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
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
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0年,是不斷創造偉大奇跡的70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的浴火重生,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新征程。
70年來,中國人民從溫飽不足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重大飛躍,科技文教事業蓬勃發展,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不斷改善民生,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新中國成立前,經濟凋敝,城鎮勞動力多數處于失業狀態,社會保障一片空白。1949年年末,全國城鄉就業人員1808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僅有1533萬人,城鎮失業率高達23.6%;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也很低,195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98元,人均消費支出僅為88元。
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70年后的今天,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8年年末,我國就業人員增加到77586萬人,其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分別為27.6%和46.3%,比1952年年末分別提高20.2和37.2個百分點。2013年-2018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連續6年超過1300萬人。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隨著收入較快增長,居民消費能力顯著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9853元。
2018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彩色電視機擁有量分別達41.0輛、121.3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彩色電視機擁有量分別達22.3輛、116.6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69。
黨的十八大以來,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8年年末,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
與此同時,隨著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精準脫貧政策陸續出臺,尤其是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貧困人口脫貧明顯加快。2018年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過去6年共減少8239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過去6年下降8.5個百分點。
70年來,我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城鎮化水平很低,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10.6%,1978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僅為17.9%,農業生產方式也十分落后。
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推進實施,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斷提高。2018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6%,比1978年年末上升41.7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4%,比2012年年末提高8.0個百分點。
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逐步加速,城市數量持續增加,城鎮網絡體系不斷完善。1949年-2018年,城市數量由132個發展到672個,建制鎮由2000個左右增加到21297個。
農村建設成效也頗為顯著,據測算,2018年,全國農村地區有99.9%的戶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的戶所在自然村通電,99.7%的戶所在自然村通電話,98.1%的戶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線電視信號,95.7%的戶所在自然村已通寬帶,65.3%的戶所在自然村飲用水經過集中凈化處理,83.6%的戶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處理。
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部率先發展等地區協調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區域發展新空間不斷拓展。2018年,中部、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1.1%和20.1%,分別比2000年提高1.9和2.7個百分點。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形成。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科技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科技發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員和機構短缺,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人,專門科技機構僅有30多個;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質差,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20%左右,全國80%以上人口是文盲。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一系列重大科技計劃出臺,產學研結合不斷強化,科技領域投入持續增加,帶動創新產出不斷擴大。2018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9657億元,比1995年增長55.4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8%,比1995年提高1.61個百分點,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2018年年末,全國有效專利達838萬件,其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16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1.5件。
我國自2013年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研發人員總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分別連續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衛星導航等諸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不斷顯現。
與此同時,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2018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2%;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2831萬人,比1978年增長32倍;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達到10340所。
7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人才資源。
70年來,我國大力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碩果累累,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文化事業發展落后,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廣播、圖書、報紙等嚴重不足;醫療衛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醫院集中在城鎮;體育發展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支持不斷加強,文化事業經費逐年增加。1953年-1957年5年文化事業費總投入為4.97億元,1978年當年增加到4.44億元,到2018年達928.33億元。1979年-2018年,文化事業費年均增長14.3%,2018年比2012年增長93.4%。
隨著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逐步建立,文化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至2018年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73個,比1949年增長56.7倍;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3%;全年出版各類圖書95億冊(張),比1950年增長34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優勢,積極發展視聽新媒體,從以前單一的廣播媒體發展到今天具有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絡廣播電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構成的傳播新格局,擁有無線、有線、衛星、互聯網等多種傳輸覆蓋手段構成的現代化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文化軟實力逐步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漢語學習熱潮在眾多國家興起。2018年年末,全球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孔子課堂。

與此同時,文化經濟總量也在明顯增加。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2005年-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9%,高于同期GDP現價年均增速6.9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2.36%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2004年-2012年間,文化產業對GDP增量的年平均貢獻率為3.9%,2013年-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5.5%。
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快,數字內容、動漫游戲、視頻直播、視聽載體、手機出版等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文化業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2016年、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0.3%和34.6%,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營業收入均增長8.6%。文化新業態已成為引領和示范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國醫療衛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8年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7萬個,比1949年年末增長271倍;衛生技術人員952萬人,增長17.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居民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初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嬰兒死亡率由新中國成立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也取得長足進步。1984年,新中國首次參加在洛杉磯舉辦的夏季奧運會,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我國體育代表團所獲金牌數首次位列奧運會金牌榜榜首。1949年-2018年,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3458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各種健身場所迅速興起,有力促進了群眾體育運動開展。近年來,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以上,近4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我國運動員在各項國際比賽中捷報頻傳。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改善人民生活,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升,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