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裝飾吉祥紋樣是中國裝飾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現代設計的視覺美感和作為民族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都不容忽視。文章從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的起源、表現形式及其寓意的本質進行論述,反映了裝飾是一種和善、美好的行為和意志,是一種吉祥觀念至善至美的本質,繼承與發揚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之中,必將會使設計更具文化性、社會性、民族性、世界一流性。
關鍵詞:建水紫陶;傳統裝飾;吉祥理念
一、吉祥觀念的起源與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一直追求吉祥幸福的生活方式。中國傳統上有許多吉祥物,包括烏龜,鶴,鹿,大象,龍和鳳凰等吉祥動物。也有吉祥植物,如松樹,竹子,李子,桂花,石榴,相思樹和竹。還有如意,銀錠,生日石,禮儀餐具等。最多的表現形式是吉祥的圖案,圖案和圖案,它們表達了人們的良好愿望,因此圖片必須是故意的,而意圖必須是吉祥的。
原始社會時期,彩陶中那些有意味的紋樣已包含了一種廣義的“吉祥”寓意在內,原始初民在陶器等物品上刻畫符號和繪制紋飾,絕不僅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與生存相關的神圣目的,是帶著對兆紋吉相的信任和希冀而精心刻畫的,他們相信,由紋樣裝飾的器物具有神性,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二、吉祥觀念的本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的內容就是概念。模式是人類視覺上掌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并且是基本的凈化方式。它們以某種形式構造并反映某些概念。裝飾圖案的吉祥主題包含了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許多內容。它是傳統文化精神和傳統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的鏡子,包括生活的各種需求。
中國傳統美學強調主觀和客觀統一的整體意識,以及“追求完美和滿足”的美學觀念。它認為,所有事物都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并且都遵循相同的基本律。因此,中國古代藝術家一直致力于“美”的創造,將天,地,人,藝術和道德視為一個動態的有機整體,以人類情感的形式表達情感,通過物體表達情感,并且“具有形式與意義”和“形式與精神”。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不強調“寫實”“表現”“再現”“表達”,提倡“與我同在”的審美觀念,這是中國文化意識和形態哲學的體現。因此,它具有兩個特征:首先,它包含科學合理的部分,這是古代人對自然規律的總結;其次,它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吉祥幸福的向往,也體現了完美裝飾的精髓。裝飾圖案的吉祥主題不僅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和理想,而且象征著人們為改變生活環境而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以寓言方式征服困難和堅強力量的巨大意愿。它既理想又現實。盡管吉祥的裝飾主題在傳統概念中仍具有神圣的一面,但仍具有其實際意義。火紅的對聯,五彩的絲線及其深層的裝飾動機是創造一個吉祥的世界,并表達出這種對穩定,和諧與繁榮的希望。
三、建水紫陶傳統裝飾中的吉祥理念與現代設計
現代設計是指以可視化方式傳達計劃,計劃,構想和問題解決方法的活動過程。其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規劃和構想的形成;第二,視覺傳達方式;第三,進行規劃設計交流后的具體應用。其中,規劃概念主要受個人視野,人體工程學,市場營銷,社會心理等影響;手工繪圖,計算機繪圖,模型制作是視覺傳達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技術條件是設計變為現實的前提。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設計的大多數類別都集中在功能和形式之間的關系上,例如功能的使用(目的),材料的技術條件(基礎)和設計建模(美學概念)。現代設計也被視為解決功能,創造市場和改變行為的一種手段。現代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園林設計等。
無論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他們對美麗事物的渴望都是一樣的,因此傳統圖案所包含的吉祥含義也適用于現代設計,并適合傳達現代人的設計思想。
JDQ設計有限公司的標志設計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與現代美學成功結合的又一例證。徽標巧妙地借鑒了“萬生”圖案作為基本框架。“萬生”是中國獨特的吉祥文化人物。它表達了同心和相互交流的美好愿望,結合“盤場”模式傳達了恒久而未出生的故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徽標并沒有直接借鑒傳統形狀,而是使用了中國藝術獨有的徒手技巧“相似與非相似”,傳達了“中國結”和“運動員”這兩種形象。它體現了中國獨特的風格,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另一個例子是鳳凰衛視中國臺的標志,它借鑒了原始社會彩繪陶器上的鳳凰鳥的圖案,并使用中國模式獨特的“快樂聚會”結構形式來反映濃厚的文化底蘊;鳳凰鳥彼此相對。旋轉的機翼非常動態,反映了現代媒體的特征。此外,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原始公司徽標采用了吉祥圖案“背面圖案”。在視覺傳達藝術和環境藝術的設計領域中,到處都有表達吉祥的元素。近年來,“中國風”在服裝界的回歸也反映了這一趨勢。甚至肯德基的祖父也戴上歡樂的冬瓜帽,穿上唐裝,向人們傳達祝福。
參考文獻:
[1]孟凡奇.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在現代公共藝術中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71.
[2]李穎,滕飛.論傳統吉祥裝飾紋樣與現代設計[J].大舞臺,2011(1):70.
[3]周斌.傳統裝飾紋樣在茶館中應用的藝術價值[J].福建茶葉,2017(6):80-81.
作者簡介:徐夢杰,建水紫陶夢杰陶藝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