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斌 王春玲
摘 要: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劇增的新形勢下,畢業生就業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途徑不斷拓寬的同時,其就業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等問題也不斷涌現。通過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政府職能部門的齊抓共管,才能切實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確保高校畢業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為企業、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就業途徑;對策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34萬,達到歷年就業人數規模的巔峰[1]。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為各大媒體、各界人士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安全、就業質量、就業信息化建設、就業教育等問題涌現出來,其中就業安全問題急需解決。就業安全問題不僅影響畢業生就業的質量,同時會對畢業生的人身、財產和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家庭、學校和社會穩定。在全國高度重視安全的大環境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工作是做好就業工作的前提,政府、高校及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就業安全問題,為畢業生就業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持。
一、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途徑分析
隨著信息化和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途徑在傳統途徑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途徑一般包含以下途徑:(一)參加校內組織的招聘會和實習洽談會。(二)參加社會機構組織的人才招聘會。(三)利用人脈及社會關系。(四)提前參加公司的實習。(五)利用高校就業網站、專業求職網站等新媒體求職。(六)報考公務員、參加選調生、參加“村官”項目等。(七)參加寶潔、強生等學生俱樂部。(八)參加跨國公司的商業大賽。(九)自我推薦給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或用人部門。(十)申請大公司的獎學金計劃。(十一)自主創業。(十二)專業機構內部推薦。
目前,綜合中國高校畢業生求職來看,互聯網行業已成為首選。畢業生通過傳統的學校招聘會確定工作的模式向新興的互聯網+模式轉變。這種新形勢下,意味著我們更需要關注畢業生就業安全工作,切實通過有效措施做好就業教育工作,教會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辨別真假、維護個人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二、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安全問題
新形勢下,在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經常遇到的安全問題主要涉及到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等[2]。
(一)人身安全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有時需要單獨乘坐交通工具、住宿、面對公司招聘人員,有時需要參加人群密集的招聘會,有時還會在招聘過程中突發疾病。這其中涉及到學生的交通安全、住宿安全、應聘安全、招聘會安全和身體健康安全等問題。女生在招聘過程還要面對騙色陷阱或者性騷擾的風險。
(二)財產安全問題。高校畢業生最容易遭遇的就業安全問題是財產安全問題。財產安全問題主要是遭遇詐騙。高校畢業生由于社會經驗閱歷不夠豐富,愿意選擇相信親朋好友、同學和老師等,加上有的畢業生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很容易遭遇傳銷詐騙。有些單位和個人利用高校畢業生經驗少和求職心切的心理,打著招聘的幌子向高校畢業生收取“報名費”“保證金 ”“押金”等。一些不法企業和公司制定違約金等不合理條款,甚至有公司以試用期不合格為理由辭退高校畢業生。有些人利用學生求職心切、沒有信心的心理,以擔保能為學生找到工作為吸引條件,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詐騙[3]。
(三)信息安全問題。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需要提供簡歷或者填寫非常詳細的個人信息。不法分子通過套取的畢業生個人信息與畢業生家長進行聯系,引誘家長上當受騙。同時,還有的不法分子根據畢業生的個人信息提供虛假招聘,使得畢業生更容易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和人生安全威脅。
(四)心理安全問題。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承受很大壓力,會產生焦慮、煩躁等情緒和一系列心理變化。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心理承受能力弱,自我調節能力差,遇到心理問題不會找渠道疏解,會產生嚴重的不適應現象,嚴重的會影響就業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三、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問題關乎社會穩定發展,畢業生就業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和政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4]。
(一)高校應加強就業安全教育,提升畢業生就業安全意識。高校要通過就業與擇業指導課程、講座、報告、競賽、座談、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統性地將就業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每個高校學生心中。高校要嚴格把好招聘信息真實關和入校招聘單位資質關,切實為畢業生就業安全提供保障。高校要規范畢業生筆試 、面試 、實習等求職行為管理,要做好畢業生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和畢業生信息暢通。高校要成立專門的職業發展咨詢室、職業指導咨詢室等機構,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求職指導、法律幫助和心理輔導。高校要和學生家長保持動態聯系,增加對畢業生的合力關懷,共同確保學生安全就業。
(二)高校畢業生要提高安全意識,切實增強個人綜合素質。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和求職過程中要通過課程、自學、媒體、咨詢師等渠道切實提升安全防范意識,腦子時刻保持清醒,提防就業過程中會出現的安全風險。高校畢業生要學會保護個人信息,不要輕易相信媒體及求職工作人員,要提高就業信息和“幫助”信息的辨別能力,要學會通過各種方法核實信息真偽。高校畢業生求職期間要保持和學校同學以及老師的聯系,使其知道自己的安排和去向。高校畢業生要慎重繳納各種費用,要學會向工商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和學校核實繳費合理性。與用人單位達成求職意向后,雙方的約定要以書面合同條款明確下來。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了解國家在就業創業方面相關制度、法規、政策等,遇到欺詐、違約等不良事件時,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5]。
(三)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政策,規范招聘畢業生行為。各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政策、法規等,確保招聘信息準確,招聘行為規范,爭取能和高校保持聯系。用人單位要樹立企業形象,對招聘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解決,共同維護用人單位的企業信譽,為高校畢業生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
(四)政府職能部門要完善法律法規 ,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政府職能部門要切實完善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法律法規,持續不斷地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同時,要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損害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傳銷、經濟詐騙等就業欺詐行為,切實維護高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穩定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
綜上所述,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途徑和面臨的就業安全問題,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以及政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共同營造良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確保高校畢業生能順利過渡到社會,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的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9.6.
[2] 沈晶.淺析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的現狀及原因[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31(5):76-79.
[3] 柏潔,盧淋淋. 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安全問題研究[J].中文信息,2017,(5):148-149.
[4] 周宇. 互聯網+下的大學生就業安全問題[J].赤子,2019,(491):291.
[5] 覃柳云. 自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安全教育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1):32-33.
作者簡介: 宋立斌(1982-)男,漢,籍貫:吉林省遼源市,學歷:碩士研究生,畢業院校:天津大學,研究方向:生涯規劃、擇業指導,職稱/職務:講師/學工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