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媒體受到很多年輕人的熱捧。新型的網絡教育模式敲開了傳統戲曲教學的大門,讓傳統戲曲搭上互聯網“快車”。戲曲表演教學與網絡教育的碰撞結合,給傳統的戲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觀念上的更新,以及可貴的探索機遇。
關鍵詞:戲曲表演;戲曲教學;網絡教育;探索機遇
在互聯網時代下,開放共享的理念在教育事業中已成為一種趨勢。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作為專科藝術高等職業院校肩負著繼承和發揚傳統戲曲表演教學的歷史重任,運用新型網絡教育模式來解決傳統戲曲表演教學繼承、發揚的問題,通過利用新型網絡教育模式的開放性、多樣性、即時性、交互性等特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創新發展之路已經勢在必行。
一、戲曲基武功的教學要求
戲曲的表演講究“唱、念、做、打”等四功五法。從四功五法中分別衍生出基武功、唱功、身段、把子、劇目等課程。其中,基武功訓練是為學生今后在舞臺表演中以動作技巧刻畫人物奠定基礎的。所有技術、技巧的運用和表演,離不開良好的軟開度。軟開度的訓練可以使演員在表演身段時,能夠靈活多變、剛柔、收放、和諧地配合。在處理技巧、動作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柔韌性,才能準確地表達出動作中所蘊含的情感;在完成技巧的過程中,才能給予觀眾視覺的享受。基武功的教學是整個戲曲表演教學體系中動作性最強的學科,除了訓練場地的規范要求外,老師現場示范和親臨監督更是必不可少。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在戲曲教學中最為講究。戲曲基武功訓練的每個動作都是對身體機能極限的挑戰。比如開一字,可與“十大酷刑”相比拼,要求學生坐在地上雙腿向后分開呈180度,俗稱“一字碼”。記得小時候開“一字碼”,老師讓兩名學生背靠背坐在地毯上雙腿呈一字型分開,然后把兩人的腳綁起來定半小時以上,撕心裂肺的疼陣陣鉆心,整個課室哀號遍地,對老師破口大罵的有、苦苦哀求的有、忍不住吐口水的都有。那時,感覺老師就是來自地獄的惡魔,而作為老師,此時必須狠下心腸、熟視無睹。因為這是學戲曲入門必過的一關。
戲曲的形體訓練要求,是一種肌肉記憶訓練模式。一個動作必須不斷反復訓練,例如“耗山膀”,動作很簡單:雙膀呈半圓形撐開,要求肩、肘、掌與肩膀高度持平,固定5-10分鐘,但是能堅持到5分鐘以上卻是很困難的。稍有堅持不住老師的棍子馬上到位,這是訓練學生的忍耐力和肌肉記憶力。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山膀定形,隨時都能做出標準的動作。還有腰的軟度與力度的訓練等等,無一不是肉體與精神的博弈。戲行有句行話說得很貼切,“若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后受罪”。沒有自虐的決心是出不來活兒的。因此,戲曲演員要把對基武功的長期艱苦訓練作為保持戲曲藝術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基武功對于人身體的靈活度、體能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所以戲曲演員必須要有嚴格的自覺性,戲曲教學也必須從小開始。學生入學的年齡階段最好是11-12歲,正是貪玩的時候,所有的自覺都是在老師的嚴厲監督下逐漸形成的。千百年來戲曲的教學模式都是口傳身授,即師傅帶徒弟的小班授課,是一招一式、一字一句的面面相授。在戲曲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了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的特殊感情,這是其他行業老師與學生之間無法企及的。但是,當傳統戲曲藝術遇上現代網絡技術變革,當遠程戲曲表演教學成為可能,新的質變就必定隨之而來。
二、戲曲表演教學與網絡教育的碰撞
戲曲實踐課的線上教學,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新鮮事物。首先,要扭轉戲曲老師們根深蒂固的現場教學觀念,由被動接受努力適應到主動探索,逐步實踐。在推進線上實踐課的過程中,選定本專業線上授課平臺是要做第一步。經過反復測試發現,有的網絡平臺不適應戲曲表演課的教學。例如智慧樹,只能看見老師看不見學生,不能納入選擇范圍;釘釘教學平臺操作復雜,大多數老師不愿接受。最終,我們選定操作相對方便、界面清晰、視像流暢的騰訊會議平臺,進行線上授課。下一步,是組織老師進行操作演練,以達到能夠熟練掌握線上授課平臺的程度。
老師除了學習軟件的運用,還要與學生磨合,共同適應網絡教學的方式。例如唱腔課,不能采用集體唱的方式。因為師生各自的網速不同,聲音的傳播輸送參差不齊,唯有逐個唱、逐個摳。沒有現場樂隊老師的伴奏就得變通,請樂隊老師先把教學曲目的伴奏錄下來,發給學生,一段一段地教,一段一段地不斷練習。劇目課方面,最大的困難就是怎樣給學生摳戲(執戲)。戲曲表演中的每一個身段動作都包含了手、眼、身、法步的運用,授課老師如何透過屏幕把每一個身段中五法的要點傳達清楚,讓同學們能夠完全領會,確實是一個大難題。網絡交流的失真、延遲,使得許多戲曲表演的“小勁兒”,不能在線上很貼切傳神地講授,“唱、念、做、打”間的奧妙,往往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網絡教育的模式下,老師們唯有放慢腳步,一招一式慢慢教,同學們學好了再往下教一點。
在這期間,學生只能通過觀看老師在視頻上的示范來學習,而且還經常遇到網絡不穩定的情況,所遇到的困難,讓人有著說不出的焦慮和累心。盡管線上授課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傳授都有一定的困難和阻礙,但總的來說,老師們還算接受了挑戰、克服了困難、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戲曲演員真的太不容易,四功五法缺一不可,基礎必須得打好。根據教學的反饋,老師們也在不斷調整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
三、網絡教育帶給戲曲傳統教育的便利
網絡教育是遠程教育的現代化表現,它的最大優勢資源共享度高。它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院校優秀教育資源,能把院校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傳播到四面八方。學生無論是在近處,還是遠方,只要擁有網絡可以隨時參加學習,學習方式的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參加喜歡老師的課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想學哪門課程就學哪門課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學期的網絡教學過程中這一優勢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例如劇目的教學,老師會提前把每次課所教的動作調動錄像發到群里,學生可隨時回看反復揣摩。老師也可隨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點撥、提要求,打破面授課每星期見一次或兩次的授課規律。大大的拉近了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距離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為戲曲小班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與空間。還有基功武課,對于初學者離不開老師的監督和課后的自覺反復練習。老師除了在課堂中監督練功以外,隨時介入學生課后自習練功的指導,關注學生練功復課的情況,敦促學生練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隨著網絡平臺的開放,各大劇團進行云播放,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大家們的演出。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們觀看表演,看完戲以后引導學生在群里討論觀后感,學習心得。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觀摩學習概率與學習效果。以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生為例,因學校地址偏遠學生每次外出觀摩都要大費周章,一學期難得外出觀摩。自從云播放以后學生觀摩次數增多,眼界得以開闊學習效果得以提高。網絡教育模式給傳統的戲曲教育模式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四、結語
戲曲表演教學,首先要繼承口傳身授的優秀傳統,同時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靈活變通。通過這一學期網絡教學的經驗總結,理論聯系實踐尋找繼承和革新的結合點,這是戲曲專業院校教育面臨的重大新課題。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突破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開拓戲曲教學新路徑,從專業院校教育開始形成一套成熟的網絡教學系統,向社會開拓更利于戲曲藝術的傳播與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