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成偉
摘要:戲曲是集音樂、舞蹈、表演、美術等各種藝術門類的于一身來表現自身藝術形式手段的一門綜合性藝術,并且通過舞臺表演展現出其藝術載體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呈現形式。眾所周知“唱、念、做、打”(簡稱“四功”)和“手、眼、身、法、步”(簡稱五法)是戲曲表現的主要手段,同時還是戲曲演員必備的基本功;那么作為一名優秀的戲曲演員,必須要具備扎實和嫻熟的基本功,才能塑造鮮活的舞臺人物,來感染聽眾。那么戲曲演員應具備基本功是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呢?筆者就針對此問題進行一下相關闡述。
關鍵詞:戲曲;四功五法;四功中的“唱”;氣息技巧運用
一、戲曲藝術中的“四功五法”
戲曲藝術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它是通過聚集音樂、舞蹈、光學、美術等各種藝術門類表現手法集于一身呈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并通過其展現出舞臺上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然在戲曲藝術表現出其藝術的形式,主要是通過演員在舞臺中利用中“唱、念、做、打”(簡稱四功即戲曲演員必備的基本功)和“手、眼、身、法、步”(簡稱五法)結合一起把戲曲表演所獨有的表現結合起來,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表現出來。扎實的“四功”和嫻熟的“五法”等基本功是戲曲演員必須要具備扎基礎,演員只有通過規范性訓練才能塑造出鮮活的戲劇舞臺人物,并且通過唱、念、做、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
藝術主要來源于生活,所以戲曲就是將生活的真實性利用藝術的彰顯手段表現出來。那么戲曲舞臺藝術的表演形式,就是必須要通過演員上下場的規律來表現真實生活的,在舞臺戲曲藝術中,上下場以及舞臺時間、空間的轉換利用本身抽象、意象和唱、念、做、打有效結合才能完成具體的舞臺形象,才能出現舞臺空間藝術、時間藝術共同月組成的規定情景。
在戲曲舞臺藝術中的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它都是輔助唱念做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程式藝術,其中的程式藝術可以說是戲曲表現形式的主要材料。因為它是對自然生活升華的一種高度技術,它有著較強的技術性,層次性、藝術性。其中完整的技術結構既能可獨立存在又可以組合,用于表現出中國戲曲舞臺包容萬象的千秋萬代,山川日月的變化,就是靠嚴格的四功五法將它展現出來的,戲曲的四功五法必須要嚴格遵守程式,但又不能拘泥于程式化中的固定化,要結合所定形的劇目文本構造,具體的角色性格特征要求,不能單獨的以技術單元出現,那就失去了戲劇表演的完整性和具體性,使之喪失了中國戲曲的韻味。然而其中的四功五法中唱,指通過唱腔技法演唱,其講求“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帶有戲曲表演情感的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做,指肢體語言包括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手指各種手勢指法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功架,步指各種形式的臺步,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
二、戲曲四功中的“唱”
唱,指唱腔技法的演唱,其講求“字正腔圓”。然而戲曲藝術中“唱”是演員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戲曲演員,想能夠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地演唱出清耳悅心、金聲玉振的曲子,使其更具魅力,更能打動聽眾,也能表現其專業水準,那么在演唱過程中就必須注重氣息的運用和對臺詞的理解度以及情感的融入。其中氣息的運用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要技術手段了,同時它也有自身的運用規律和方法;戲曲藝術中的唱,演員結合自身的條件利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氣息運用外,還需要根據劇本的劇情需要以及劇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情緒發展的需要而安排的,演員通過利用優美的音樂旋律形象來將文學形象豐富化,使得受眾等享受到聽覺感官中的藝術美。畢竟戲曲藝術唱是演員最為基礎的表現也是決定戲曲舞臺表演藝術創作得失的重要因素,為此對于同一出劇目,不同的演員都會有其不同的唱法技巧,這就形成了大家說常說的不同流派。在戲曲四功中的“唱”的表現過程中,演員要善于運用聲樂技巧來表現出劇中人物的性格、感情與精神狀態,其在唱的表現過程中演員不僅側重音色和唱腔旋律的美,還需要講究唱出韻味,更要著重于氣息充沛、字正腔圓,融入情感、唱出感情,把傳聲與傳情結合起來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氛圍,通過戲曲與聲樂融合一起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劇中人物的情感思想。所以戲曲演員在唱功藝術上一定要有刻意求工,進行高度的提煉,使演唱聲音達到甜美,有樂感、的味,才能給聽眾美的享受,才能成為好的戲曲表演者,
三、演唱氣息技巧運用
(一)氣息運用中的呼吸
在我國戲曲藝術中,藝人先輩們在幾百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氣息運用技巧和方法,總結出了許多在演唱中科學用氣作的方法,被優秀表演藝術家廣泛的借鑒采納。例如:“吸氣一存氣一運氣”“吸氣如閘花,用氣如抽絲”等。但是對于這些技巧性的氣息技巧運用,那么演員就要規范科學且細底領悟掌到它的獨特之處握才能做到氣息技巧的科學性運用。
在氣息技巧的運用過程中,首先要學會氣息的呼的吸的利用。演員在演唱時氣息吸入量大,并盡量往下沉,即“氣沉丹田”這是氣息中的吸。在吸滿胸腔后要緩緩使用所吸收到的氧氣,結合唱詞的運用配合氣息的輸出,達到合理利用這就是氣息中的呼。在戲曲演唱技巧中的呼吸訓練法有兩直接的分種:一種是慢吸、另一種是慢呼——其呼吸時兩肋要擴張,雙肩需要放松,深吸氣吸足,找氣息支點的最佳方法,但須注意,在吸氣時不用力太大,更不允許肩膀僵硬,當氣息吸入體內后音應稍存一會,之后在丹田和腰圍的控制下,平穩均勻的緩慢呼出(切記在吐在“五氣時盡量把氣息控制成一條線):急吸慢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構,后音字口算同時把大量的氣息吸入體內,并將吸入的氣息保持一會兒,然后拉照力部位在否慢呼的方法吐出即可,然后利用氣息吸入體內時要有一個咬字腳點即氣息的運氣和存氣。
(二)氣息運用中的咬字吐字
演唱過程中除了氣息的呼與吸要具備相應的技巧外。清晰自如的咬字吐字也是戲曲唱腔的重點步驟。咬字吐字就是演員利用戲曲特有的唱念形式,把臺詞中的文字清晰自如傳送給觀眾,使廣大觀眾在欣賞戲曲唱腔藝術的同時,了解劇本角色人物所表達的思想情緒的變化,明白劇情含意,所以說清晰的“咬字、吐字”在戲曲唱腔中至關重要部分。老藝人為了啟發學生注重“吐字歸韻”總結很多通俗的語言來提醒青年演員,如“吐字不清,如同錢刀殺人”“吐字不清聽不真,急熱臺下看戲人”等。“五音”即在吐字發音過程中受“唇、齒、舌、牙、喉”五個部位的控制所發出的聲音簡稱“五音”,而“四呼”是在咬字吐宇訓練中發音的四種口形簡稱“四呼”,關于“五音”的練習最直接的分類方法,是把拼音字母所有的輔音聲母分成五個部位練習:唇音b、p、m、f、w)、舌音(d、t、l、n)、牙音(j、q、x、y)、齒音(z、c、s、zh、ch、sh、r)以及喉音(g、k、n)。在“五音”的咬字發聲練習過程中,切記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構,唇音字用力的部位在上下嘴唇,發音時噴口要清晰有力。古音字的用照力部位在舌頭(在古音練習中,因字的不同運用部位也有所變化)。牙音字在發音訓練中,用力的部位在門牙(前上下牙之間)。齒音字用力的部位在上下齒之間(大牙)。而喉音字在發音練習中用力的部位在喉嚨(切記不是喉音)。
四、結語
回顧學習訓練戲曲唱以及氣息的各種基本功的訓練方法,其目的就是幫助戲曲演員或初學者更加詳細的掌握有關戲曲演唱氣息的運用方法、聲腔位置的變化控制要領和吐字歸韻的科學方法步驟于運用技巧。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戲曲演員來說學會以上有關演唱的各種方法要領是第一步,而熟練運用演唱中的各種技巧方法來配合劇本所賦劇中人物的各種情感演唱,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因為戲曲的唱腔作用,就是劇中人物以演唱的形式向觀眾訴說的角色的內心世界,同時它也是戲曲角色人物之間相互交流思想情感的特殊表達方式,因此要求戲曲演員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堅持“依字帶聲,依聲帶情”的演唱原則,來演唱各種不同情感的唱段,方能達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的演唱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