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彩畫工具簡單,以水調和,色彩透明鮮艷,在材料和繪畫效果上與中國畫有不少相似之處,所以受到很多中國畫家的喜歡,在大學、中學、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都很廣泛。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彩畫逐漸成為廣大師范類院校教師教育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而且有些美術院校還特別設立了水彩專業,部分學校甚至形成了地域性的“學院派”教學風格,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水彩畫創作的主力軍基本以高校教師為主,他們培養的學生不少也成為水彩畫教育人才,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進入21世紀,根據教育部所提出的美術學專業教學指導方針,各試點高校的水彩畫教學除本體語言與材料技法學習外,還要提倡創意思維訓練,因材施教,為社會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的美術教育人才。
關鍵詞:普通高校;美術學;創意思維
一、水彩畫創意教學的策略
(一)光色效果
與我國畫有所不同的是,水彩畫畢竟屬于西方繪畫藝術。“過分強調‘水的作用而忽視水彩畫‘彩的本質,是中國水彩畫發展中的誤區,也是硬傷。”因此,講究色彩與注重光色變化是水彩畫更為重要的藝術特色,不論靜物畫、風景寫生還是人物寫生,都要重視讓學生分析光線的強弱、冷暖關系,畫面要強調色調、色彩三要素等色彩理論,利用色彩來營造畫面中物象關系。在繪畫過程中,要充分重視表達光色效果,嘗試通過筆觸、色塊、點彩等技法來體現出色彩藝術魅力,不僅可以借鑒英國水彩畫家透納等人的水彩畫作品,也可以借鑒學習印象派畫家莫奈、馬奈、修拉等人的油畫表現手法。在靜物寫生時,可以根據燈光或自然光,或者有意識擺放各種色調組合的靜物,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光色變化。然后在繪畫過程中,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表現,強調色彩的表現力,充分展現水彩畫的光色魅力。
(二)水韻技巧
水彩畫以水為調和媒介,色彩透明,注重水、色的韻味表現,畫面呈現清新自然、瀟灑明快、水意盎然、神秘莫測的藝術效果,這是其他畫種不可比擬的。在教學過程中,水彩畫教學首先講解干畫法、濕畫法,掌握用水、用筆、調色等技巧,一般開設靜物、風景、人物寫生課程,然后對造型、色彩、空間感進行各種練習。熟悉材料與技法的初步訓練環節后,要注重發揮水彩畫本體藝術語言特色,引導學生多次練習濕畫法,從而體會水韻表現,感受水色交融的藝術魅力。
(三)綜合材料
“拓寬水彩畫的表現空間,豐富水彩畫的表現技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水彩畫地潛能和優勢,勇敢地打破束縛水彩畫發展地條條框框,充分地運用各種現代材料進行水彩畫技法地綜合訓練和研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當代我國不少水彩畫家在技法材料上追求創新。
(四)情感體現
“物當人畫”,是中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的重要繪畫理論,其意思指的是:“畫物,應當賦予生命,賦予性格,賦予品質,賦予身份。人物之間,相互引喻,以增身價;詩有比,畫亦有比。”實際上,水彩基礎教學除了水韻與光色的表達,情感體現與觀念表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藝術風格上,水彩也能像油畫、版畫那樣追求現代藝術風格,而不僅僅是對景寫生或寫實創作。縱觀當代西方水彩畫的發展,其也受到了后印象、抽象藝術、表現藝術等現代藝術流派的影響,很多水彩畫家的作品都重視形式感、視覺沖擊力和情感的表達,在作品中采用抽象、半抽象或表現藝術的創作手法,注重畫面形式感,利用點、線、面的構成組合,并通過粗獷有力的筆法、流暢生動的線條、斑斕鮮艷的色彩、熾熱強烈的光線,使畫面飽含充滿現代藝術氣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查閱當代我國和歐美一些在創作手法上比較前衛的水彩畫家作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構圖上追求形式感,筆法和色彩更加生動靈活,造型上采用抽象、半抽象的藝術效果,使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從而達到較為明顯的繪畫風格和情感表達。
二、結束語
新時期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教學模式有了較大的改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各高校大都根據學分制、學時制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使其更加適應實際教學應用。單就水彩畫教學而言,鑒于當代我國美術創作各個畫種之間創作手法互相借鑒,藝術風格趨于多元化,專業教師除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水彩語言和材料技法外,也應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學、思考和創新能力,注重創意思維訓練,使水彩畫和中國畫、油畫、版畫等模塊教學有更好的銜接,讓學生專業素質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成為創新型、應用型的美術教育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彭一邶.美術學水彩畫專業方向教與學解析[J].文史博覽,2005(16):66-67.
[2]耿金龍.高校美術學專業水彩畫課程意義淺談[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3):186-187+191.
課題名稱:針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將多畫種引入《色彩》課程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8JWC130。
作者簡介:張詩喬(1987.9-),女,漢族,碩士,助教,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研究方向為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