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市場化作品是一個國內研究較新的方向,盡管在以往的教學實踐當中出現過藝術設計專業實訓作品市場化現象,比如說某學院畢業設計作品展覽中,某些作品當場被藝術收藏家收購,或被某企業收購的現象經常存在,但缺乏一種系統化的管理,也并沒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途徑和需求進行理論研究。
關鍵詞:藝術設計;轉化市場
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訓作品市場化相關的另一種大學生作品市場化在校園周邊已悄然興起,這就是大學生創意集市,而創意集市的來源是: 1998年英國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稱之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13個行業, 被確認為創意產業。 創意產業,作為全球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新經濟的一大支柱,是許多城市經濟增長與自主創新的重要動力。目前,全球創意產業每天可創造220億美元產值,每年以5%速度遞增,美、英等國增長速度超過12%, 形成壯闊的創意經濟浪潮。這種風潮不僅出現在了藝術家群居地,也出現在了大學校園周邊,特別是藝術院校的大學校園及周邊。在我國也于2005年后出現了大學校園創意集市的現象。創意集市的運營方式無疑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實訓作品市場化提供了有效的參考,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一、實訓作品市場化的意義
(一)有效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通過實訓成果轉化把學生在實訓項目中的創新實踐成果轉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使學生能看到學科實際的經濟效益和成果的價值,讓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能看到他們的價值、創造能力,這有利于激發高職藝術設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提升項目實訓教學效果,達到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目的。成果轉化的成功,使學生看到了學習和創造的價值,通過轉化所獲得的報酬既是對他們學習的肯定,也會刺激他們的創造力;另一方面,通過轉化過程,他們加強與受眾的交流,這既可以鍛煉他們的交流溝通能邊和表達水平,也通過這種交流直接了解了市場受眾對他們實踐內容的要求和需求,這比間接來自書本與教師認知有著更深的印象。從而更加明確讓學生看到了具體而多變的市場需求,使學生的學習將更具有針對性和主動性,這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創新實踐經驗,提高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從而適應國內外設計職業環境的變化,而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一致的目標。因此,這種成果轉化完全符合高職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有利于學生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有了作品市場化的這一目標,學生看到了具體而多變的市場需求,讓學生的學習將更具有針對性和主動性,這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創新實踐經驗,提高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拓展職業發展空間,從而適應國內外設計職業環境的變化,而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一致的目標。
(三)有利于人才培養資源的補給
成果轉化實現成果的轉化,實訓作品不再是囤積或丟棄,這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有利于實現教育成果價值體現的最大化和教學資源的補充。學生和工作室通過服務平臺轉化后所得的經濟補償可以補充學習工具和材料,形成一-種良性的教學資源循環。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訓成果沒能轉化,只有優秀的作品為了鼓勵學生和給下屆學生參考而留校保存,但大部分的作品都遭到了丟棄。而學生在項目實訓時卻會投入大量的實訓材料成本,這種成果因不轉化而至使這種成本大大浪費,如果這種成果通過轉化,把它們的價值通過具體的貨幣反映出來,不僅使實訓成本得到回收,而且可以為今后的實訓提供更好的條件,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有利于人才培養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需求
部分作品市場化,可以轉化成為規模性的生產,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進而帶動地方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藝術設計實訓作品雖然有一些不可復制性的作品,但像動漫游戲中的角色設計等作品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相類似的產品,而可以形成規模性的生產。
(五)有利人才培養符合社區文化消費相需求
高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更是一種文化的集中與沉淀,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場。這個文化場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資源,如果這個文化資源不能與周邊進行交流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而這種實訓成果的交換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這種形式和其他文化活動相比,它是以一種生活狀態進行的,它具有特有的親切感和隨意性,并表現出獨特的創意文化特色。因此,通過成果實訓成果轉化實現成果的轉化,有利于加強教學與社會的聯系,使更多的人能得到藝術的審美享受,而達到較高品位文化藝術的傳播與推廣,而達到實現高校文化圈的目標,讓高校文化提升周邊文化藝術水平,使這種文化場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二、總結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對人才培養是要求為社會和市場輸出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并具有創新能力的實踐型人才,對于這種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大量的項目實訓學習,這種項目實訓都會以作品的形式完成。它們都具有相應的經濟與社會價值,這種價值的有效利用就是成果的轉化,這種轉化不僅可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而且會帶來更多的社會意義, 因此,在新的高職教育環境中,如何轉化實訓成果對高職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鄭苗秧,閻玉秀.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1):31-32+35.
[2]左曉琴.探討“雙證”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保障措施[J].教育與職業,2007(12):91-92.
[3]李征.對高職藝術設計類人才實踐技能培養改革的策略[J].傳承,2009(6):78-79.
[4]代昊.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新思路[J].美術大觀,2009(6):153.
作者簡介:周華設,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