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格
摘 要: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言,民主政治是主旋律。歷經三十多年的不懈奮斗,村民自治工作已經獲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村民自治工作落實不到位,仍然有部分內容需要改進以及革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民主政治。
關鍵詞:農村基層 民主建設 村民自治 新中國成立70年
如今,我國社會發展已經步入新時代,相比較過去只關注某一方面發展情況,現今更注意社會的整體發展情況。對此,從民主政治角度出發,實現村民自治就成為了比較重要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將以實際情況為依據,細致探討當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新中國成立70年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中的村民自治問題
(一)村民自治發展水平不平衡。目前,就我國各項發展水平而言,不同地區間差距比較大。基于這一情況,國內新農村建設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尤其在村民自治方面。就比如關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有的地方落實得不徹底,有的地方在處理事物時根本就沒有采用有關規定[1]。對于這一情況,在處理村民自治問題時,可以按照實際情況來設置對策。
(二)部分村干部、村民認識不全面。關于村民自治問題,有些村干部對其了解不夠徹底,認識也不夠到位,通常只是在口頭上提到相應政策,而沒有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沒有真正意識到民主自治的重要;而對于廣大村民而言,大多數人都不知曉村民自治內容,缺乏足夠的民主觀念,日常生活中很少參與到政治活動中,沒有自治的概念與意識。
(三)民主方案落實不到位。關于村民自治,有四點內容比較重要,其一是民主選舉;其二是民主決策;其三是民主管理;其四是民主監督。從現實農村情況出發,不難發現一些問題,針對村民而言,由于自身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其不了解這些民主知識,也沒有認識到法律可以保障自己的民主權利。首先,關于民主選舉,部分村民認為該活動只是走形式,沒有認真參與的熱情。其次,對于民主決策,由于外出求生村民比較多,村里留下的人員比較少,想要召開一次村民會議是比較困難的[2]。最后,在進行民主監督工作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的落實到實際民主活動中。對于干部、黨員而言,思想文化素質不達標,對于村民的現狀漠不關心,沒有起到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使民主管理形同虛設。總之,四個民主項目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村民自治法治建設落后。在如今的村民自治中,缺乏對應的管理條例,特別是法律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使村民的自身權益得不到合理保護;其次,關于村民自治實施規則而言,還有一定的完善空間;最后,在實際的村民自治工作中,缺乏相應的操作規程,比如村民代表會議沒有相關制度。
(五)村民自治外部關系不協調。在村民自治任務中,除了村委員會、黨支部之外,還要涉及第三方人員,即鄉鎮政府。這三者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彼此間相互牽制,整體格局比較緊張,現階段,該問題已成為阻礙村民自治發展的關鍵因素。
(六)經濟基礎薄弱,自治能力有限。現今,就農村發展形式而言,整體態勢是積極向上的,但是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薄弱,比如村委會沒有集體經濟,一旦要進行公共事業建設,就需要村民自己出資,長此以往,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銳減,村民自治效果不佳,限制了村民自治任務的落實[3]。此外,由于農村經濟不高,大部分的村民忙于賺錢養家,沒有空余的時間參與民主政治,為村民自治政策的實現帶來了新的難度。
(七)幫派宗派勢力較強,操作基層政權。由于缺乏對應法律制度的管理,在農村中,幫派、宗派組織盛行,其會在村民自治組織中設置自己的人,促使村委會失去最初的服務群眾的意義,而是轉變為保護幫派利益的私人機構。其次,在農村中,村民之間的血緣關系比較強。基于這一特點,很容易形成獨有的宗派組織,其在村委會進行相應操作的時候,其一般會采取冷暴力的態度拒絕配合對應工作,為村民自治政策的落實帶來很大的難度。
二、全面推進村民自治進程的對策
(一)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為自治工作提供物質基礎。對于村民自治制度落實而言,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基礎條件。對此,要發展社會經濟,提升農民收入,為村民自治工作的進行打下物質基礎。關于這一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針對農村集體經濟,制定長效發展機制,保障村民勞動自主權,激發村民參與熱情。第二點,進一步擴充集體經濟扶持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比如,針對中西部地區,國家就要基于一定的政策支持,以縮短其自主摸索探究的時間,改善其經濟發展效率[4]。第三點,關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有關部門要加大關注力度,并作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為農村經濟騰飛奠定物資基礎。
(二)明確職權范圍,改善權利博弈狀況。第一點,對于村民自主權、黨權、行政管理權要做出明確規定,保證三者處于平衡發展狀態,以防沖突、矛盾的出現。第二點,協調村民自治機構、鄉鎮政府的關系,降低政府干預力度,為村民自治提供發展的空間。
(三)設立規章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法律法規。關于民主的推進,一定要有法律法規為其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其次,村支部要以實際情況為基點,制定操作細則。最后,村委要協同發展政治與經濟,改善村民生活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社會發展中,雖然村民自治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該政策落實的還不徹底,許多地方亟待完善。比如,村民法律意識淡薄,經濟發展緩慢,民主工作落實不徹底等。對此,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對應政策,并加大民主政治措施落實力度。
參考文獻
[1] 覃慶厚, 吳永嬋. 當代中國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析[J]. 鄂州大學學報, 2017, 24(5):22-24.
[2] 單國杰. 改革開放40年我國村民自治制度的歷史回顧與基本經驗[J].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18, 34(6):1-7.
[3] 劉美玲. 農村基層治理中公眾參與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8, No.365(15):47-49.
[4] 荊煊越, 汪迪. 新型城鎮化下的鄉村治理——以村民自治為例[J]. 納稅, 2017(1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