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雷
摘 要:英語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地位,一些學校、家長和學生對英語教育投入相當的精力或物質,卻并沒有換來可觀的回報。如今,英語教育“高耗低效”的問題已經困擾無數家庭和學校。英語教育的人文性被淡化、英語教育中閱讀量少面窄、英語教育與社會需要脫節等是造成這種困擾的重要原因,可以從轉變“重學輕術”教育理念、強化英語文學教育、轉變英語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契合社會行業需求、完善英語考評制度等方面提升我國英語教育成效。
關鍵詞:英語教育 高耗低效 英語文學
目前,從我國國內情況看,大多數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應付考試,如中考、高考、四六級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等。正因如此,我國英語學習者人數遠遠超出世界其他國家。有學者在調研后表示我國在校中小學生學習時間中有近四分之一用在學習英語上[1].單純從這一情況看,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似乎非常高,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樂觀,英語考試未達線、聽說讀寫能力欠佳等問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并不罕見。一些學生大學畢業后難以使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更談不上流暢閱讀英文著作或文章。從全球知名英語培訓機構EF英孚教育最近幾年公布的全球英語熟練指標報告看,中國一直屬于“低熟練水平”國家[2],關于我國英語教育的批判聲一直以來不絕于耳[3]。
一、當前我國英語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一)英語教育的人文性被淡化
我國英語教育漠視人文性是一個重要因素。不論是中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標準,還是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目的都對英語教育的“人文性”或“文化意識”提出了要求。但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英語教育的人文性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風貌、風土人情、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并通過這些汲取所學語言背后的文化精華?,F今,我國英語教育對人文性的淡化,本質上是對國家開展英語教育目的的異化。
(二)英語教育中閱讀量少、閱讀面窄
閱讀是學習者最主要的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中,并占有重要地位。英語閱讀是獲取英文信息的手段,也是處理英文信息的前提,因此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強化英語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但是,我國英語教育中學習者的閱讀情況似乎并不樂觀。據中國日報社對七十萬師生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大多數限于教材或習題冊,其中初中階段課外英語閱讀日均不到10分鐘的占70.3%,近五分之四的初中生英語閱讀材料僅限于課本與習題冊:高中階段的數據更驚人,92.3%的學生每天課后的英語材料閱讀量在20分鐘以內,且閱讀材料幾乎全是課后習題冊,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會閱讀英文小說、期刊之類材料[4]。此外,英語教師閱讀量與閱讀面對我國英語教學現狀起到了推動作用,據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調查結果顯示,近60%的英語教師年課外閱讀少于四本,近90%的英語教師年閱讀課外用于讀物不足兩本[5]。師生存在英語閱讀量不足、閱讀范圍不廣的問題,如何保障英語教育高效呢?
(三)英語教育與社會需要脫節
雖然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我國英語教育改革仍然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英語教育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首先,當前我國英語教學方法和觀念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英語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授、板書、播放錄音。這種灌輸式教育雖然具有知識量大的優勢,但是忽略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特征——語言需要被說出來,學習者的表達能力實際上并未被訓練。其次,英語教育教學目標偏離社會需求的軌道,社會需要的是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和處理實際問題的人才,目前我國英語教學目標主要是考試高分,實際上是對讀寫能力的偏側。再次,當前英語教育考核機制與社會需求脫節,聽說能力的考查似乎被邊緣化,使學校、教師和學生潛意識地逐步淡化聽說實用能力訓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如果英語教育方向偏離社會的需要,那么這項教育就是失敗的,還有何效率可言?
二、我國英語教育“高耗低效”問題的改革措施
我國現有英語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英語教育的效果。因此要盡快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克服這些困難與障礙,保障英語教育高效開展。
(一)轉變“重學輕術”的教育理念
造成我國當前英語教育存在“高耗低效”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英語教育存在“重學輕術”的理念。為了進一步解決在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教育理念:首先,國家考試機構要認識到英語是一門語言,對語言學科的考試考查不能與其他理論學科采用同一模式,要在英語考試考查要求上調整重心,逐步向全面語言運用能力靠攏,增大英語聽說技能教育的壓力和動力。其次,學校和教師要充分認識英語教育的根本目的,及時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形成創新教學模式的理念,重視英語語言技巧和能力的培養,將英語教育與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新方向。
(二)強化英語文學教育
文學是在特定歷史中形成的,反映和記錄相關活動、愿望的載體,對人們的教育作用和影響是潛在的。文學作品作為語言的匯集地,是生產、生活的高度提煉,是進行語言教學和實踐的基礎。在語言教育中強化文學教育的方法是國外很多國家的做法[6],比如英國的母語課程分為寫作、口語、聽力和閱讀四個部分,其中閱讀部分的素材主要來自莎士比亞戲劇、詩歌等英國傳統文學作品。1999年美國出版的《21世紀外語學習目標》一書提出了“5C”( Communication,Cultures. Connections. Comparisons and Communities)教育理念,該理念對學習者學習文學作品提出了明確的要求[7]。因此,利用英語文學作品強化文學教育可以在營造的特定氛圍里學習和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
(三)轉變英語教學方法
英語是交流的工具或手段,英語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在考試中取得高分,而是通過學習掌握這種交流技能。因此,英語教育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并將這種認識轉化到教育方法中。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首先,從英語作為一門交流語言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改革英語教學方法,課堂上要創造英語知識應用的語言環境,積極引導學習者參與教學活動,加強學習者聽說能力的訓練,切實改變應試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其次,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節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采取英語對話、學生提問教師等形式突出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再次,聽十遍、看百遍,也許不如親自做一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同樣適用這個道理。
(四)契合社會行業需求
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今天,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在國際社會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和環境下開設英語專業是全國各類高校的共同選擇。從目前中國各類高校的專業設置情況看,部分學校開設了英語專業,如英語(師范類)、英語(國際貿易方向)等,甚至部分高校根本不具備相應英語方向教育能力,開設相關專業,比如一些本科??圃盒i_設了國際貿易方向英語專業,但是師資隊伍中沒有從事過國際貿易工作或國際貿易方面英語研究的教師,全部教學活動依賴于常規的理論課本。從就業角度說,每年國家提供的國際貿易方向英語工作崗位是有限的,大批畢業生難以找到對口專業的工作。因此,中國英語教育必須以社會行業的需求為導向。將英語教育與社會行業的需求結合起來,使學生根據社會行業的需要調整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必要時,英語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有意識地了解和掌握今后擬從事崗位對英語的要求。
(五)完善英語考評制度
從學習目的看,當前我國絕大多數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最直接的目的是為考試做準備。因此,考評制度對英語教學活動具有非常大的影響??v觀近年來學界和業界不斷反映我國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很多問題之所以沒有較好地解決,根本原因是英語考評制度阻礙這些問題的解決路徑。在未來英語教育改革中,要著力解決英語考評機制改革問題。首先,要完善各類英語考試的標準,不能單一考查讀寫能力或過于偏重讀寫能力,根據設置該項考試的根本目標確定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在該種考試中的地位或分值。其次,當前適用的英語能力評價制度應該予以改革,英語能力的評價不能僅僅看在某一次考試中取得的分數,因為這里難免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應結合被評價對象的綜合表現。
三、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解決我國英語教育中出現的“高耗低效”問題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因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立足國際環境與我國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英語教育主導理念,并制定科學的英語教育大綱和考試評價制度;各教育單位應充分認清目前社會發展形勢,結合本單位自身情況把握好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英語教師不僅要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還要深入領會英語教育改革的宗旨,著力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綜合性英語人才,為國家教育事業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光宇,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改必修為選修[EB/OL].http: //media. china. com. cn/cmyw/2017 -3 -4/992011 .html,2017.3.4.
[2]英孚教育,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2017)[Jl.英孚教育,2017(7).
[3]胡俊杰,理性審視下的英語教育[J].上海教育,2014(7A):26.
[4]中國日報社二十一世紀英語教育傳媒,中國中小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現狀白皮書[N]二十一世紀英語教育,2014-4-I(A3).
[5]陳之騰,教師讀書報告[M].上海:上海教育,2014(9B):11.
[6]余虹,文學作品解讀與教學[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7]Carleworth.R.A_ The Role of Litentur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or Dialect[J[.EnglishQuarterly, 1978(11): 157-177.
[8]陸效用,美國21世紀的“5”C[J].外語教育,2001(0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