道,我是被一匹馬而感動!回家翻閱資料,認真了解了全劇,《戰馬》無論是舞臺劇版本還是電影版本,想要表達的主旨都是:通過表達對戰馬的愛惜,傳達對人生命的尊重、對和平的期盼。《戰馬》從人物塑造、動物塑造、舞臺造型、服裝、燈光、音樂,加上演員們精湛的表演和細節的傳送,讓整部劇風格統一,缺一不可,完美呈現在觀眾眼前。《戰馬》一劇中最大的亮點即是劇中角色——馬,從幼年馬到成年馬,最后成長為戰馬,這三個過程的轉變作為電影處理方法會非常簡單,作為舞臺劇,而且是以木偶操縱的手法來完成,真是讓人不得不贊嘆,作為一名木偶操縱演員,看到戰馬是以木偶的形式來表演的,可以想象他們所呈現出來如此完美戰馬的背后,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艱辛,戰馬是由三個操馬師完成的,一個負責頭部、一個負責中間,一個負責后半身,雖然操馬師們全部暴露于觀眾眼前,但是通過他們細膩的表演和逼真還原戰馬的動態,讓觀眾們完全忽略了他們的存在,眼前見到的只是一個受傷而孤獨的幼馬、一個英姿颯爽的戰馬、一個重情重義的戰馬……讓我震撼的是戰馬的呼吸、撒嬌、咆哮、憤怒都讓操馬師們表現的惟妙惟肖,不僅讓我們忽略掉操馬師們的存在,更是懷疑他們就是在操控的是一匹真馬。
二、通過學習怎樣應用到木偶操作當中
作為一名木偶操縱演員,對于這樣三人操縱一個角色其實并不陌生,我們劇院原創兒童劇目《留守大山的孩子》中,第五幕黑幕戲,是以鐵枝木偶的形式表達的,三人操縱一個角色,一個操縱頭部和身子,一個操縱雙手,一個操縱雙腳,需要很好的默契和配合才能塑造一個完整的角色,和《戰馬》一樣同是三人完成一個角色,呈現出的效果卻截然不同,當然,因為劇情不一樣,環境不一樣,舞臺不一樣,操縱木偶也不一樣,但是,三人的默契和配合卻是一樣,我很佩服《戰馬》中三個操馬師,他們精湛的表演和合作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深思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這樣細致,這樣的絲絲入扣。
《戰馬》讓我感動,讓我認識到了一部好的作品,團隊的力量不可忽視,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方能出好的作品。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意識到了作為一名木偶操縱演員,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本職專業,都要行動起來,缺一不可。
以上是我結合這次學習而總結出:想要有一個好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既能得到他們的喜歡和支持;又能迎合市場所需,團結力量是缺一不可的。作為一名木偶操縱者,努力練就精湛的專業技術,為觀眾們塑造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角色,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參考文獻:
[1]劉歌.音樂與畫面的極致融合——《戰馬》電影音樂評析[J].自然科學(全文版),2017(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