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工匠精神”全世界知曉推崇,聞名海外。但其實中國的“工匠精神”歷史更悠久,內涵更豐富,發展更完善,傳承更給力。今天這篇文章,就淺談玉雕行業中的“工匠精神”,目的是為玉雕行業更好發展,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玉雕藝術和玉文化?!肮そ尘瘛眱群ň礃I、精益、專注、創新。每個元素都不可缺少,不能遺漏。作為大國工匠,玉雕創作的“工匠精神”是新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詮釋。重視人才的栽培,是發揚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保持“工匠精神”生生不息的源泉動力。
關鍵詞:玉雕;工匠精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
中國“工匠精神”一詞最早源于聶圣哲,他培養出一批技術精湛的木工工匠,正是憑借著這一種精神。古代工匠精神的例子眾多,如“百工圣祖”魯班發明木工工具、墨子做云梯攻城、宋應星撰寫《天工開物》等等。時至今天,工匠精神,被賦予更豐富的內涵,成為所有匠人共同的終身的追求。工匠精神在現代的廣泛含義,是作為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化道德、職業化水平、職業化素質的表現,是從業者的一種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精髓包含:專注、精益求精、敬業、創新。玉雕工藝起源于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后來逐漸成為民間手工藝術。在今天,玉雕工藝更是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巧奪天工,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玉雕藝術離不開工匠精神,是工匠精神新時代最佳的代表。
一、敬業的玉雕工藝
敬業是從業者出于對從事工作的熱愛和敬畏之心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兢兢業業、忘我的職業精神狀態。
敬業的玉雕工藝體現在不隨波逐流,越來越多超塵脫俗的玉雕精品出現,是過往玉雕行業所前所未有的,是玉雕工藝質的飛躍,是玉雕匠人自我的突破。從簡單的雕刻寓意美好祝愿的平安扣、葫蘆、樹葉、如意、貔貅、生肖、佛造像等等,被人作為裝飾品佩戴。進而出現充滿意境的山水圖、再到雕刻抽象性的作品,這無不體現著玉雕匠人文化內涵的提升,不單純追隨著市場風向標走,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而是有藝術上的追求,有精神上的共鳴,哪怕所創作的作品是市場上稀有的,不大熱門的。
二、精益的玉雕工藝
中國道家創始人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滴水成川,細節決定成敗,精益就是精益求精,玉雕工匠對雕刻細節有著極高的要求,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小,卻長久造福于眾。雕刻一件作品,尤其是大型擺件類作品,玉雕師往往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需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
三、專注的玉雕工藝
專注就是內心堅定,專心致志地進行藝術創作。在中國古代就有“藝癡者技必良”的說法,如《莊子》中庖丁游刃有余解牛。先秦·莊周的《莊子·養生主》說到,庖丁替文惠君解剖一只牛,手觸摸到的地方,肩依靠的地方,腳抵達的地方,膝蓋之踢到的地方,都知道具體的位置和名稱。庖丁解剖全牛,反映出的道理是只要進行多次實踐,就自然能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所在,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玉石雕刻因其原料的珍貴,雕刻師往往需要聚精會神,一絲不茍,每個步驟每個細節了然掌握在心中,玉雕創作是一個玉雕師修行的過程,步步維艱,步步驚心,最后開闊明朗,掌握全局。
四、創新的玉雕工藝
工匠精神中還包含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精神內涵。創新是玉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深深的動力,也是一個行業從事者所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在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早期,就涌現了一批特別優秀的工匠師傅,例如發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王選先生,還有號稱中國最大的電池生產商的王傳福先生。王選,中國印刷行業改革的先鋒,創立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被稱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王傳福,他在90年代辭職后成立了現在著名的比亞迪公司,在不到十年時間內,就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數一數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在2003年進軍中國汽車行業,現在擔任中國領域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和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他們無不靠的是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意識贏得了市場。玉雕行業亦如是,勇于拋棄舊思維舊方法,從具象雕刻到抽象雕刻,更多的要求追隨內心的想法,更高層次的文化內涵。需要變革創新雕刻技藝,需要豐富創新雕刻題材,需要轉變創新雕刻風格。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快餐文化在不同的行業越來越普遍,如何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同時又要創作出具有新時代代表性、時髦性的玉雕作品,融合當代元素,當代文化特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五、人才培養是工匠精神的骨髓
工匠精神的發揚和傳承,需要有源源不斷出現的人才,當代玉雕技術已發展到一定階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何推陳出新,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弘揚玉雕工藝是當代玉雕藝術遇到的一個瓶頸。讓玉雕作品走進普遍尋常百姓家,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玉石雕刻,將玉石雕刻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一方面,玉石雕刻需要有專業的人才隊伍,接受專業和系統的理論學習,利用高校培養、收徒傳藝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人才,給初學者更多實踐和嘗試的機會,高校開設玉雕專業,聘請理論專家,著名雕刻師講學教學,傳授經驗,大型玉雕工廠或企業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能夠紙上談兵也能實操實練。真所謂,實踐出真知。只有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人才輩出,才能為玉雕行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其煥發新機,生機勃勃,永葆不衰。
作者簡介:吳春勇,四會市玉匠名家珠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