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摘 要:敘事長詩是納瓦依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表達方式,也是維吾爾古典文學的典型代表。納瓦依敘事長詩的主要創(chuàng)作元素之一是女性形象,但其藝術作品并不單純描述愛情故事,也不過于渲染女性的愛情觀念,而是借描述15世紀時期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女性自尊自愛的美好品德及迫切需要獲得社會尊重和認可的愿望,同時流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女性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的同情與悲憫。
關鍵詞:女性主義視野 納瓦依 敘事長詩 維吾爾文學
納瓦依是優(yōu)秀的維吾爾古典文學作家,在其60年的歲月里共完成三十余部著作,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女性主義視野下的社會生活。本文依托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探討維吾爾文學背景下納瓦依筆下的女性主義精神的表現(xiàn)形式。并通過瓦納依敘事長詩中的女性形象及悲慘命運,了解女性視野下敘事長詩的繼承價值。
一、維吾爾文學中的女性主義精神
1.維吾爾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主義精神
男性與女性構建了整個社會,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對于承擔一半社會生產(chǎn)力的女性來說,不應是唯唯諾諾、人與亦云的存在,需要具有自己的獨特意識,站在與男性對等的地位,創(chuàng)建女性主義精神。女性主義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尊重與被人尊重,被人尊重表示他人對其社會地位的肯定,自我尊重則是對自身的認可,對身為母親的仁愛認可、對身為妻子的周到認可、對身為女性的優(yōu)雅與溫柔的認可,對區(qū)別于男性力量不同的柔和的認可[1]。
2.維吾爾文學中不同時期女性精神的不同展現(xiàn)
女性之于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女性的角色是多變的,她是母親,為教育孩子嘔心瀝血:她是賢惠的妻子,為丈夫操持家務勤勤懇懇;她是女兒,對父母孝順有加,乖巧聽話。但百變的女性角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需求度卻是大相徑庭的。這些差異直觀地展現(xiàn)在同時期的文化著作中,在民間文學著作和古典文學著作上具有一定的差異。
在民間文學女性角色的塑造上,雖然缺乏古典學術著作的嚴謹性,但與現(xiàn)實充分結合,古代崇尚的神話內容在民間文學中展現(xiàn)出來,為文學著作增添了神秘的特色。民間文學的女性形象經(jīng)常以神的名義出現(xiàn),是維吾爾文學中的西王母形象,在古希臘神話里主持正義和秩序的是規(guī)律女神忒彌斯,在北歐神話中命運女神是諾恩斯等。在古典文學的描述中,性別中心逐漸向男性角色偏移,與納瓦依同一時期的眾多創(chuàng)作都是將女性形象作為男士的附庸,以其柔弱美好反襯男性角色的威武與英雄形象。在眾多人云亦云的創(chuàng)作中,納瓦依以愛情題材展現(xiàn)人心、人性的特點,通過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繪,既不深化增添神秘色彩,又不讓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庸,真實地傳遞女性主義精神,對15世紀文學創(chuàng)作起到突破作用。
二、女性主義精神與納瓦依敘事長詩著作
1.納瓦依敘事長詩的歷史意義
瓦納依雖然生活在15世紀,但是其理念并未被時代的枷鎖所束縛,他將女性內心最深處的希望展現(xiàn)在陽光下,使其看到未來的眾多可能,使女性有信心實現(xiàn)女性主義精神的振興。在瓦納依眾多創(chuàng)作中,最杰出的是《五卷詩》,這本書的獨特性在于瓦納依利用原有的故事架構重新書寫,表達出全新的價值體系與社會理論科學。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他是作者第一部以維吾爾語言著作而成的書籍,在大環(huán)境以波斯語為官方語言時,納瓦依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雖說他不是第一位這樣做的作家,但是他以優(yōu)美的語言與獨特的論點贏得了學術界的一致好評。其次,在文學故事情節(jié)大體相似的基礎上,納瓦依用獨到的手法與語言描述了女性的現(xiàn)實生活與悲慘境遇,勝在立意更勝在思想。再次,一部好的著作或許不難,但是能夠帶動社會趨勢的作品,卻需要不斷地打磨。在敘事長詩《五卷詩》中,眾多女性形象性格鮮明,描畫深刻,強烈表達出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對女性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愿望的追求,突破了時代枷鎖,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也奠定了這部詩集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
2.納瓦依的愛情意識與女性主義精神的思想根源
愛情是眾多文學創(chuàng)作的必備元素,在納瓦依的文學著作中,愛情占有重要比重。納瓦依在作品中強調愛情是神圣的,是人類需要完成的使命。我們需要自尊自愛地履行我們的使命,也需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其著作《五卷書》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納瓦依敘事長詩的女性主義精神思想根源是不唯一的。首先,時代的束縛使女性處于劣勢地位,受到眾多不平等待遇,引發(fā)瓦納依對女性命運的思考,促使作者在接下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再單純寫實,而是在敘事的基礎上增加對人性、對男女平等的呼吁。其次,在精神層面,作者不再局限于本國的文化,而是積極尋求其他先進文化理念,并將其融匯在自身文學創(chuàng)作中,傳達出超乎時代意義的文化理念[2]。再次,良好的家庭氛圍與言傳身教給予瓦納依良好的修養(yǎng)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將這些積極陽光的內容記錄到書籍中,作為他敘事長詩中的主旋律展現(xiàn)給世人。
三、女性主義視野下的納瓦依敘事長詩
納瓦依除了在《五卷詩》中描寫了女性精神的存在外,在其他著作里也不遺余力地展現(xiàn)了這一點。如《帕爾哈德與西琳》表現(xiàn)的是一位獨立自主且具有才識的女性角色,以她的愛情作為表達女性精神的載體;《萊利與麥吉農(nóng)》則是用兩個地位懸殊情侶間的愛情悲劇對封建社會女性喪失婚姻自由的控訴[3]。
1.納瓦依敘事長詩《帕爾哈德與西琳》中傳達的女性主義精神
《帕爾哈德與西琳》講述的是一位博聞強識的公主與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王子的愛情悲劇。兩人的愛情是純潔且堅貞的,在優(yōu)秀勇敢的帕爾哈德被迫害致死后,西琳公主不接受黑暗勢力的壓迫,也不愿辜負王子的愛情,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這一詩作中展現(xiàn)了一個富有文化修養(yǎng)且對愛情堅貞不渝,為了國家與人民敢于自我犧牲的女性形象,正確樹立了女性的正面形象。另外.在作品中,正義的閃爍永遠不缺黑暗的映襯,文中出現(xiàn)了惡毒的巫婆角色,借以描述社會的黑暗及對女性精神的渴望。
2.納瓦依敘事長詩《萊麗與麥吉農(nóng)》中傳達的女性主義精神
《萊麗與麥吉農(nóng)》與上一部作品相比更悲情,西琳公主的愛情是曾經(jīng)擁有的,而這部作品則是對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深深控訴。萊麗是一位富家姑娘,在父母的關心下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的她與出身不高的麥吉農(nóng)相愛,卻沒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而是在父母的一手包辦中嫁給更為顯赫的官員,無奈之下女主人公只能以死明志。在這一部著作中,作者更想表達的是對戀愛難以自由的控訴,以及女孩只愿嫁給愛情的美好愿望。
通過這部作品我們能看到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態(tài)。首先,通過包辦婚姻可以看出,當時的女性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從萊麗自身及她身邊的人可以看出,他們可以默默選擇悲傷,卻無法站在與男性權利抗衡的位置上。其次,是封建社會對戀愛自由的不認同,在封建社會里,男性認為女性只是他們的附庸,不該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最后,在作品描述中側面體現(xiàn)出來的,是那一時期女性主義具有的守諾精神,不管命運如何,只要答應過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如萊麗、如西琳。
四、女性主義視野下的納瓦依敘事長詩的繼承價值
文化啟蒙運動不僅在西方開展,在東方國家,也曾有過這樣的思想浪潮,納瓦依的眾多著作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帕爾哈德與西琳》等一系列反映人性與女性主義精神的著作,不僅對封建社會具有超前的時代精神與借鑒意義,對當今社會也有一定的映射功能。
1.中世紀長詩傳統(tǒng)與納瓦依長詩創(chuàng)作的跨越思想
納瓦依的成功在于他對早就存在的角色賦予新的生命,他筆下的女性不再順從命運,不再屈就于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并借男女間的愛情與男士的英雄形象反襯女性的美好,同時在字里行間表達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愛情觀及對人性的拷問,塑造一個個15世紀具有獨立思維的女性形象。
2.納瓦依女性主義精神對后代敘事長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
納瓦依的創(chuàng)作具有相當扎實的文學底蘊,這源于他對波斯語言文獻和維吾爾語言的精準把握與創(chuàng)新精神。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說唱是他們傳遞信息、傳播文化的主要載體。因為納瓦依刻畫了許多深入人心的文學人物形象,人們會把他們的種種故事相互傳唱,表達對他們愛情的美好寄托[4]。另外,納瓦依的作品對維吾爾書面文學的影響頗為深遠,在納瓦依開創(chuàng)了文化啟蒙的先河后,眾多文學家通過作品呼吁女性應享有戀愛自由的權利,提倡提高女性社會地位。因此,納瓦依為達到尊重女性、實現(xiàn)女性主義精神做出了卓越貢獻。
愛情是詩詞創(chuàng)作永恒的話題,但納瓦依在敘事長詩中更多地透過愛情關注女性的精神狀態(tài)及命運波折,旨在提倡女性人性的解放與地位的提升。在納瓦依女性主義題材的敘事長詩中,不僅存在當時社會迫切需要糾正的問題,對現(xiàn)今社會的某些現(xiàn)象也存在借鑒意義,所以女性主義視野下的納瓦依敘事長詩值得我們予以更多重視。
參考文獻:
[1]吐爾遜·庫爾班,《烏語》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和納瓦依《鳥語》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 (3):93-98.
[2]艾山江·阿不列孜,艾則孜江·艾山,維吾爾族兩代文壇巨人間的對話——試比《福樂智慧》與納瓦依筆下的《帕爾哈德一西琳》[J].民族文學,2005 (9):84-91.
[3]艾賽提·蘇來曼,納瓦依長詩《帕爾哈德與西琳》中的人物構造——論納瓦依對帕爾哈德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創(chuàng)新[J].民族文學研究,2002(3):33-40.
[4]艾賽提·蘇來曼,納瓦依《五卷詩》與19世紀維吾爾書面文學[J].民族文學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