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摘 要:語用學作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分支,有不同的定義和內涵。合作原則是核心理論,主要包括四個準則。如果說話雙方的會話按照這四種原則進行,則會話含義將得到最大體現。本文分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物對話違反合作原則的體現,以此回答合作原則能否應用于文學語篇中的問題。
關鍵詞:合作原則 文學語篇 了不起的蓋茨比
一、合作原則
格萊斯于1957年在《哲學評論》上發表《意義》一文,就開始構建會話含義理論?!暗侵钡?967年,他在威廉·詹姆斯講座做演講時,這一理論才公之于眾”(胡壯麟,2013:170)。在1975年,他又發表了部分題為《邏輯與會話》的演講稿。會話含義理論的核心是合作原則,合作原則的提出是會話含義理論建立的標志。格萊斯發現在日常對話中說話雙方表達的意義并不總是所說內容的表面意思,雙方擁有一定的默契去推斷對方的說話意圖?;诖?,格萊斯提出了合作原則,“包含一個抽象的總原則和建立在康德的四個范疇上的四條準則:質、量、關系、方式”(封宗信,7)。
日常對話的雙方總是需要在理解對方對話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交流,對對話的理解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個方面?!罢Z音、語義、語法及句法都屬于語言層面,非語言層面指的是借助某種語用原則”(楊鏇玉,61)。他注意到雙方的對話并不總是直白的,有時需要通過暗示等方法以達到交際目的,那么說話雙方究竟是如何傳遞對方沒有明確說出來的含義的。格萊斯認為這是因為會話是有規律的,“它們常常是合作舉動,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承認其中有一個或一組共同目標,至少有一個彼此都接受的方向”(Grice,1975:45)。也就是說,說話雙方好像都遵循了一個這樣的原則:“使你所說的話在其發生的階段符合你所參與的交談的公認目標或方向”(Grice,1975:45)。這一原則被稱為合作原則。人們認為格萊斯的這一構想揭示了人類交際對話的普遍規律,但是不乏批判和質疑的聲音,認為合作原則存在脫離現實、不具可操作性等缺陷。
庫克(Cook)曾對合作原則的普遍適用性表示懷疑,他認為合作原則不適用于文學語篇,討論文學語篇里的話語真實性沒有意義,“文學話語與‘質準則無關;對沒有明顯實用意義也沒有社會功能的文學話語來說,‘量的準則也不適用(如: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大部頭,篇幅多大才算合適?)”(封宗信,6)。這并沒有阻止人們以合作原則為指導,討論大量文學語篇,本文就將對合作原則是否適用于文學語篇這一問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二、文本介紹及舉例分析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故事借第三人稱之口展開,通過描寫“主人公蓋茨比在短暫的一生中對美國夢的追求與最終幻滅,生動地闡述了美國夢的演變,為讀者真實地展現了美國爵士時代的社會風貌”(易舫,39)。首先假定這樣一部中篇小說的篇幅是合適的討論對象,接下來對語篇進行舉例分析,以此討論合作原則是否適用于文學語篇的問題:
1.“數量準則”包括兩個方面:使你的話語如(交談的當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樣信息充分:不要使你的話語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Grice,1975:45-46)。
例1:
“We heard you were engaged to a girl out West."‘That'sright,”corroborated Tom kindly.“We heard that you were en-gaged.”
“It's libel. I'm too poor.”
“But we heard it.insisted Daisy, surprising me by opening up again in a flower-like way.¨We heard it from three peo-ple, so it must be true.”(Fitzgerald,F.S.2013: 13)
在這個例子中,黛西一再追問尼克是否已經訂婚,尼克顯然不想回答這一問題,所以直接否認,并沒有給黛西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黛西沒有停止說話,反而提供了更充分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到在這一段對話中,二人都違反“數量準則”,尼克沒有提供對話所需的充分信息,黛西則提供過于充分的信息。
2.“質量準則”旨在設法使說話人的話語真實: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Grice,1975:45-46)。
例2:
“I like your dress,”remarked Mrs. McKee,“I think it'sadorable.”Mrs. Wilson rejected the compliment by raising hereyebrow in disdain.“It's just a crazy old thing,”she said.“Ijust slip it on sometimes when I don't care what I look like.”(Fitzgerald,F.S.2013:18)
在這個例子中,麥基太太對威爾遜太太穿的裙子的贊美奉承了威爾遜太太,而對方的回答卻是“這只是一件破爛的舊貨……我就把它往身上一套”(巫啟坤,2004:30)。“人與人的溝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從意圖上而非物質上對行為所做的概念化認識。交際利用人的這種能力揣測交際雙方彼此的意圖”(蔣嚴,2008:30)。對話雙方都知道威爾遜家的財產狀況。此外,前文表明是特意換過的衣服,這時對話一方所說的是假話,違反了“質量準則”的第一點,對接下來的對話就沒有意義。
例3:
“I am careful.”
“No,you' re not.”
“Well, other people are,”she said lightly.
“What's thatgot to do with it?”
“TheyⅡkeep out of my way,”she insisted.“It takes twoto make an accident.”(Fitzgerald,F.S.2013: 36;37)
在這個例子中,尼克和喬丹偶遇車禍現場,尼克借機提醒喬丹開車的時候注意安全,可是喬丹不以為意,回應“不要緊,反正別人很小心”“他們會躲開我的”“要兩方面才能造成一次車禍嘛”(巫啟坤,2004:56)。這并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只是喬丹的一面之詞用來搪塞尼克。違反了“質量準則”的第二點,所說的明顯是缺乏足夠證據的話語。
3.“關系準則”要求對話要有關聯(Grice,1975:45-46)。
例4:
“I love to see you at my table, Nick. You remind me of a- of a rose. an absolute rose. Doesn't he?”She tumed to MissBaker for confirmation:“An absolute rose?”(Fitzgerald,F.S.2013:9)
在這個例子中,尼克初次到黛西和湯姆家做客,恰逢喬丹寄住在他們家,于是四人一起共用晚餐,湯姆去接電話前四人在討論文明問題,但是湯姆離開后,黛西忽然對著尼克說:“你使我想到一朵——一朵玫瑰花,一朵道地的玫瑰花。他是不是?”(巫啟坤,2004:15)甚至問喬丹,期望得到附和。這句話與此前的對話毫無關聯,明顯違反了“關系準則”,說話人的語用意義已經被聽話人否定,聽話人并沒有繼續遵循合作原則。
4.“方式準則”要求對話雙方的話語要清晰:避免含}昆不清;避免歧義;要簡練(避免冗長);要有序(Grice,1975:45-46)。
例5:
Then, with reluctance:“1 want to get the grass cut,”hesaid. We both looked at thegrass-there was a sharp line wheremy ragged lawn ended and the darker, well-kept expanse ofhis began.I suspected that he meant my grass. (Fitzgerald,F.S.2013:50;51)
在這個例子中,蓋茨比在尼克同意為自己和黛西的見面搭線后提議:“我要讓人把草地平整一下?!保ㄎ讍⒗ぃ?004:79)但是草地的所指含混不清。聽話人尼克只能根據情景推測蓋茨比的說話意圖?!霸谘哉Z交流過程中,若想要交流能夠順暢地進行,談話雙方就需要有一個一致的目標或方向,并且為了這個目標做出各自的努力,在此過程中雙方都維持著一種默契的合作態度”(劉宇凌,I)。說話人話語的含混不清直接導致會話含義的理解偏差,違反了合作原則。
例6:
“Not exactly.”
“Oh, yes,I understand you went to Oxford.”
“Yes.1 went there.”
A pause_ Another pause_ This tremendous detail was tobe cleared up at last.“I told you l went there.”said Gatsbv.“Iheard you, but I'd like to know when”(Fitzgerald,F.S.2013:80)
在這個例子中,湯姆對蓋茨比的牛津大學身份提出質疑,但是蓋茨比的回答一直含有歧義:“不完全是這樣”“我上過那兒”“我跟你說過了我上過那兒”(巫啟坤,2004:124)。究竟是真正以學生身份在牛津上學,還是以游客或其他身份去過牛津,說話人蓋茨比在合作的同時,又以語言層面的歧義表示對說話另一方湯姆會話的不合作。
例7:
“I told him the truth,”he said.“_His hand was on a re-volver in his pocket every minute he was in the house.” Hebroke off defiantlv.“What if I did tell him?_"…“And if youthink I didn't have my share of suffering look here_ By God itwas awful.”(Fitzgerald,F.S.2013: 112)
在這個例子中,尼克質問湯姆當時的真相,起初湯姆是不愿意回答的,但是隨后開始說道:“就算我告訴他又該怎么樣?那家伙自己找死……你不要以為我沒有受苦……我的天,真難受……”(巫啟坤,2004:173)尼克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湯姆卻開始了一長串的開脫,有違他平時的風格,可以看出湯姆這一大段冗長的回答明顯變得越來越無序。
“言語交際雙方在交流時為能表達其真實的目的和意圖可能嚴格遵守合作原則及其準則,也可能部分地遵守合作原則,即違反某一準則但遵循其他準則”(李強云,86)。所以對合作原則的違反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違反的背后揭示了怎樣的語用意義。文學語篇中的對話是具有虛構性的,因為對話是作者的創作,盡管作者的創作能力不容忽視,但不能否認這樣的文學語篇中的對話并沒有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區別,因為對話的發出人是同一人,意圖和意義的賦予者也是同一人。而且這個語篇以第三人稱的敘述為主,間或出現人物之間的直接對話,敘述者為故事中出現的對話進行解釋,使說話雙方的含義不是通過對話傳遞的,而是借助敘述者,也可以說是借助隱藏在背后的作者,這正是文學語篇的普遍現象。合作作為會話雙方的共同出發點和達到最終目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沒有合作雙方的合作不能稱為合作,所以合作原則不適用于文學語篇的觀點是有道理的。
三、結語
盡管文學語篇以語言描述事物,但是文學是虛構的藝術這一點難以否認。合作原則試圖描寫對話中實際發生的事,說話雙方的對話可能是潛意識甚至是無意識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遵循合作原則及四條準則,說話雙方會違反準則,會撒謊。對合作原則的不合作是一種合作的體現,然而如果對話既不是真實發生的事,又不是說話雙方潛意識或無意識的表現,對話雙方對話真正的意圖和意義就不存在,就不再適用于合作原則。
從某種程度上說,通過意圖和推理描寫交際是一般性做法,身兼對話雙方,作為說話人,我們的意圖是使聽話人了解到我們想讓他們知道的某個內容,作為聽話人,我們試圖了解說話人意圖讓我們知道的內容。會話交際的成功不在于聽話人認識語句的語言意義,而在于他們從中推出說話人的意義。作者構思創作出來的對話往往基于作者本人的創作意圖,不同于日常生活交際中的對話,文學語篇中的人物對合作原則的違反也不總有格萊斯所說的會話含義或者語用意義的存在。所以,本文認為合作原則不適用于文學語篇中。
參考文獻:
[IlFitzgerald,F.S..The Great Gatsby[M]. Nanjing:Yilin Press.2013.
[2lGrice, H. P_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P.&Morgan,J.L(eds.)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M].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3]封宗信,格萊斯原則四十年[J].外語教學,2008(05):1-8.
[4]封宗信,理想世界中的會話含義理論及其現實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8):7-9+45.
[5]丹·斯珀波&迪埃鈺·威爾遜,著,蔣嚴,譯,關聯:交際與認知[Ml.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6]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教程(第四版中文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7]李強云,對合作原則的哲學思考[J].懷化學院學報,2008(02):86-87.
[8]劉宇凌,格賴斯的會話含義理論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I.
[9]巫寧坤譯,菲茨杰拉德著,了不起的蓋茨比[Ml.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
[10]楊鏇玉,從合作原則角度來分析《愛瑪》中的人物對話[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4):61-62.
[11]易舫,浮世幻夢——《了不起的蓋茨比》再解讀[J].語文建設,2017(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