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坤
摘要:“無生有,有生萬物”。天下萬物是“無”與“有”相互統一,任何事物都不能單一的只存在“有”或者“無”。“無”以“無”的空靈體現著“有”的真正意義。“留白”是中國畫獨特的繪畫手法,是精心設計的,是畫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試圖通過“留白”在中國畫中的表現及美學意義,分析“留白”在水墨人物畫發展中的作用,進而體現其審美價值。
關鍵詞:水墨人物畫;留白;意境
一、中國畫中“留白”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畫中“無”即是“留白”,代表著畫面中的虛景,表現為追求一種空靈、含蓄的意境。老子最先提出“無”范疇,《老子說》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天地萬物的萬事萬物都是“有”與“無”統一,有無相互襯應,正如太極八卦里的黑白雙魚,陰陽相生,循環往復。水墨畫中的墨為黑,紙為白,虛實相生。墨可分五色,白有無意境。
“墨分五色”使得中國畫充滿節奏感,運用極簡的黑白來表達世間的萬物,正體現中國繪畫藝術的高度概括性。正如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黑”與“白”作為中國畫中極具對比的兩色,以黑襯白,以白烘托黑,賦予了中國畫獨特的審美。空白與畫面墨色相互呼應,虛實相生。“留白”是要藝術性與審美性有機結合才可以使畫面大到虛實相生的至高境界。
二、留白蘊含的美學意義
藝術的美,并非抽象的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又超乎之外。中國繪畫中的留白藝術,便很好地闡釋了該藝術的追求,因而近代宗白華說“以虛帶實,以實帶虛,虛中有實,虛實結合,這是中國美學思想中的核心問題。”
(一)中國繪畫中的留白藝術,即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營造出一種超越自然、追求意境的思想境界。
宗白華談及留白時說:“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
(二)由此看見,中國畫中的空白之處并不是只是空白的意思,而是畫面氣韻的流通,它有一定的美學意義。中國畫多采取絹本、紙本作畫,輕薄,作畫時四周留空,正所謂透氣,而這種形式正與留白緊密聯系。留白在畫面中起到重要作用,好的留白增添畫面的整體氣勢,給觀畫者審美的聯想而獲得想象的空間,從而達到意境的空間。
三、古代水墨人物畫中的留白理論
“留白”是中國畫傳統的繪畫藝術之一,伴隨著繪畫的發展,在不同階段、不同畫種中呈現出不同特點。
(一)梁楷--黑白分明
梁楷,南宋時期的禪畫畫家,獨具創作精神,簡筆潑墨大寫意,開創大寫意人物畫之先河。如《李白行吟圖》,圖中李白側身而立,用了幾乎數得出來的線條,略加干濕濃淡,身上背景留空,一人撐起整幅畫面,將詩人疏放不羈、目空一切的個性,以及邊吟邊行的姿態刻畫得惟妙惟肖,這種畫面中大面積留白的表現形式,畫家以此手法表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神者,亡有所為,任運成像”(五代荊浩《筆法記》)大概意思就是說,此畫并非經意,即使有所為,看上去也是無所為,無所為而有所為,因此創作出自然的人物象形。梁楷多以此手法描繪如《潑墨仙人圖》《布袋和尚圖》等用筆灑脫、畫面大面積“留白”,這種巧妙運用“筆墨”突出“留白”的手法,在梁楷水墨人物畫中具有獨特之處。
(二)馬遠--含蓄內斂,營造意境
“留白”藝術也體現含蓄的情感,含蓄在中國藝術中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是話留三分,不足就是足,即“無”便是“有”,留給人以想象意境。在宋代文人繪畫中,如馬遠、夏圭于諸多畫中,畫面留有大片空白,構圖新穎,均以虛實間尋求自然間的遼闊,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以“馬一角、下半邊”直抒胸臆。《寒江獨釣》是馬遠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中只見一只小舟,一位漁翁正在垂釣,畫面中并未描繪一絲水,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的意境。這里的留白不是別無一用,而是水、天、云的虛景表現,以留白含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也與中國畫整體所追求的氣韻趨勢相融合,正所謂“此處無物似有物”。
四、留白在現代水墨人物畫創作中的運用
(一)袁武--黑白配合,突顯藝術張力
中國畫在畫面處理上更趨向于形式美,當代的水墨人物畫家也更多地追求畫面的形式感,在我看來,中國畫中的“留白”就是形式美、構成感的重要因素。以“留白”的手法加入筆墨技巧,首先從視覺上可以抓住觀賞者的眼睛,同時能夠增強畫面的韻味與張力。當代水墨人物畫家袁武以黑白配和獨特的置白手法畫面給人視覺沖擊,作品多以背景的大面積的留白突出主體,使主題思想一目了然。2006年作品《進山》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他常見處理畫面的方式,整幅畫面主體人物和牛處于靜止,他們面朝同一方向,牛以重色的墨處理,人物統一用淡墨,背景留白,這樣強烈的黑白灰對比,不僅烘托氣氛,更突出人物細節刻畫。用墨狠、重,黑白對比強烈的袁武畫面的特色,重的部分為實,空白部分為虛,虛實相生,深化主題,同時突顯藝術張力,賦予作品獨特的內涵與魅力。
(二)陳鈺銘--升華意境氣韻,增強節奏感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重要的范疇,指藝術創作達到一種玩味藝術境界,看山不是山,看山又似山的追求。藝術家在創作中往往會使用潑墨的手法,在畫面中出現跳躍性的“留白”使潑墨的部分更加的透氣,使創作畫面講究形式美的同時也存在著跌宕起伏的節奏,升華意境氣韻。意境通過有限的形式突顯無限的想象,正如陳鈺銘《夜路》畫面中的描繪兩個人趕夜路回家的場景,陳鈺銘注重畫面的縱深感,空間意識強烈,月亮的“留白”正是烘托畫面意境的關鍵,他呈現以黑、潑墨占整幅畫面借此達到外部環境的渲染與意境的延伸,因此“留白”藝術在他的畫面中舉足輕重。此處的意境正是畫家想要表達的情境。
五、結語
中國繪畫中的留白藝術是一種含蓄、委婉的藝術留白是為了以“無”襯“有”、以“虛”襯“實”,這種“虛實相生”“無中生有”的表現方式,不僅僅是給人以想象空間,拉開畫面的黑白對比,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同時是中國畫構圖中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水墨人物畫創作中值得畫家們認真思考與探索,傳承中國傳統繪畫留白藝術的精髓,尋求新的筆墨語言與其相結合,使水墨人物畫創作散發出光彩奪目的藝術魅力。
“留白”在國畫的創作中最重要的是傳達出意蘊,若丟失了意蘊,就丟失了最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在新時代的環境下當代水墨人物畫家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他們繼承傳統“留白”的表現方法,經營位置、營造畫面氣氛,構成畫面的形式美,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留白”不僅體現了中國畫獨特的創作形式,同時它可以使觀賞者從內心深處體會畫家的情感表達。
參考文獻:
[1]張玥忞.淺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留白[J].中國藝術,2016(02):120-121.
[2]宗白華.藝境[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楊冰,劉玥汝.淺談中國畫的留白藝術[J].景德鎮陶瓷,2016(05):23-24.
[4]崔志平.梁楷人物畫中的“留白”[J].美與時代(中),2019(08):53-54.
[5]孫希娟.中國繪畫中的留白藝術解讀[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6):6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