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長
摘要:戲曲是一門集合眾多藝術載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主要的起源基礎主要源于民間音樂,糯合了文學、武術、說唱、舞蹈等藝術,所以綜合性極強的戲曲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民間逐漸積累形成的,而不是某一位藝術家獨立創作的。當前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不斷前進、民間觀眾群體龐大,單一的戲曲表現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不同口味觀眾的需求了,為此戲曲傳承的道路中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關鍵詞:戲曲;發展問題;發展導向
一、戲曲音樂及發展問題
戲曲音樂顧名思義就是戲曲中純音樂部分,它包括了戲曲演員的唱腔、樂器配奏、開過場配樂等。戲曲是一門多元藝術的綜合體,那么戲曲音樂的藝術形式,可以談得上是其他多元化性質表現之一。戲曲音樂在發展中融入了許多不同的地方特色元素,例如海南的瓊劇、廣東的粵劇、福建的閩劇、蘇州的昆曲、浙江的越劇等它們都是擁有屬于其獨特的音樂元素。戲曲音樂最早從民間音樂到昆腔、高腔、佛子腔、皮黃腔四大聲腔逐步形成以來,互相借鑒、互相吸收,經歷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至今形成了以京劇、昆曲、評劇、粵劇、黃梅戲、晉劇、川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音樂。戲曲音樂所擁有的內涵形式、表演形式、藝術風格與色彩基調都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藝術的最高水平。我國民間音樂的藝術形式,有民歌、曲藝、舞蹈、器樂,其中最為特色的當屬中國戲曲藝術,其很好地將歌曲、舞蹈、器樂融為一體,通過演員的念、唱、做、打為表現手法展現出戲曲音樂藝術。因此,談及中國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上稱為獨一無二、精美絕倫,藝術特點濃郁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及具有濃郁的傳統中國民族特色。所以中國戲曲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眾多形式的一種,它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和沉淀,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值得我們每一位音樂人去為保護它而努力。
談及戲曲音樂,筆者則從傳統戲曲元素中的音樂創作進行開題。戲曲音樂在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中,它屬于一種變相傳承和保護的藝術形式,那么這種藝術形式如何發展、如何傳承呢?筆者認為只有在不斷運用中發展,才能不斷創作出具有時代和民族特色的優秀音樂作品。戲曲音樂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中,我國的戲曲音樂才能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戲曲音樂通過發展中創新、融入新時代的藝術元素還得注重從勞動人民的喜愛,保證了戲曲在民間扎根、成長出發,事物的發展不能違背必然規律,一定從藝術的根本需求出發。
實際上我國戲曲音樂的發展和創新的道路中都會受到相應的程式化思想的限制。那么避免這種限制的情況出現,筆者從戲曲貼近群眾生活的特性這個角度來看。切實從群眾出發,創作思維融入民間藝術載體,結合群眾需求作為一定的保證,這才是正是戲曲音樂發展的基礎。從橫向角度而言,系統化、程式化的戲曲藝術在組織和表演方面做得都是非常優秀的,戲曲舞臺藝術它給演員提供了十分接近人們生活的表演環境,同時在表現的過程中它也對演員的表現提出了一定向要求,眾所周知舞臺上戲曲演員的表演不能是單純地將生活的現象臨摹或復述出來,而要以虛擬、夸張的手段將生活中的言行提煉出來呈現于戲曲舞臺中,同之的戲曲音樂也一樣,它必須依據生活藝術作為基礎,將生活音樂元素加以提煉,才能形成藝術產品。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戲曲藝術需求和物化的需求,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基礎才能增加出戲曲的感染力,增加觀眾的觀看興趣。戲曲音樂區別于其他藝術載體的不同之處,所以在傳承與發展中要根據自己的特征去研究去探討這才是戲曲音樂發展的有效之道。
二、戲曲音樂發展的導向
(一)戲曲音樂的傳承
戲曲音樂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結晶。在歷史長河發展過程中,戲曲傳統音樂無論是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還是音樂語匯的運用中,它均有著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它不僅是一種音樂現象,也反映出了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俗語言、美學觀點、地域元素等狀況。戲曲音樂的傳承離不開發展,而發展也離不開傳承,兩者只有相互共存才能更好體現出其意義所在。傳承中必須要有創造和突破的融入,發展中也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發展,保留其原型的特色與精華以及傳統文化的精神意義, 理清傳統承繼的脈絡是繼承傳統的基礎,也是發揚傳統的前提。面對文化裂變的時代,戲曲音樂必須尋求發展。而發展的唯一途徑就是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創新。涉及戲曲音樂的傳承,首先離不開的是傳承與繼承,無論是傳承還是繼承的主導因素必須都是人。人們常說搞藝術必須從娃娃捉起,那么戲曲音樂的發展首先地從根苗抓起,做好根牢蒂固的準備才能促使戲曲音樂傳人中不會出現斷層的現象。倘若一個劇種如果出現了傳承人的斷層,沒有音樂人才接班,那么這個劇種的前景必定出現使人擔憂,所以戲曲音樂創作隊伍的建設方式傳承戲曲音樂的有效途徑。
(二)繼承與開放的結合
戲曲音樂在傳承中,我們要本著不損傷民族藝術審美觀念和不失劇種的音樂特色的基礎上,將戲曲音樂在創新中繼承與發展,我們可以通過演員的演唱形式、演唱方法、樂隊組成以及和聲、曲式、復調、配器等作曲技術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在保留經典唱段的基礎上,壓縮穴長部分融入新手法創作思想,在不影響經典唱腔和固有旋律下,配樂中加入適當現代元素,在創新發展的導向中我們不能打破傳統樂隊作伴奏方式進行創作上創新,但是可以適度加入管弦樂隊伴奏等手段,同時,對戲曲音樂特色樂器,打擊樂的運用予以保留。傳統的戲曲伴奏樂隊,主要以民族樂器伴奏為主,色彩相對比較單一,所以在發展中我們必須適當借鑒外來樂器參與我們的戲曲樂隊之中。同時,西洋音樂和西洋樂器也可以吸收使用,運用西洋樂器豐富自己的傳統樂隊。需要注意的是,各個戲曲劇種都要有自己的樂隊,必須保持自己傳統中最富有特色的東西,而不能被外來的所同化,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努力發展我們自己的民族戲曲音樂。
然而在演唱中,在戲曲片斷中加入合唱,伴唱等手法,從而使戲曲中的人物表現力,氣勢渲染力得到加強。戲曲音樂在通過縱向與橫向的結合。“縱向”是指繼承戲曲音樂原本的優秀傳統藝術;“橫向”是指多方借鑒吸收,廣收博采。戲曲音樂在發展的過程中的創新,是一項復雜而具挑戰的任務。如果說,創作思維的創新是這項系統工程中的“軟件系統”的話,那么創作技巧的創新就是這項系統中的“硬件系統”。換言之,思維創新是無形的,而技巧創新則是有形的,是思維創新的具體落實與有效載體具體而言的,戲曲音樂創作技巧的創新,主要可以從旋律的創新、聲的運用和配器的運用來體現。戲曲藝術它是由各種題材和風格結合起來的一門綜合藝術,為此、戲曲音樂作為戲曲中的必要因素其形式上也跟隨戲曲產生了不同類型與風格的音樂產物,所以我們作為音樂從業者我們要把握好總體音樂構思與音樂布局,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基礎才能制造出好的音樂的,我們通過音樂的藝術風格,利用劇種的語言風格、唱腔曲牌、唱法規律等諸多方面去相互結合,在劇本的固定因素同創新出與之相適應的作品,這才能促使戲曲音樂很好地展現出來。
三、結語
我國的戲曲音樂是在中國民族音樂百花園的土壤中繁衍發展起來的,它的內涵及外延,形式與內容,風格與色彩,集中地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最高水準,是我國各門類音樂的集大成者。中國戲曲是世界上比較獨特的藝術現象,尤其是戲曲音樂,形成了與世界、特別是歐洲音樂逗然不同的風格及色彩。戲曲音樂是以音樂展示劇情塑造戲中的人物形象,推動戲劇矛盾沖突的發生發展,它與戲劇表演緊密結合,并為戲劇表演服務。事實上,戲曲音樂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具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也是在繼承和不斷推陳出新的基礎上的結果。無論哪一種地方戲曲音樂,都是通過不斷吸取其他劇種唱腔的精華而成長壯大的。
參考文獻:
[1]晁君.論戲曲音樂文化的發展與探究[J].祖國:教育版,2013(002):59-60.
[2]孫世超.淺談中國五大戲曲音樂的發展[J].網友世界,2014(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