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里斯曾這樣定義符號,即“一個符號代表它本身以外的某個東西”。為了傳遞信息。一個符號必須有感性的物質載體,在符號學上成為能指。能指通過一定的代碼與某種依指相關聯,這是所指。符號是由能指,所指和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
關鍵詞:劇本藝術;舞美設計;舞臺空間;創作思路
在戲劇中,劇本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舊戲劇中。正如格羅托夫斯基所指出的,演出只是劇作者的附屬品,即演出只是劇本的“體現”,或者說是“翻譯”。當時的舞美只是與劇本無關的背景。而新的戲劇范疇是隨著導演藝術的出現,舞美創作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當代舞臺設計早已成為劇作意蘊的表現與傳達。
在現代戲劇的創作中,劇本仍是二度創作的根源所在。舞臺設計卻不僅是營造一個簡單的人物環境,建筑背景,或是環境再現。而是要通過劇本主旨和中心思想進行深入挖掘,從再現環境入手,通過組織動作空間,從而達到表現劇本深層情緒和意義的舞美符號代表。通過這個舞美符號性意象空間的創造,舞臺設計者可以把自己對劇中所反映的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傳達給觀眾,激起他們產生類似的感受與理解,以達到藝術表現的共鳴。
一、由淺入深的閱讀劇本概括舞臺符號
話劇《生命托付》是江蘇省首部環保公益話劇,也是江蘇省紀念第46個世界環境日和第3個中國環境日所創作的。該劇是由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與江蘇省環境保護廳通力合作打造的原創話劇。本劇結合當下中國國內快速發展的經濟背后隱藏的生態隱患,并響應國家“生態經濟發展”的號召。故事通過一次嚴重的水污染事件,在面對友情,親情,戰友情的交織中,探索人物內在的責任與義務,道德與誘惑的戰斗。
(一)通過淺讀劇本,從中找到物理時間,即故事發生的年代,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環境
在淺讀劇本時,現代化的工業氣息撲面而來。在鋼筋混凝土的時代中,人們在向往金錢的同時,周圍環境每況愈下。垃圾,污染,全球變暖等各種環境問題層出不窮。該劇就是從一則嚴重水污染的新聞報道開始展開敘述。
(二)研讀劇本,在劇本中探索社會與人物關系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以及人物內在的心里矛盾沖突,把握劇本節奏,掌握劇本意象表現
劇情通過兩條故事情節展開敘述。主線是環保局局長鐵鋼與他的老戰友宏昌達的矛盾沖突;副線是環保局大隊長閆立權與妻子關于女兒擇校的事情。在海江市飲用水源異味嚴重,引發的一次惡劣的水污染事件。環保局監察大隊長閆立權與隊員張君陶臨危受命,在局長鐵鋼的領導下,加上退休老同志王廣富以及義務監督員杜子晨的幫助下,案情輾轉,目標鎖定鐵鋼戰友宏昌達。在此期間,閆立權的女兒中考擇校分數不夠,宏昌達暗地賄賂閆立權不成,又對鐵鋼出感情牌,想通過部隊友情讓鐵鋼網開一面。最后宏昌達計劃失敗而工廠被處罰停業整頓的故事。
(三)結合當下中國的發展步伐,結合國情,進行整體設計思路,找出能夠代表舞美樣式的形象符號
當年的環保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藝術表現是借一種現象傳遞另一種表象信息。讓我想到唐人司空圖以“象外之象”論詩。在本劇中環境為主題,青山綠水是我們向往的美好家園,在生命托付中,面對鐵鋼與閆立權友情的默契,以及鐵鋼為了避嫌而撤掉閆立權大隊長職務,以及在此期間閆立權面臨家庭矛盾,雙重壓力下的打擊,仍在暗中調查事件,慢慢把故事推向高潮。在鐵鋼與宏昌達放風箏的這一場,展現了他們各自放飛的理想,是責任還是利益誘惑,是堅守初心還是選擇金錢榮耀。這個風箏就成了本劇的主旨升華,既是碧水藍天的夢,又是生命托付的責任。
二、在舞美方案的呈現過程中,舞美符號的重要性
因為既要復合“象外之象”的“象”,又要表達出劇本的深層主旨,切合主題。才能在劇情和觀眾之間引起共鳴。所以在設計初期,采用一個鋼鐵結構的山體,和一棵高聳的枯樹。因為我們的時代是快速發展的時代,用鋼筋混凝土做成的山林密布在每個城市,所以選擇“山”這個形象,既是對當今社會的寫照,也是閆立權內心壓力的外化表現。在整個舞美方案中,有三層基礎平臺,最底層是主要的演出空間,處理室外的很多場景,重點是放風箏那一場的運用。在山腰處做了第二層,主要是兩個室內的場景切換,運用了抽拉式平臺,即滿足演員的調度,有使舞臺有了變化。第三層是山頂,那個風箏一直停留的高地。這座山對觀眾而言,既是鐵鋼心中的“青山”,又是宏昌達利益榮譽的“金山”,又是閆立權的家庭責任和工作職責的“壓力之山”。
整個色調運用暗灰色,是水泥的顏色。并且灰色給燈光老師的布光留有很大的空間,在光影的處理下,山體忽明忽暗,在山體中,用燈光做出一條隱約的河流,微劇本劇情提供環境,又增強了觀眾觀演的視覺享受。劇本把“風箏”作為本劇重中之重。在壓力如山的責任面前,那一抹“綠水青山”的畫面,一直印在每個環保工作者心里。
三、結語
對于舞美創作者來說,文本解讀是創作過程首先要解決的,深挖劇本中的藝術主旨和精神內核,深入劇本與當今社會的聯系與關照,最終才能創作出符合劇目氣質的空間樣式及形象。
作者簡介: 盧剛,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