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碧
摘 要:講述一個偏僻山區留守貧困女孩彭芳膽小怕事、整天怯生生,一點不自信,通過老師與監護人及遠方的家長配合,與她談心、對其進行鼓勵和引導。在課上開展朗讀、講故事比賽等等一些教育活動,鼓勵彭芳多參加這些活動,使她從中受到鼓舞和啟發。課外還有同學的關心和幫助,她慢慢地融入了集體當中,逐漸變成了自理、自信、自律和自強的女孩。
關鍵詞:留守;怯生生;家訪;融入;建議;積極上進;家校配合;互動的藝術
二年級(1)班有一個從中潮鎮轉入的女生彭芳(化名),她個子比較高,但長得偏瘦,黑幽幽的皮膚。在校不善于和同學說話玩耍,走路低著頭,課間也總是獨自一人怯生生地在角落里看著同學們做游戲、嘻哈打鬧,偶爾有同學問她什么事情,她都是紅著臉非常害羞地輕聲回答。其實她學習默默無聞,在課堂上特別專心聽講,書寫認真,會創造性地完成作業,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我覺得有點奇怪,她非常聰明,為什么在同學當中表現得那么不自信呢?于是,我去家訪,從其伯母(監護人)那兒得知:該女孩出生四個月時母親病故,還有一個比她大幾歲的姐姐,父親外出打工多年(由于父親沒有一技之長,掙不到什么錢多,而且收入不夠穩定)姐妹倆從小就跟著奶奶在一個離村校有7-8里路遠的高山上生活、長大。這些年,他們寨子上只有老人和小孩,其余的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7-8里山路到村校讀書,有時遇到下大雨,在上學途中全身被淋濕,非常辛苦,為此,其伯母只好從廣東返回老家,把兩家的孩子帶到縣城周邊租一間民房房陪讀。孩子們剛從山上老家出來,膽小怕生,所以,表現得不夠合群。
了解情況以后,我找彭芳談話:
“你到這里來生活、學習習慣嗎?”
“不習慣,我還特別想奶奶。”
“奶奶有手機嗎?”
“奶奶有手機。”
“奶奶有手機就好辦了,今后,如果你想念奶奶就給她打電話吧!奶奶年紀大了,你可不能讓奶奶為你擔心哦!你知道要跟奶奶說些什么嗎?”
“我要說我在這里過的很好,讓奶奶放心。”
“哇!你好懂事哦!真乖!真是奶奶的好孫女啊!”
她紅著臉,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看,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玩的多開心啊!你不想和她們一起玩嗎?”
“我也想和她們一起玩,但我不會玩,也不敢去和她們玩,就只好在旁邊看她們玩。”
“你那么聰明,只要看同學們玩幾遍游戲過后,你也一定會玩的,你試著去和同學們玩一次看看,要是你奶奶知道你在這里生活真正感到快樂,她一定會為你感到高興的哦!”
她抿著嘴,害羞地笑著點了點頭。
有一次,她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聲音比較宏亮,我趁此機會當眾表揚了她,鼓勵她在發表自己的見解時再大膽、勇敢一點。自從和她談話以后,我留心觀察彭芳,發現她慢慢地融入了集體當中。
看到彭芳比較自信了,我打電話給其遠在廣東的父親,向他反饋彭芳在校的表現,讓他放心,并要求他經常打電話、寄生活費給孩子(因伯母告訴我,他不但沒有寄錢回來,也很少打電話給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關愛和溫暖。
不久,我又回訪彭芳的監護人(伯母),向她反饋彭芳在校的表現情況,順便了解彭芳近段時間在家的表現情況后,家訪得知,彭芳聰明、乖巧懂事,其伯母比較喜歡彭芳,我便對其伯母提出了以下建議:
1、作為監護人要對彭芳擔當、寬容一點,她畢竟只是8-9歲的小孩,當發現她有某一個閃光點要進行表揚和鼓勵。
2、要鼓勵彭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著照顧堂弟、堂妹。
3、要耐心指導彭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4、對她要向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了解其心理動向,經常進行思想教育,督促其學習。
其伯母笑嘻嘻的表示很樂意接受,與其伯母交流過后,我又當著伯母的面對彭芳說:“老師知道你聰明、比較聽話,是個乖女孩,伯母很喜歡你哦!今后,你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學著幫伯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照管弟弟和妹妹啊!你是姐姐,學習成績比較好,你要和弟弟、妹妹們友好相處,要當他們的好榜樣哦!還有,如果你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跟伯母說,或者到學校跟同學或老師說說,伯母、同學或老師都會給你一定的幫助,你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快樂的。”
她睜大眼睛笑瞇瞇地點點頭。
她聽懂了我的話,我又說:“老師相信你會做到的,可你要加油哦!”
從那以后,我發現她有了一些閃光點就在班上進行表揚,要求同學們要向她學習,有時發點學習用品給予鼓勵,還為她去尋找一些社會資助。
學期結束,她被學校評為:“優秀班干部”、“自信之星、自律之星、自強之星”;被縣評為:“新三好”學生。在2016年被評為首屆貴州省“自強少年”。
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從中體會到了家校配合引導和教育,其實是一門家庭和學校都與孩子互動的藝術,對農村留守貧困兒童的教育是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增文:《別讓性格誤了孩子未來》【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9、9.
[2]盧志丹:《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M】新世界出版社,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