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毛曦
摘 要: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各級各類高等學校中的戰斗堡壘,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是發揮黨的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方式。為保障獨立學院遷址辦學后的人才培養質量,應創新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構建“結對機制”,加強與母體高校的溝通聯系,采取一系列服務師生的舉措。
關鍵詞:獨立學院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 結對機制
一、背景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1]。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獨立學院的基層黨支部是學院黨領導核心作用的基礎,承擔著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加強獨立學院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十分關鍵。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013年9月遷址連云港辦學,首要任務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遷址辦學初期,學院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學院自有師資數量較少,且部分新進教師需進行系統培訓后方可授課,學院教學工作主要依靠南京醫科大學各學院的支持,各學院安排相關教師來連授課,保證主要課程教學平穩運行。剛剛離開母體學校的康達學院,諸多管理工作要獨立開展,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均在探索中不斷創新。學院結合自身優勢,采取一系列服務師生的舉措,并積極與南京醫科大學對口支部結對共建,開展特色活動,對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
遷址辦學后,康達學院緊緊抓住獨立學院發展的戰略機遇,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塑品牌,全體黨員干部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緊密圍繞支部工作內容與性質,內練基本功,外樹形象,強化服務,在學生培養、教學管理、黨組織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與南醫大教務處黨支部、學生工作處黨支部共建黨支部互動平臺,實現共建雙方雙向互動、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黨建工作,使黨建工作基礎更扎實、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更突出、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更明顯。
二、構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結對機制”
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師生,推出一系列保障教育教學平穩運行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舉措:與南京醫科大學教務處黨支部結對共建,進一步緊密雙方的合作關系,增加兩支部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黨員干部的自身素質和業務管理水平。
(一)建立“師師結對、引路成長”機制,提升學院青年教師專業素養。
1.學院遷址連云港辦學后,在各教學相關領域與南醫大教務處密切聯系,學院遷址初期積極培育新教師,每年安排新進教師到南京醫科大學相關教研室培訓半年至一年。
2.2015年學院教務辦印發了《關于做好南京醫科大學來連云港校區任課教師接待工作相關規定》(南醫大康連教[2015]4號)的通知,幾年來,教務辦全體黨員干部輪流值班,負責周日下午來連班車教師的迎接工作,并與各系部共同做好來連任課教師的食宿安排及上課服務工作。在南醫大老師在連期間,積極幫助他們做好生活安排,帶他們熟悉校園、教室和多媒體使用等教學相關事宜,起到較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南醫大的老師在連云港校區不但授課,還參與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學生活動,共同參與集體備課,定期與我院青年教師開展沙龍講座等活動進行溝通交流,形成學院青年教師和大校老師的交流機制。幾年來,康達學院已經邀請27位知名專家在連講學,舉辦40余場“名醫·名師·名家”、教師發展、導學、教學工作坊等系列講座和活動。
3.為了加強連云港臨床醫學院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研究生院的具體指導下,于2015年8月起,開辦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連云港臨床醫學院首屆青年教師培訓提高班,共招收學員68名,開設基礎類課程、提高類課程、科研能力訓練類課程和教育教學課程類課程共計400學時,南京醫科大學各專業具有豐富經驗的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和專家親自來連授課,尤其針對提高班學員對博士生入學考試英語的需求,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有針對性地開設博士生入學考試的英語輔導,極大地提高我院青年教師和臨床師資的教育教學水平。
4.2016年起我院先后選派青年教師參加南京醫科大學PBL導師培訓班,各位老師積極參加理論學習、實戰演練、案例討論等環節,與南京醫科大學各學院的老師通力合作,順利完成培訓工作。
(二)建立“師生結對、管學相促”機制,關懷學生成長。
學院采取彈性學制、放寬轉專業比例、學籍預警和學業援助等創新管理舉措,不斷完善學籍管理制度,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
1.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個性培養”的現代教育理念,彌補學生高考填報的志愿不理想、缺乏專業認同感等不足,學院實行柔性化學籍管理制度,印發《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本科生轉專業實施細則》開展轉專業工作,并逐步放開轉專業條件和比例,實轉人數從1%增加至20%。學院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特長,實現學其所愛、學其所長。轉專業政策的推行是學院對“一考定終身”高考體制的一種補救,對專業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黨支部專門安排了針對轉專業學生的補修課程,幫助不同情況的學生制訂個人學習計劃,從而使轉專業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實現專業間的充分銜接,保證其順利完成學業。
2.變“學籍管理”為“學業援助”,多途徑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印發《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學生學業預警工作實施細則》;學籍管理科的黨員干部聯合專任教師與留級生和橙色預警、紅色預警學生結對,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學業預警工作取得成效,現階段留級人數遠遠少于前幾年。
3.為了進一步提高學院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主動聯系外語系黨員教師,以“助學”“導學”為切入點,在完成原有教學課時的基礎上,利用周末時間進行四級強化工作,每名教師對應一個強化班,立足學生的需求,從聽、說、讀、寫各方面為學生提供講解、輔導,助學生攻克英語四級難關,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達93%。
(三)建立“支部結對、互促共建”機制,提升學院管理人員水平。
為保障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與母體高校對口部門支部的溝通聯系,圍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總體要求,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的教務處黨支部和學生工作處黨支部分別舉行座談交流會,雙方圍繞教學運行、專業建設、實習管理、學籍管理、教師發展、醫學教育研究、學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為了使交流常態化,雙方黨支部書記共同簽署“支部結對、互促共建”活動實施方案,并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1.組織建設互促。依托支部共建良好平臺,共辦教育培訓,建立黨建工作交流平臺,健全互動交流機制,聯合開展組織活動,推進雙方信息互動交流,共同提高業務水平和黨建工作水平。
2.黨員干部互動。通過聯合開展黨員干部學習經驗交流會、黨員干部結對互訪、互學、互助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先進學習,向模范看齊,使黨員干部提高素質,提升黨性修養,實現兩支部黨員干部互聯互動,更好地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3.對口部門互助。通過雙方支部的合作互助,促進支部黨員的共同提高。積極發揮學校教務處支部、學生工作處黨支部黨員對康達學院對口支部黨員的送優秀管理經驗、新發展理念等活動,幫助康達學院支部黨員掌握政策、學法用法、科學管理、爭創佳績,成為教學管理的行家里手。
4.和諧校園共建。通過共建,學院進一步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幫助我院師生辦實事、做好事,共同建設和諧校園。
5.教學、學生管理共贏。通過支部共建、加強相互走訪座談、相互交流學習,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交流,促進康達學院教學和學生管理水平穩步提高。
三、主要成效及經驗啟示
遷址辦學后,康達學院緊緊抓住獨立學院發展的戰略機遇,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塑品牌,學院全體黨員干部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在學生培養、教學管理、黨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近幾年,學院招生錄取分數線均在全省獨立學院中位列前茅。青年教師培訓提高班的開辦不僅滿足了學員學習深造的需要,而且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連云港地區醫療衛生系統人員的學歷層次,提高了康達學院和連云港臨床醫學院的師資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首屆提高班共有31名學員參加博士生入學考試,最終25人錄取為博士,錄取率高達80.6%。
通過支部共建平臺,實現了共建雙方雙向互動、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動黨建工作,使黨建工作基礎更扎實、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更突出、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更明顯。
“十三五”期間,學院將以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地方醫藥院校為目標,基層黨組織將和學院共同努力,把學院打造成為南京醫科大學在連云港的人才培養高地和醫藥技術創新服務基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l.人民日報,2013-1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