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然而在線學習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教師的深度參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將很難保證。既能發揮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學習理念的一種提升,這種提升會使得學生的認知方式發生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角色也都發生改變。這種改變不僅只是形式的改變,而是在分析學生需要、教學內容、實際教學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互補來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強調的是在恰當的時間應用合適的學習技術達到最好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可行性
一、傳統教學模式
一般說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知識傳授中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試教學,注重學生個人學習,強調師生互動,在知識內化上強調學生的記憶和復制,沒有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生長點,在個性教學中,教師只能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而進行隨機的選擇性輔導,在師生定位上,教師為主角,是學生學習的發起者,也是學生知識的指導者,傳授者和學生學習的終結者。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代學生已經完全融入這個互聯網時代,學校教學模式必須主動地利用網絡為學生通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好高科技的載體積極去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即線上線下相結合。
二、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
隨著傳統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時間,空間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和沖擊,許多專家學者把互聯網與教學相結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就是把教學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把課內與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也就是教師利用網絡線上教學,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也給學生帶來學習的便捷與充分的利用,通過更有趣的視頻,錄像,動畫等形式把知識內容多層次地展現給學生,學生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學,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多次,反復的看,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三、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可行性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就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線上線下模式在教學方面的有效延展和創新。基于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發生了互換,教師并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以及伙伴,實現教學互相影響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進度,既能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能夠促進學生的群體進展。線上線下學習環境是將網絡學習空間與傳統教師相融合的結果,通過線上線下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此種教學模式應用于課程教學中具有最優的效果。
四、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的優勢
(一)突破教師資源瓶頸,構建優質課程資源,優秀的師資隊伍短缺是困擾高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學科,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網絡環境下,學校可以根據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還能節約學校資源,共享其他優質教師的精品課程資源。
(二)突破傳統培養模式,因材施教自由發展,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下,實現了個性化、因材施教的高校教學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革命。它突破了傳統的面授教學的局限,為求知者提供了時間分散,自由學習,資源共享,空間,交流互學的學習創新方式,不再是學校開課,學生被動聽課,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還可以體現個性,因材施教開拓新途徑。
(三)實現資源永久保存,通過線上,可以將教師講課,專業文獻,教材負責主,課件等優質教育資源永久保存,不僅方便傳播,也方便學生課后復習,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回看溫習。
五、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型教學形式,它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1],需要不斷改進,讓學生形成“互聯網+”的意識,線上線下教學才能真正完成對傳統教學模式變革的使命[2]。同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依托功能強大的在線學習平臺和信息化的學習資源,成為高等教育切實可行的新模式[3],當前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教育部也明確提出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使學生養成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使學生基于信息化環境下更好地進行思考探索,逐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紅秋.“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職業技術,2016(7):17-18.
[2]王建宏,梁存珍,朱玲,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混合教學模式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205-209.
[3]楊翔宇,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3-25.
作者簡介:姚悅(1994.4-),女,漢族,廣東省深圳市人,助教,碩士研究生,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藝教中心,研究方向為鋼琴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