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惠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陣地和主要渠道。本文以教學使命、教學地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隊伍、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裁體等方面為切入點,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等進行分析研究,有利于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探索新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性 理論性 親和力 針對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這一具體要求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3]在新時代新形勢新環境下,應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取得的成效,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定位,著力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著力點
(一)教學使命: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思想和行為的互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屬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屬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不可替代,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意識形態屬性,不僅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陣地和主要渠道,還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和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在思想認知層面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判、趨勢預測及現實建構。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全局和戰略眼光,進一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使命感。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與時俱進、因勢而新,探索適應新時代新形勢新環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方法,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的重要歷史使命。
(二)教學地位:鞏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地位
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或靈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偏向政治思想、理念、體系的構建,即“政治的思想”[4]。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場所,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第一課”,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課程”和“靈魂課程”。但從當前形勢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一些新的問題,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結合新時代的特征,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第一課”,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金課”,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不斷彰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對于鞏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一課”教學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的著力點
(一)教學內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理論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是理論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質是理論教育,要求我們用理論彰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追求。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是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豐富和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是開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只有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才能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更好地順應新形勢。目前,要充分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新問題、發展的新趨勢、學生的新訴求,不斷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符合當下中國發展實際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思想引領[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必須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二)教學過程: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
當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單純的“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對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的形成有著最直接和最深遠的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培養,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把握本質性問題的理論洞察力、回答復雜性問題的理論創造力、解決現實性問題的理論應用力。黨的十九大以來,雖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碩果累累,但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所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想充分體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必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的統一,不斷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真正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更加強大、內容更加充實、效果更加顯著。
三、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著力點
(一)教學隊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對教育對象產生的親近感和吸引力,反映的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信任感、親切感、互動性和接受度[6]。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與高校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高校思政教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主要來源。高校思政教師的理論宣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感染能力、個人人格魅力等,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有著重要的影響。開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于思政教師,當前必須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調動思政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隊伍培養機制,大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能力,建成一支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讓他們在潤物無聲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在循循善誘中啟迪學生心智。二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德水平,不斷增強高校思政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切實讓高校思政教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用人格的力量成風化人,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成為學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的優秀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教學方法: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內在實質是教育理念的人本性、教育主體的感召性、教育方法的恰適性、教育載體的相宜性、教育情境的相融性等多種因素有機融合滿足受教育者思想情感需求的能力[7]。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短板之一是缺乏親和力,難以滿足高校學生的訴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富有親和力,需要高校思政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支撐,如通過改進同構式、滲透式、網絡式、體驗式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著力提升學生學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主動性。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手段。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重要保證,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立足師生實際訴求,著力推動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創新,尤其在教學方法上盡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實做到課上課下、線上線下聯動,更接地氣、更貼近學生,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代感、吸引力和親和力。
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著力點
(一)教學對象:認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主要指高校思政教師結合學生學習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完成教學任務。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針對性,要以把握教學對象的需求為基本前提[8]。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環境、教學條件等發生了重大變化,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訴求期望逐漸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復雜化等特點,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增強針對性,及時應對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簡單劃一、一概而論,高校思政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特點,突出針對性,及時調整、改進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實行分類教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著力解決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切實做到圍繞每個學生、關照每個學生、服務每個學生,滿足每個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引導思想活躍的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青年人才。
(二)教學栽體:拓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栽體
當前,要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就要充分運用好各種教學載體,尤其要利用好新媒體這個教學載體。新媒體打破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對面講授的限制,使教學內容可以借助新媒體實現跨地域傳播,同時為師生之間搭建起即時溝通的橋梁,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新媒體的傳播靈活化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新媒體的信息海量化有利于擴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資源[9]。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熟練運用微信、微課、微視頻等教學載體,積極主動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媒體教學平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傳統優勢與新媒體技術高度融合,切實推動二者實現優勢互補,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和針對性,讓生硬、刻板的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徹底活躍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將新媒體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要求,通過新媒體這個教學載體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集中教學與自主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有助于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3-19(00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4]商文成,彰顯思想政治學科的思想性[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7):4.
[5]謝斐,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路徑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1):17.
[6]邵西梅,主體間性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102.
[7]周小李,彭小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N].光明日報,2018-12-7(006).
[8]胡華,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的邏輯生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8(3):116.
[9]郭欣,張群,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