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萊塢動畫《花木蘭》《功夫熊貓》等作品,將中國的傳統元素與美國的商業模式相互結合,打造出了一個嶄新的視覺沖擊畫面,自動化上映以來,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是收貨滿滿,我國的國產動畫近幾年發展雖然勢頭迅猛,但是與好萊塢制作的動畫依然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主要講述好萊塢動畫對我國動畫的啟示,分析我國動畫的局限性,希望對后來研究我國動畫發展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好萊塢動畫;中國動畫;局限性
一、好萊塢動畫作品中對中國元素的運用
好萊塢影視作為美國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工具,為何把電影動畫地取下轉向中國,因為動畫的題材是動畫創新的一個難點,為了拓展市場就必須要迎合大眾口味,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是題材的新穎還是文化底蘊的厚實,無疑是選擇的最佳題材。其主要援用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經濟上,我國的市場前景開闊,好萊塢開發團隊看中了中國的市場前景,有著巨大的利潤;其次是題材上的創新需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好萊塢發展題材已經是大同小異,題材逐漸匱乏,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最后就是文化的輸入,從美國好萊塢的視角來解析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是間接地傳播了美國的文化價值觀。
(一)符號意義的建構
很多學者從符號學的角度對西方動畫中中國符號的解讀,他們認為中國的長城、中國的功夫以及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是西方受眾心目中的一種符號,他們對這些符號背后蘊含的意義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并將這些特有的中國元素運用到動畫形象當中,再結合本國的社會現狀來進行整合創新。這樣一方面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起與傳播,還可以推動中國元素與國外品牌之間形成一個符號的系統,這樣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有形象化和具象化,最終展現了整體效果大于部分效果的事實。
(二)符號意義的解讀
符號可以分為能指和所指,符號最終會還原到其背后的意義,從而達到傳播者的傳播意圖。在研究西方動畫作品中的中國符號時,研究者也注意到了這些符號背后的意義。“能指”主要包括:英雄熊貓波,中國傳統樂器,古典建筑,服飾,鞭炮,煙花,武術,筷子,烏龜大師,功夫大師,等等,這些中國元素背景和情節設置,構成了整個故事的電影:“和平谷的和平,真正的工作是需要維護”。功夫是這部電影的核心元素。
二、國產動畫發展的局限
(一)國內動畫產業對文化資源的駕馭能力比較低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題材與元素,此外我國的文化遺產、歷史文獻、民間小說豐富多樣,題材素材應有盡有。但是國產動畫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有用的瑰寶,可能是國產動漫發展的晚,也許是設計者沒有能力來駕馭這種文化的功底。展現出來的作品是千姿百態、如出一轍,最為普遍的表現是將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做成“動畫翻譯”,這些展現的作品不僅缺乏文化內涵還缺乏文化的精髓,更缺少這個時代的創新能力,長此以往必然造成我國的國產動畫資源浪費,與國外的好萊塢動畫相比差距明顯,其主要原因是難以駕馭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二)國產動畫作品的市場占有率低
當今世界日益全球化,文化產業也朝著“地球村”的方向發展。文化交流在促進民族文化兼容和包容的同時,也對民族文化提出了挑戰。早期,美國迪士尼出品的《米老鼠》《唐老鴨》《冰雪奇緣》《馴龍記》在內地上映,深受內地觀眾喜愛,使中國動漫產業在內地市場面臨外國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以好萊塢的優秀作品為例,中國的動畫產業模仿他們的成功模式。最后,中國市場的動畫作品走向趨同,國產動畫很難在市場份額中占據主導地位。
(三)我國當前的動畫作品營銷模式較為滯后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動畫產業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與市場上其他的商品一樣,有需要具有獨特的運營推廣方式來進行營銷。在新的市場經濟發展前景下,動畫作品不再是傳統的自產自銷模式,要更加注重產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題材的創新,還需要迎合受眾的審美需求,要以受眾為中心來進行創作創新,最終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才能在市場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獲得長久發展。
三、好萊塢動畫對國產動畫的啟示
好萊塢動畫對中國動畫的啟示是無論好萊塢動畫對中國傳統元素的探索是否足夠深入,最終需要展示出影片的效果與成功之道,中國要在好萊塢動畫中找到適合本身發展的文化之道。無論國產動畫是走在電視以及電影系列的路線上,我們需要嚴陣以待,樹立好自身的品牌意識,把最好的動畫元素效果展示給受眾,這是對受眾最大的尊重,要以文化消費模式來帶動產業發展,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才能夠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并最終促進我國動畫產業的有序進行與發展,成為我國文化輸出的有效力量。
參考文獻:
[1]加布里埃爾.吉拉爾特,付筱茵,蒲夏青.視覺特效與實體拍攝的可互換性及其對現實主義含義的改寫[J].世界電影,2018(1):4-24.
[2]吳冠平.當下中國電影的美學之變[J].當代電影,2018(2):113-117.
[3]杭間.“設計史”的本質--從工具理性到“日常生活的審美化”[J].文藝研究,2010(11):116-122.
作者簡介:陳鴻鵬,湖南工商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動畫系160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