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軍
摘 要:隨著經濟和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具有經濟性強、施工效率高及振動低、噪音小等特點,適用于城市建筑工程的基礎施工。基于此,本文從地下連續墻的概念與優勢入手,結合某建筑工程的施工實踐,闡述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的要點與難點,為施工單位應用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 地下連續墻 鋼筋籠
引 言
地下連續墻可通過分段施工方式,連接建筑地下的墻體,提升建筑基礎的承載力,具備截水防漏功能,在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但在實踐施工中,地下連續墻施工易受地質條件的影響,且施工流程復雜,注意要點較多,施工質量問題頻發。可見,對建筑工程中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的要點與難點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1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分析
地下連續墻是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基礎工程,施工單位設置泥漿護壁后,將深開挖周邊軸線為基礎,開挖坑槽,通過吊放鋼筋籠及混凝土施工,完成槽段施工,依次連接成地下連續墻,具有較強的止水抗滲、承載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連續墻具有如下優勢:①地下連續墻施工對施工場地的面積要求不高,可在狹窄施工場所完成施工,且施工振動小,不會產生較大噪音,整體效益高;②地下連續墻的墻體硬度、穩定習慣及剛度優異,可承載較大壓力,不會出現沉降或位移現象;③地下連續墻適用范圍廣,無論是硬巖、軟巖或軟土地層,均可施工;④地下連續墻抗滲性能強,可替代傳統的沉井或樁基礎結構,作為支護結構,保障建筑工程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
2建筑地基中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的類型與特點
2.1地下連續墻的類型概述。在建筑地基工程中應用地下連續墻這種技術的整體流程為:在軟地基的地面上利用挖槽設施挖掘出一條深槽,再將鋼筋籠放置其中通過導管法往其中灌注混凝土,使其形成較為基本的槽段后,將其不斷疊加成為鋼筋與混凝土的地基結構。到目前為止,地下連續墻的最深的實際深度為140m,墻體的實際厚度最薄的為0.2m,這種技術通常都是應用在地下室、停車場等結構的施工中。這種技術會按照各不相同的建筑墻體劃分類型,劃分的主要標準就是建筑墻體的構成方法、作用、成分等,如果是按照建筑墻體的構成方法劃分類型的話,可以將其分為承重墻、防滲墻與擋土墻等,如果是按照施工中的挖掘狀況劃分類型的話,可以將其分為地下的防滲墻與擋土墻,這其中的擋土墻需要展開挖掘而防滲墻則不用。
2.2地下連續墻的特點分析。地下連續墻這種施工技術自身具有諸多特點,例如:在實際施工中的噪音與震動較小,效率與效益較高、質量與性能較強等,但并不是所有優點都可以適合任何工程所應用。在建筑地基工程中應用地下連續墻這種技術展開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施工的整個過程與設施之間的關聯較為緊密,所以在其中地下連續墻的實際厚度需要相同,在確定后就無法對其展開容易的修改。而且由于在深基坑中的工作范圍過小,當深基坑的實際深度在30m之上的話,就一定要應用地下連續墻,其能夠確保不會因為工程施工而破壞掉周圍建筑的安全與穩定性能。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3.1準備施工。在應用地下連續墻這種技術展開建筑地基工程的施工前,一定要針對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展開全面了解,全面分析施工現場的空間大小是否能夠讓相關設施順利地進出、在展開挖掘工作時是否能夠將砂土及時清理出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水與電的供應狀況、存于地下的障礙物或是周圍建筑的基礎條件等。通過這樣充分了解到所有狀況后,不僅可以降低建筑地基工程在施工中出現問題的概率,還可以有效預防因為出現問題延緩施工期限的狀況。而且在準備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針對施工所在地的地址狀況展開全面勘察,因為地址與水文的實際狀況能夠對地下連續墻的應用性能造成影響,因此,就需要將勘察所得到的結果與工程特點等狀況相互結合,并以此來確定鉆孔的準確位置。另外,在施工準備階段時,一定要及時收集施工現場地下水的詳細資料,將地下水的水位、壓力與流速等多方面的信息數據全面掌握后,就能夠減少其對于地下連續墻所造成的應用。
3.2泥漿配制。泥漿配制是保障成槽施工質量的關鍵,施工單位需結合施工區域的地質條件,在施工前開展泥漿配比試驗,明確最佳泥漿性能下的材料配比。在該建筑工程中,泥漿師給出如下最佳配比:水:膨潤土:純堿=970:85:2.5,施工單位選擇立軸攪拌機制作泥漿,按照水、膨潤土及純堿的順序依次添加原材料,每小時可供應6m3的泥漿,滿足現場施工要求。在泥漿制作完成后,施工單位將其存儲于半埋式泥漿池中,進行為期24h的水化,并每隔8h攪動一次,保障泥漿的均勻性。對于深度大于1m的泥漿坑,施工單位設置防護欄與密目網,進行泥漿養護。同時,為實現安全文明施工,減少建筑施工能耗,地下連續墻施工采用循環泥漿,通過沉淀及除砂操作,實現泥漿的循環利用。
3.3成槽施工。在成槽施工前,施工單位進行試成槽施工,選擇六幅槽段,作為試成槽區域。為明確試成槽的各項參數,施工單位結合周邊環境與地址條件,選擇10個監測點,對周邊建筑、地面與管線進行沉降與位移監測,一旦施工中參數出現異常,立即終止試成槽工作,調節施工參數,避免塌落現象出現。試成槽施工流程如下:采樣適量槽段土,通過試驗監測其各項參數,分析槽段土質是否與勘察報告一致,優化泥漿配制參數,提升槽壁穩定性;確保槽壁穩定;選擇帶有自動糾偏功能的成槽設備,保障成槽的垂直度;將成槽設備的斗體及液壓銑銑頭中心線與槽體的孔洞中心線對齊,再開展成槽施工;
3.4鋼筋籠施工。在鋼筋籠施工前,施工單位需進行清槽與預應力錨索套管的預埋工作。在清槽處理中,施工單位選擇撩抓與泥漿循環方式,將槽坑底部沉渣清除;在預埋施工中,根據設計圖紙的內容,明確預應力錨索套管的安裝位置與角度,并在套管內部填充海綿或泡沫等柔性材料,避免預應力錨索套管出現滑移,影響鋼筋籠安裝精度。在鋼筋籠吊裝時,施工單位設置三條作業線,同時施工,完成空中回直、整體入槽的操作。主吊選擇150t的設備,起重半徑約12m;副吊選擇80t的設備,起重半徑約8m。在擺正鋼筋籠兩端后,進行入槽吊放,當吊放高度達到設計標高時,將扁擔置于導墻位置。如果鋼筋籠吊放遇到阻礙,需停止檢查,嚴禁強行下放。
3.5混凝土施工。在鋼筋籠吊裝完成后,施工單位在2h內開展水下混凝土施工。施工單位選擇強度為C30的商品混凝土為原材料,采取導管法開展澆筑施工,導管選擇直徑250mm、厚度4mm的鋼管。將導管插到距離槽底1.5m的位置,在導管內部設置隔水栓;在澆筑施工時,將隔水栓壓出管底,連續澆筑混凝土,在混凝土表面上升的同時,不斷提升導管,并每隔2h測量混凝土表面的深度,控制導管沿著垂直方向運動,位移距離控制在30cm內,發揮振搗作用,提升混凝土的密實度。為避免施工對周邊交通造成影響,施工單位選擇夜間開展澆筑施工。
結 語
綜上所述,地下連續墻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優勢顯著,但施工注意要點較多,易出現質量問題。借鑒北京某建筑工程的施工經驗可知,施工單位需按照導墻施工、泥漿配制、成槽施工、鋼筋籠施工及混凝土施工的流程,開展地下連續墻施工,并注重周邊環境及施工工序的影響,強化地下連續墻施工質量,保障其優勢發揮。
參考文獻
[1] 黃金發.探析高層建筑中的土建施工技術運用[J].居舍,2018(16):40.
[2] 張益明.“兩墻合一”的地下連續墻施工關鍵技術研究[J].建筑施工,2018,40(02):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