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青
摘 要:合同法定解除是合同解除制度的其中一種,并且處于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現行合同法通過對《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及《涉外經濟合同法》這三項平行法規進行不斷改進創新的基礎之上,建立并完善了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在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相比較其他國家的立法情況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并且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方面。文本在撰寫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法理分析和立法考察兩種分析方法,以我國現存的合同法作為分析基礎,對合同法定解除的基本內涵、特征以及相應作用、能夠實施法定解除的條件、原因等等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探討,并且對今后在合同法定解除制度方向的發展提供自己的觀點及建議,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合同法;解除制度;法定解除權
一般情況下,一旦合同予以訂立則具有相應法律效力,并且合同雙方當事人應該嚴格根據合同約定條款履行合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不可控的主客觀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合同沒辦法繼續按照原始的條約運行,不但運行受阻,也會使得合同雙方都會有一定的成本損失。正式根據這種情形,就創立了合同法定解除制度。從已經在執行的相關制度來看,合同解除主要有三種類型:①協議解除:指雙方在通過談判協商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新的契約來替代原來的舊契約,也經常被稱為是“反對契約”;②約定解除:這種解除方式是指在契約訂立之時就已經對契約解除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即如果出現某種不可控因素影響雙方利益,則雙方可以采取解除契約的方式保障各自利益;③法定解除:上述兩種都是在自由契約層面上進行的解除行為,而法定解除則是享有法定解除權,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進行的合同解除行為。本文的研究重點也在于對法定解除相關內容的分析。
一、合同解除的基本內涵和類型
其實想要找到完全被人認同的統一的合同解除概念,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主要是因為對于合同解除的內涵、其中是否應該包括協議解除以及合同解除有無溯及力在不同學者的理解上是存在很大的爭議的。對于這個問題的分析總結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個方面的整體內容,雖然還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但是也在基本含義即“因當事人行使解除權而導致的合同解除才是合同解除制度”達成了一致的態度。我國學者也有其他獨特的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是合同的一方當事人行使解除權的結果。從這個概念上來看,合同解除的類型應該只包括兩種形式:一是約定解除;另一種是法定解除,這種理解上是不包含協議解除的概念的。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
我們在討論合同法定基礎的概念時,依舊遇到了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概念體系和具體定論的情況,這些都是由于受到了溯及力的影響。我們現今對于合同法定解除的概念主要是引用并采納了楊立新先生對于合同法定解除的解釋和觀點,他將合同法定解除概念概括為“指合同有效成立后,沒有履行或完全履行前,當法定的解除條件具備時,因享有法定解除權一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溯及地消滅。”這也是我國在進行這方面研究時所最常使用的概念。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特征
對于合同法定解除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合同有效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合同法定解除。已經簽訂的合同對于雙方當事人來說已經具有了執行的法律效力,這也是雙方必須去遵守的依據。在此情況下如果出現了一定的影響因素或者是一方出現違約情況,則可以依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兩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之上完成合同法定解除,對于未履行的義務也無需繼續履行。
2.執行合同法定解除要達到必要條件。因為合同一經訂立就具備了法律約束的權利,雖然我們進行合同法定解除的目的在于對已經沒有必要或者無法再履行的合同進行解除,為此幫助合同雙方當事人盡最大可能減少彼此的損失利益,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必須把握一個度。畢竟將合同解除的這種自由無限的擴張下去的話,會造成合同法領域的制度矛盾與秩序混亂,同時也會損害違約方的利益。在這種弊端之下,我們就應該清晰的認知到對于合同法定解除的應用必須要界定一定的范圍以及對條件作出嚴格的限制。
4.具有法定解除權的當事人才能實施合同法定解除
能不能實施合同法定解除的關鍵在于合同雙方當事人是不是具有法定解除權。所謂解除權顧名思義就是當事人在法律上享有能夠依據相關法律對所簽訂合同進行解除的權利,這種行為是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要承擔相應法律后果的。解除權在性質上屬于形成權,簡單來講就是如果當事人本身是具備法定解除權的情況下,在進行合同法定解除的行為時并不需要得到對方對于此行為的同意,只要當事人做出了意思表示就能夠讓這個合同法定解除的行為生效,對方必須遵守。
三、合同法定解除過程具有的性質
從合同法定解除所具有的性質對其進行分析探討,能夠幫助我們從更深的層面上理解實施合同法定解除的必要性之所在,除此之外還能讓我們在使用層面更懂得它的合理性和適應性。
對于合同法定解除性質的看法和觀點也沒有達成完整的一致性,占據主導地位的兩個觀點如下:一是將合同法定解除這項行為看做是對不履行合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違約方給出的一種相應的懲罰。那么得出這種觀點主要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在合同法定解除之后,都是對違約方有一定的利益損失或者影響;二是將合同法定解除看做是非違約方在不得己的情況下采取的違約救濟措施,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盡可能減少自己因為違約方造成的利益損失,不得已做出的終止解除行為。
四、結論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以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為切入點和研究主題,是基于我國合同法運行的實際基礎之上進行的有關解除制度的分析和探討。文章中對于合同法定解除的基本內涵、使用前提、存在特征以及所具有的性質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探討,來從不同角度理解合同法定解除在主體、客體、運用范圍、使用條件和要求等方面的內容,對今后在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立法與執行過程可以給出一定的借鑒,希望能在之后的發展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劉晉松.探析合同法定解除后損害賠償問題[J].法制博覽,2019(18):245.
[2] 牛瑞峰.合同法定解除權若干法律問題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9,11(03):23-27.
[3] 張雨微.雙務合同法定解除中的價額返還[D].華東政法大學,2018.
[4] 楊詩雨.司法裁判中合同法定解除與當事人重大利益失衡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