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爾古麗·司馬義
摘 要: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是近些年來在電視播音領域出現的新生事物。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的出現,不僅徹底改變了電視播音主持的工作環境,而且顛覆了傳統的新聞播報方式,使電視播音主持人可以運用各種副語言與觀眾進行交流互動。因此,電視播音主持人應當靈活運用自己的副語言,主動駕馭全景式多媒體演播。本文將就這一方面的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電視播音 全景式多媒體演播 電視播音主持人
副語言 作用
時代的主旋律是創新,是在創新中求生存,求發展,求轉型,求進步。電視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媒體,也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趨勢,不斷進行創新;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便是近年來電視領域創新的一大產物。電視播音主持人不僅需要熟悉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而且應當主動駕馭全景式多媒體演播。
一、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
傳統的電視演播室只是一個小房間,由一名播音主持人在單機位的固定攝影機鏡頭前對觀眾念稿播放,播放環境比較封閉[1]。一九九〇年代,中央電視臺改變了《新聞聯播》演播室的背景,把演播室的后墻變成一塊中空玻璃,觀眾隔著這塊中空玻璃可以看見新聞制作室,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2011年,背景墻又取代了中空玻璃,成為演播室的標準設置。
二〇〇〇年后,數字技術、衛星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迅猛發展,全景式新聞報道逐漸成為電視新聞報道的主流。在此背景下,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應運而生。二〇一一年后,上海東方衛視、南京電視臺等地方電視臺相繼建成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
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采用DLP背投大屏幕作為背景,綜合運用文字字幕、動畫、圖片、視頻、音頻、現場連線等多種表現手段,向觀眾呈現多種形式的視覺、聽覺信息。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打破了直播區與制作區的界限,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中,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作為電視新聞節目的直播區或制作區,導播可以根據新聞節目的需要任意切換鏡頭與機位[2];播音主持人可以采取坐播、立播、移動播報等不同的播報形式,還可以進行講解、訪談、互動。——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的出現,不僅要求電視播音主持人具有較高的語言藝術,而且要求電視播音主持人具有較高的表演藝術。
二、電視播音主持人副語言及其作用
(一)副語言
人們在語言交流中,不僅要通過語音傳達語意,而且要通過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行為姿態、服飾、空間距離來表情達意,傳遞信息。——這些非有聲語言的信息交流方式,被語言學家們統稱為副語言。由于人們長期生活在共同的社會環境中,彼此之間存在著信任與默契,因而副語言在信息交流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據美國心理學家研究,人們從他人獲取的全部信息中,僅有7%來自語言文字,38%來自他人說話時的音調,55%來自他人的面部表情。
(二)副語言在電視播音中的作用
主持人在電視播音中嫻熟地運用副語言,可以與有聲語言互相配合,達到強化信息傳遞的效果。主持人在播音過程中靈活運用副語言進行前示、強化、后補,可以對聲語言進行豐富、補充、襯托、替代,改善電視播音的情景語境,從而加強與觀眾的情感交流,并提高信息傳播的質量[3]。
三、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中靈活運用副語言
我們非常熟悉邢質斌、李娟、劉佳、趙忠祥等老一輩電視播音主持人,他們將自己的語言藝術錘煉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老一輩電視播音主持人進行的是典型的封閉式播音,演播室里只有一個機位,鏡頭單一,畫面單調,播報方式以坐姿為主,運用的技術手段也比較簡單。——而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則運用多種技術手段,通過多個機位與多個鏡頭,向觀眾呈現豐富多彩的畫面,進行開放式新聞直播。因此,電視播音主持人必須善于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中靈活運用自己的副語言。
(一)靈活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
感情是一切藝術的核心,而面部表情卻是一個人內心情緒在臉上的真實寫照。因此,電視播音主持人應當善于通過自己的面部表情,向觀眾傳遞自己的喜怒哀樂。通過放大的瞳孔,讓自己的眼睛顯得光澤、明亮,可以向觀眾表達高興、興奮的情感[4];通過縮小自己的瞳孔,讓自己的眼睛暗淡下來,可以向觀眾表達悲傷、沉痛的情感。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內與觀眾保持平視,可以對觀眾表現出平等、尊重;在DLP背投大屏幕前保持仰視的視線,可以向觀眾傳遞尊敬、思考;在DLP背投大屏幕前采取俯視,則可以向觀眾傳遞憂傷、愛憐的情緒。主持人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互動區與觀眾、來賓進行交流互動,應有意識地控制好與對方的目光交流時間,不能長時間、目不轉睛地盯著對方的眼睛,那會讓對方內心產生壓抑感;主持人與對方的目光交流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對方會誤以為自己沒有受到尊重。——據研究分析,在每一次交談過程中,雙方目光交流時間應占30%~60%。
除了充分運用眼睛的表現力,主持人還應學會充分展現唇形的表現力。通過撅嘴,可以向觀眾表示自己不高興;通過咧嘴,可以向觀眾表示自己高興;通過努嘴,可以向觀眾表示自己內心的希冀;通過撇嘴,可以向觀眾表示自己內心并不情愿。在閉嘴時上揚嘴角,可以向觀眾展示微笑;把嘴微微張開,露出上齒,可以向觀眾展示輕笑;把嘴大張開,露出上下兩排牙齒,可以向觀眾展示大笑。表現愉快時,主持人應當嘴角后拉,面頰上提,雙眉平展,雙眼平瞇;表現不高興時,主持人應當嘴角下垂,面頰下拉,雙眉緊鎖,雙眼瞪大。主持人還可以通過揚眉表現出自己的高興、喜悅,通過低眉表現出自己的悲傷,通過豎眉表現出自己的憤怒,通過皺眉表現出自己的痛苦。
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不僅可以傳遞信息,而且可以與觀眾加強思想與情感交流。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中,主持人應當面帶微笑,平視鏡頭,目光堅定;在新聞播放開始時,可以運用平視法,將視線沿DLP背投大屏幕平直向前推移,根據播放的畫面有節奏地推進視線;而后運用點視法,著重注視DLP背投大屏幕畫面上的重點內容,并隨著播放內容而改變自己的面部表情,向觀眾時時展現內心的情感起伏;從而牢牢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還須巧妙、靈活地眨動自己的雙眼,以保護自己的視力。
(二)靈活運用不同的手勢
我們都知道:手語也是一種語言(科學家們已經可以通過手語與大猩猩互相進行交流)。人們在語言交流中往往喜歡通過手的動作來傳遞信息,對有聲語言的信息進行強化、替代。主持人同樣應當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中靈活運用不同的手勢。當播報的新聞內容具有強烈的矛盾沖突時,主持人可用雙手握拳,表示事物之間的矛盾沖突;當播報的新聞畫面出現較為激動的場景時,主持人可以把手掌心向下慢慢地壓,暗示觀眾不必過分情緒激動[5]。將五指并攏起來,手掌挺直,掌心向外推出,可以向觀眾傳遞出堅定與力量;將五指并攏起來,手掌挺直,用力將手掌向下劈去,可以向觀眾傳遞出果斷、堅決;將右手掌心向上,慢慢抬起右手,可以向觀眾傳遞贊美、希望;將雙手自然撐掌,掌心向上,用力分開,可以向觀眾傳遞“行動起來”;將雙手掌心向下,慢慢地放下雙手,可以向觀眾傳遞安慰、同情。
(三)充分運用不同的體態語言
在傳統演播室時,電視播音主持人只能在50平方米的房間內采取坐姿;而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室里,主持人可以采用立姿、坐姿、行走姿勢等不同的身體姿態,活動空間也從50平方米上升到500平方米以上。因此,主持人應當充分不同的體態語言,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在DLP背投大屏幕前進行立播時,主持人應當脊背挺直,雙腳自然分開,平行相距與雙肩同寬,向觀眾展現自己充滿自信、樂觀豁達[6];在訪談區與來賓互動時,主持人可以與來賓并肩站立,表示友好與親近;主持人進行坐播時,應直腰而坐,使頭、頸、軀干縱軸呈一條垂直直線;主持人在進行移動播報時,形體動作應當端莊有力、軀體移動必須正直、平穩、勻速,不僵硬、不呆板,落步時必須腳掌先支撐著地,給觀眾以精神抖擻的動態美感。
(四)塑造個人服飾形象
服飾美是個人外在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電視演播相比,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因此,主持人有必要塑造良好的個人服飾形象,要著意打扮自己,根據自己的身體形態、個性愛好、年齡、風韻、以及新聞播報的具體內容挑選服飾,而絕不能搞千篇一律。若主持人身高較低,體形較胖,宜選擇低領、寬松、深色、輕軟的著裝;若主持人身體比較瘦弱,則不宜穿寬大的上衣,可選擇淺灰色、清黃色或褐色等有膨脹感顏色的著裝;若主持人身形較為高瘦,則可選擇帶有襯肩的大折領寬松上衣。主持人的衣著上身與下身顏色反差不能過大,而且衣著必須與鞋襪對色。若穿深色西服,必須配白色襯衣、黑色皮鞋與黑色襪子。
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可以在DLP背投大屏幕上不斷變化背景色調,因此,主持人在著裝時,還須注意挑選顏色。若需要播放科技新聞,則DLP背投大屏幕背景色宜以藍色為主,象征智慧,而主持人著裝色宜選擇朱砂色、鮮綠色、金色、橙色、黃色;若需要播放各地群眾歡度佳節,則DLP背投大屏幕背景色宜以紅色為主,象征熱情、喜慶,而主持人著裝色宜選擇淡褐色、淺藍色、白色、米色、灰塵色;若播放的新聞內容比較嚴肅、悲哀(如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則DLP背投大屏幕背景色宜以黑色為主,象征莊重,而主持人著裝色宜選擇白色、灰色;若播放各地大學生開展體育競賽,則DLP背投大屏幕背景色宜以綠色為主,象征青春、生命,而主持人著裝色宜選擇米色、黑色、暗紫色、白色、灰褐色。
結束語
全景式多媒體演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報方式,為電視播音主持人充分施展主持藝術帶來了新的機遇。主持人應當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在全景式多媒體演播中靈活運用副語言,充分發揮好副語言的作用,為觀眾提供多樣化的審美體驗,從而進一步提高播放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千妮.淺談虛擬演播室主持人的副語言[J].記者搖籃,2019(01):87-88.
[2] 馬千妮.全景全媒體演播室內電視主持人的播報形態[J].傳媒論壇,2018,1(19):63+65.
[3] 張蕙.節目主持人副語言的應用及變化[J].南方電視學刊,2016(04):79-82.
[4] 馮雷.副語言在當今播音主持活動中的創作功能及其基本規律[J].新聞傳播,.2015(06):34+36.
[5] 楊錦.探析全景式多媒體演播平臺新聞動態播報創作特征——以安徽衛視《超級新聞場》為例[J].電視研究,2014(06):48-50.
[6] 金劍,王萬泉,王良海,董偉.現代全媒體直播互動演播室的設計與應用[J].影視制作,2013,19(11):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