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秀花
摘 要:核心素養理念已經成為現階段最為流行的一個教育詞匯,它不僅僅是一個先進的教育思想,還較為完整地指出了新時代人才所應具備的各項素質,所以一經提出便受到了廣泛重視,也讓“立德樹人”教學改革的落實有了可行路徑。其中,學科教學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可以綜合反映出學科教育對學生一生成長的具體影響,所以一線教師便要全面落實學科素養教學任務。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便要全面組織核心素養改革活動。本文將從組織歷史探究活動,完善拓展課程,滲透家國情懷教育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如何組織核心素養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理論性教學很強,且以課堂活動為主。為了確保學科教學活動能夠順利展開,教師會比較依賴講解法,目的是要在最短時間內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讓學生反復背誦相關內容,使其在應試時能夠有優良表現。在這一狀態下,初中生的主體學習行為是比較少的,長期缺乏自主思考意識,漸漸便會出現無效學習行為,也不得不以機械背誦的方式來記憶歷史知識。為了改善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也為了學生的全面進步,初中歷史教師也必須要組織豐富的歷史素養教學活動,綜合發散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實現學習進步。
一、組織歷史探究活動
歷史探究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優化學生“文化修養”的重要方式,包含著學生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與解釋活動,可以很好地優化學生的歷史思維狀態,使其能夠以主體身份分析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一直被認為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方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組織歷史探究教學活動,切實優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與學習能力。
就如在“隋朝的統一和滅亡”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整理了關于隋朝建立、發展與滅亡知識的歷史材料,與學生共享,據此組織本班學生展開了歷史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解釋、梳理隋朝統一與滅亡的原因、過程、影響等基本史實。在此過程中,筆者會組織6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本班學生全面分享個人歷史認知。由此,學生則可通過小組討論全面解析歷史材料中所反映的各個問題,自主建構歷史知識,認真分析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知識。之后,各小組便要以“主講人”的身份展現歷史知識,及時展現探究結論,由此共享歷史學習材料,及時實現學習進步。在此過程中,初中生可以及時進行歷史解釋、史料實證,能夠積累有效的歷史探究經驗,切實發展自身的歷史素養。
二、完善拓展課程
拓展課程實則是指一些研學旅行、社會調查、實地參觀等常規課程之外的課程活動,以學生的實踐行為為中心,可以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感受歷史、傳承歷史,也能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現實問題。由此,則可綜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的一生成長都有良好啟示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拓展課程教學活動,切實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經驗,為學生的全面進步做準備。
在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中,編寫者以“活動課”這一知識板塊為組織拓展課程提供了可能,所以筆者也會充分利用教材優勢來組織歷史拓展活動,希望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歷史認識。比如,在“活動課: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組織本班學生全面調查了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起源史、節日風俗習慣、節日食物等等,希望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節日體驗經歷來分析各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希望學生可以及時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由此,則可進一步優化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其全面把握歷史文化。
三、滲透家國情懷教育
在歷史學科素養結構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十分重要,可以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國家榮譽感與文化自信,使其自覺繼承我國傳統文化,同時也能以理性、客觀與發展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及時滲透家國情懷教育活動,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在歷史教學中,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家國情懷教育資源,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會及時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希望可以切實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愛民族情懷,讓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健康成長。就如在“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全面整理了前清時期的經典藝術,全面闡述了各部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學內涵,也鼓勵學生閱讀這些文學作品的片段內容。在此過程中,筆者會以客觀理性的語言鑒賞這些文學藝術,讓學生對前清時期的文學藝術產生尊敬、好奇之情,也使其為中華文明感到自豪與驕傲。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活動可以直接優化本學科的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實現學習進步。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組織豐富的核心素養改革活動,全面把握歷史素養的學科內容、素養內涵,由此調整并創新歷史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全面進步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馬啟錄.以多元手法實現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J].黑河教育,2018(01):16-17.
[2]巢昌明.乘“拓展課程”東風,揚“核心素養”之帆[J].中學歷史教學,2018(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