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創意產業的一部分,承擔著為消費者提供精神文明和文化娛樂消費的重任。伴隨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步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核心產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價值,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因此,探討文化創意產業園設計的發展過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園;可持續發展;設計
一、背景
近年來,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并大力支持其快速擴張、集群發展??梢灶A見,伴隨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步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核心產業,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價值,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同時,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下一階段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主力軍,以集群為主要發展模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會對我國經濟實現新一輪增長以及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發展歷程
文化創意產業園是從事經濟活動的平臺,為文化生產提供配套體系,為文化商品交換疏通渠道,為文化產品實現價值開拓消費市場。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沒有統一的界定,一般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園指的是在一定的地理區位內,一系列與文化相關聯的經濟體集聚在一起,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作為生產要素,向消費者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通常是文化生產與消費的結合,對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分類有多種,按照園區主導力量劃分,可以分為市場自由型、政府導向型、混合發展模式[1],按照入駐企業情況可以分為單一企業型、同一主題型、產業復合型;按照園區性質劃分為產業型、混合型、藝術型、休閑娛樂型和地方特色型 5 種類型。
20世紀 90 年代文化創意產業在發達國家萌芽,近幾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發展浪潮。2008 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后,文化創意產業成了走出經濟危機的先導產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尤其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地位,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本國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令國人自豪的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更加迫切,十八大報告為文化產業勾畫出一個巨大發展空間。這些利好無疑會促使文化創意產業有較大的發展。
三、發展現狀
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不同于發達國家,第一,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量增加,第二,我國產業升級的需要,發展成制造業強國的要求,第三,大部分城市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帶來的失業壓力。
四、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探討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興起于 20 世紀 80 年代,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普及和發展。最初,1987 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在發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這樣界定“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即在不危及滿足后代人需求能力基礎上的發展。這一概念提出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事實上,“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讓資源能夠持續利用的理念,它注重環境的質量在人們生活質量改善中的重要位置,強調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必須要和地球環境承載力保持協調。
當然,有關“可持續發展”的界定比想象中的還要復雜。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可持續發展是在保證自然資源質量的前提下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從科技的角度看,人為可持續發展即提升技術的清潔性和有效性,盡量降低資源的消耗量和排放量。此外,由于不同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也存在差別,發達國家強調用高科技提升產品的質量,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關心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全球環境問題;發展中國家則強調經濟發展中協調人口、教育、經濟等問題,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經驗借鑒
在文化的導向下,原有的工業遺存憑借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視,于是國內外各級政府幾乎選擇的都是對舊有工業遺存保護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藝術裝飾這些工業遺存,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使其成為城市更新的必備元素。當然,國外的工業建筑改造很早,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很早,并且模式已臻成熟。反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建立在市場經濟和政府調控兩者基礎上,盡管國內已經出現了一大批成功的工業遺產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但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一個持久性的話題,對此,我們必須從事例中汲取經驗,進而為今后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提供思路。
五、結論
文化創意產業園是經濟與文化的集合,也是城市更新的必然發展道路。基于舊工業建筑基礎上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不但可以推動城市經濟的增長,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還可以從地域文化心理角度重塑城市的意象。所以,在現階段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對城市具有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開嶂.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2.
作者簡介:徐夢穎(1996.4-),女,漢族,江蘇南京,南京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