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蓮
摘 要:當前我國積極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的在于將基礎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緊密結合,在各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初中化學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積極探求與核心素養理念的有機結合,本文將通過實踐考察分析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現狀問題,并通過策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
實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的化學知識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完成度還是不夠,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教學成果。接下來,筆者就將通過原因分析、策略建議兩方面來論述。
一、當前初中學生化學實驗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教育背景的影響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相反,當教學環境不夠寬松的時候,學生就很難發展成理想中的狀態。就像當前我國教育大背景,雖然近年來是在不斷改革的狀態,但由于多年來的“應試教育”,老師上課只會根據考綱進行,考綱是確定知識重難點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老師只重視知識點的輸送,一味將最終結果灌輸給學生,學生本身可能并沒有理解過程。
(二)學生自身認識有誤
當前初中學生化學實驗能力不足的原因,除了上述環境的影響,更多的還有學生自己觀念的偏誤。在學習時,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只要記熟了化學學科的公式定理就可以,在求解時最終過程的運算并不重要,常常借助于教科書和網絡的結果。在實驗課堂上的積極性并不高,認為實驗能力并不會影響最終考試的成績,所以也就并不在乎實驗課堂上的學習體驗。
二、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策略
(一)轉變傳統實驗課堂的教學觀念
在當前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讓教師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要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保障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性的前提下,重視起對實驗過程的教學。初中化學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實驗過程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實驗教學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探討相關原理,只有讓學生理解了基本原理,才能熟練掌握正確實驗方法。
(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理解原理
在實驗課堂中,學生可能對原理了解較少,也沒有自主學習化學原理的意識,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讓學生學習實驗的同時,開拓化學思維,探求實驗的多種方法。比如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氧氣的生成,就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引導轉換過程其實就是原理的學習,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類似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白實驗方式的多種多樣和聯系轉變。如果教師能在化學實驗時打好原理講解的基礎,那么在未來的化學課堂上就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相似原理的共同內涵,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化學思維。
(三)重視對同類實驗的歸納講解
化學實驗課堂上常常出現多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比如測量數據類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驗證性實驗,不同類型實驗的實驗內容和目的都會有不同。從歸納講解中引導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理解,掌握實驗的原理后才能引導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從而進行正確高效的化學實驗。就拿驗證性實驗來說,像鐵的銹蝕和防腐、大理石的成分為碳酸鹽以及質量守恒定律實驗,這類實驗其實都是對學生化學驗證性實驗能力的考察,教師要在這類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規律,掌握化學原理。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在解題時也會更加輕松、便捷。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
在初中化學的實驗課堂上,對于低學段的知識點教學教師在進行講解時面對的壓力還較小,但在高學段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一些知識的解釋教師無法直觀、生動的表明,容易讓學生糊涂,不易理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采用一些信息化教學手段,將知識點內涵以更直觀、更直接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還有初中化學中部分實驗對于學生操作來說有著一定的危險性,各類化學用品、實驗用具也容易在操作不當的情況下發生意外事故,所以筆者認為在防范措施不夠全面、學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先采用一定的信息技術,讓學生充分熟悉操作過程,以及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危險都具備足夠的了解。
結語:
初中化學中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師的主要教學責任之一,對于中學孩子化學思維能力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實驗課堂中化學原理和操作流程作為實驗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割裂開來。本文針對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課堂的創新發展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在細節之處還有所不足,將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斷完善和優化。
參考文獻:
[1]米艷.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導學案的設計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19.
[2]楊凡.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表現性評價”工具的開發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潘鳳娟. 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優化的研究[J]. 才智, 2017(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