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臻
摘要:在鋼琴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差異教學,能有效地解決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學生基礎能力不同而導致的學習進度差異問題,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順利開展。為此,了解學生差異的現狀及成因,實施具體策略解決,是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首要問題。本文將具體討論如何提高鋼琴集體課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并形成鋼琴集體課差異教學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鋼琴集體課教學;差異教學;新型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出具有中等學歷的合格幼兒園教師為目標而設立的。而近幾年,因為人們文化藝術素養的提高和音樂藝術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推廣,我們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幼兒園基本上都開設了音樂課程或者與音樂有關的鑒賞課程。因此,結合當今社會就業現狀,對新形勢下的幼兒園教師在音樂特別是鋼琴彈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對鋼琴的學習則成了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
一、中職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學校所倡導的教育模式職業傾向較為明顯,從培養學生的角度看,更加注重學生技能的提升,因此對于學生技巧的訓練占比較大。這與本科音樂系的鋼琴培養有很大不同,本科學生除了要對技巧進行訓練,學生還要從基本樂理、即興伴奏、視唱練耳、音樂史等多個角度的課程來全面深入的了解鋼琴,提升樂感,且相較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本科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有相應的音樂基礎,對于鋼琴課程理解速度較快。[1]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在入學前未曾接觸過鋼琴,對鋼琴認識基本空白,所以難免在剛開始的時候進度較慢,要花費較多時間訓練。
(二)中職學校由于教育資源有限,多數采取的都是大班教學,人數可能達到三十甚至四十人之多,而本科的鋼琴教育基本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或者是小組形式(每組三到五人)進行,所以因為學生人數太多,在中職鋼琴教育中,教師很難全面把握每個學生的上課狀態和學生進度,使得學生能力進步較慢。
(三)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學生在音樂方面有較高天賦,能很快掌握所學知識并且熟練運用,而有的學生可能在音樂方面領悟能力較差,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鋼琴集體教學后,容易產生學生能力分層的情況。因此,如果按照傳統單一型教學模式,將學生不分層級統一教學,可能會產生能力較強的學生難以更好發展,而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進度的尷尬局面,所以本文在下文將會根據教學實踐,探討一些更加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在中職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上采取新型教學模式的意義
就目前中職學校大多數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模式看,大多數教師還是采取傳統教學方法,而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往往積極性較差,缺少主觀能動性,給予教師創造發揮的空間較少,課堂活躍度不高。這樣一來,學生能力沒跟上,鋼琴的基本技巧也沒掌握好。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的鋼琴集體課教學中引入新型教學模式十分有必要。
對于學生來看,首先這種新型模式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真真正正地培養學生興趣,只有當學生產生了濃厚興趣才會更加自主學習鋼琴。[2]一旦學生們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后面的鋼琴課教學就能夠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新型教學模式來使得學生間的交流變多,這樣他們能更快地認識到自己與優秀的同學之間存在的差距,更多地交流學習方法并且還能培養出更加濃厚的情誼。
對于老師來說,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教學壓力,使得鋼琴教學生動化,形象化,利于學生水平提高;而且如果通過采用新型鋼琴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理解重難點時的過程更加輕松,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幅提升。
三、新型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上的應用
(一)A、B班分層教學模式
近年由于高校擴招,很多高中畢業生都會選擇繼續留在學校學習,但同時學習機會的增加也會給高校的教育資源提出挑戰??梢钥吹降氖呛芏喔咝6冀ㄆ鹆藬荡a鋼琴教室,隨之而來的是鋼琴集體課普及。[3]所以,鋼琴教學因為這種課堂形式的變化則導致了教學模式也不可避免需要變革,這當中分層教學就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依照學生鋼琴演奏水平的高低,將學生分層,然后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一來有針對性的教學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使得學生更容易消化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筆者通過將學生分為A和B兩種不同班型,A班主要是由能力較好的學生組成,這個班級的教學目標則會在曲目難度、對曲目的處理以及對樂曲的理解上對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B班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主要培養方向是以打基礎為主,且進度較A班相對較慢。這樣分層主要是因為在同一個層次的學生共性,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集體授課,在節約教學資源的同時還能更加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方案,除此以外由于分班教學,一個課堂里學生人數變少,使得老師更有精力來關注每位學生。并且在學期末會對所有學生進行測試,A班測試不合格的學生會被調到B班,而B班成績優秀的學生則會進入A班學習,這在無形中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競爭環境,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競賽型教學模式
我們都知道,在競爭環境中,能夠使得人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顯著提高,因此在鋼琴集體課中引入競賽教學,無疑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并且也是一種合理的嘗試。通常情況下在校學生會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在一些賽事面前會表現出很高漲的熱情和極強的參與感,筆者在每年的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都深有此感。[4]學前教育專業分為聲樂、鋼琴、舞蹈和故事講述四個項目,在鋼琴項目比賽環節,教師會先從學生當中挑選出彈奏能力和表現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培訓。在此過程中,能看到學生的練琴熱情高漲,訓練刻苦。當培訓進行到一定程度后,會對這批學生再進行考核,結合學生所選曲目演奏難度和幼兒歌曲即興彈奏能力兩個方面綜合考量,優中擇優,挑選出一到兩位最合適的人選參加比賽。而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由于學生都想獲得這樣一個參與比賽,上臺彈奏機會,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教師的課堂質量也就相應提高,并且會使得學生的總體水平有很大提升。除此以外,在比賽之后教師會依照期間各個學生的表現給以評價,適當頒發獎品,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當然層次較差的學生參與度較低,但是教師也應當給予適當鼓勵,激勵學生在下次有這樣的機會時要把握住。學生備賽期間,會在無形中給學生適當壓力,激發潛能,教師還能夠發現學生長處與不足,便于日后更有針對性指導教學。還有要指出的是,這樣的比賽其實就是一個表演機會,學前教育學生免不了將來要在孩子面前進行適當表演,而這種比賽剛好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表演經驗,提升臨場表演時自身心理素質。所以說,競賽型教學模式通過競賽來刺激大家參與,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自主性,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三)一對一幫扶型教學模式
基于前文提到的分層教學模式,有時候可能會引發學生間交流變少,或者是能力較弱同學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內,沒辦法更加進一步提高自己能力。因此,為了促進學生之間溝通,共同成長,建立學生之間的幫扶學習關系,是新型教學模式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會將能力較高的學生挑選出來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一一配對,并通過布置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來達到課下幫扶,共同進步的目的。經過時間的檢驗,發現這種教學模式除了能夠幫助基礎較差的同學了解到能力好的同學是如何訓練的以外,還能通過共同訓練了解到自身不足,努力改進,更能增進學生間的情誼。[5]此外,這樣的教學模式還能分擔老師一定的教學壓力,更利于將學生整體水平拔升到更高層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如今的中職學前教育鋼琴集體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太適應學生發展,所以引進新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文中提到的A、B班分層教學模式、競賽型教學模式以及一對一幫扶型教學模式經過實踐證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整體鋼琴演奏水平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剛.創新中職學校鋼琴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思考: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4):151-152.
[2]林鴻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211+218.
[3]趙南.新時代背景下對學前教育專業專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構想[J].學前教育研究,2009(8):22-27.
[4]黃亞萌.創新型教學模式在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應用[D].合肥師范學院,2017.
[5]張婧.創新型教學模式在大學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6,36(1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