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布德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他創作出來的雕塑作品具有十分鮮明的藝術的特色,其中建筑感和紀念性是他的雕塑作品最重要的藝術特色。《弓箭手赫拉克勒斯》是布德爾創作的一件集大成的作品,在西方的雕塑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試圖從題材,形式等方面對作品分析。
關鍵詞:布德爾;形式;空間;雕塑
一、引言
雕塑藝術家布德爾1986年出生在法國比利牛斯山東部,因為父親是木工,他從小就幫助父親處理“細木”工作,從小就培養了布德爾的動手能力及尺寸比例而帶來的數據感,這也為以后的雕塑創作奠定了基礎,隨著布德爾的成長,藝術的天賦逐漸顯露。在后面的藝術學習生涯中更是擴大布德爾的眼界,在導師羅丹的教導之下更是突飛猛進,不過年少的布德爾心中充滿激情,希望在藝術的道路上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沒有放棄自己敏感的感知力,在他的堅持下,創作了《弓箭手赫拉克勒斯》《果實》《垂死的人馬》等一系列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是布德爾多年的藝術積累把自身帶有的感性情感和理性情感的完美地結合到一起,也貫穿著布德爾的生活。在這些作品中《弓箭手赫拉克勒斯》是一件經典的傳世之作。
二、題材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創作于1909年,題材上布德爾選擇的是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神的英雄赫拉克勒斯,此件作品描繪的是斯廷法羅斯湖上有鳥型怪物作祟,雅典娜幫助赫拉克勒斯讓他使用銅鈸把怪鳥引出,然后一一射殺的場景。這個故事是許多西方藝術家經常創作的題材,布德爾在對故事解讀后,通過自身對英雄赫拉克勒斯的理解進行創作,布德爾曾經說過:“藝術不在和平中綻放,藝術是一種永恒的戰爭,藝術是無日不在的激情,藝術堅持不懈的斗爭。只有在激戰中,靈魂遍體鱗傷并且死過千百次之后活下來,藝術家才能迫使世人去聽他的聲音……”在創作《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就跟他的心聲一樣,著力刻畫人物的斗爭精神和英雄氣質,從中表現自身通過藝術創作來抒發藝術家想要向眾人傳達的情感。
三、形式
在形式上,布德爾通過描繪赫拉克勒斯怒射怪鳥的瞬間,手持一張曲線完美的弓,反彈的弧線表現出人本質的無窮張力,一個健碩的英雄形象,雙腳有力的支撐在兩塊巨大的巖石之上,腳趾彎曲體現了力量之大,感覺腳趾都要扣入巖石之中,腿部肌肉的輪廓展現出男性人體的美,雙手拉弓形成的直線,與弓的曲線形成對比,完美地體現了人在百萬年的發展演變中人的偉大。整個雕塑展現一種紀念碑式的莊嚴,撼動著觀者的心。這種建筑式及紀念碑式的莊重感歸功于布德爾對建筑的崇敬之情,布德爾認為:“哥特式的雕塑,皆從建筑出發。”布德爾通過的對哥特式建筑的研究把哥特式建筑中的莊嚴和崇高的元素融入自己的藝術作品之中,甚至把中世紀雕塑中的古樸、簡約的形式賦予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弓箭手赫拉克勒斯》這件作品中我們也可以隱隱地感覺到布德爾在創作的過程中把建筑的種種感受帶入到雕塑之中,才使得《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在西方雕塑史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四、空間
在空間上,布德爾大量的研究古代東方藝術之美和哥特時期的雕塑與建筑的特點,從中吸取大量有營養有價值的元素使他的作品在空間上擁有很強的體積感和真實的曲線之美,他的作品與周圍的環境能很好地互補互襯,從而構成一個完美空間架構在環境中,使人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的體量并且他的雕塑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上的強大沖擊力,《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就是這么一件作品,它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能夠完美地展現出赫拉克勒斯的英雄氣質,體現雕塑本身帶給人們的力量感。
五、小結
布德爾的藝術一路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傳統,并且吸收了哥特式建筑的一些養分,把建筑的美與雕塑的美相互融合,創造性地提出了雕塑的建構美,他的雕塑作品呈現出空間結構的意識,對20世紀雕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布德爾.布德爾論藝術與生活[M].張嘯生,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王之江,楊藹琪.布德爾雕塑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
作者簡介:唐浩睿,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