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璋
摘 要:在網絡環境下,通信傳輸得以快速發展,由于其線路設計復雜,對于施工技術存在較高要求,因此必須要在做好線路規劃與實施工作。本文就通信傳輸線路設計原則、設計內容及測量技術要求進行闡述,進一步對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關鍵技術進行探究,旨在全面提升通信傳輸穩定性與可靠性,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通信傳輸 線路設計 施工關鍵技術
引 言
在新時代下,社會生產生活的進行以信息傳輸為支持,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通信更為便捷化,信息傳輸以通信線路為媒介,其線路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是影響通信傳輸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在此種情況下,對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進行探究,對于通信傳輸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
1通信傳輸線路設計
1.1設計原則。為促進通信網絡的良性運行,必須要保證通信傳輸線路設計的科學化,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能夠將工程建設規模、配套設施、技術要求以及指標參數值等概況通過通信傳輸網絡設計規劃所反應出來。不僅如此,在通信傳輸線路設計過程中,要在保證設計合理性的基礎上,對造價成本進行科學控制,要合理規劃工程成本數據,包括工程預算、投資情況等,以確保路線設計的合理性。
1.2設計內容。通信傳輸線路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出發來對設計圖紙進行繪制,將施工示意圖、線路傳輸示意圖等涵蓋其中。在通信傳輸線路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線路、敷設方式、搭建關鍵建筑以及施工路線過程示意圖等進行合理選擇,與此同時,要選擇好施工材料及配套設備,并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明確成本控制等相關內容,這對于通信傳輸線路施工的順利進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1.3測量技術要求。在通信傳輸線路設計過程中,測量工作的開展,需要在科學定位線纜傳輸距離的基礎上開展精準化的距離測量,對測量過程中所發現的高壓輸電線路以及水利設施等清晰標注于地形圖上,結合該區域氣候以及環境等因素來確定通信傳輸線路走向,反復論證線路負荷。在測量過程中需要對桿位間距加以確定,對桿號、桿高等要素加以準確記錄,要對線路架設地形進行全面勘測,確保通信線路處于平直狀態且走向清晰合理,以確保通信傳輸線路設計的科學性。
2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關鍵技術
2.1架桿施工技術。在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架桿施工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施工技術,其應用原理在于,在明線桿路上架設通信線纜,結合設計圖紙來架桿,電桿直徑為150mm,高為8m,在遇到特殊地形時,能夠結合具體環境條件來對電桿高度進行調整,以確保通信線路施工的規范化。在架桿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以設計圖紙為依據,復測勘察理由,對通信架桿質量與施工安全性進行全面了解。若架桿不符合規范要求,出現傾斜或者破損等情況,必須要明確其危險性,需將此種情況及時上報,并對設計進行合理調整。在架桿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通信傳輸線路施工的實際需求出發,對原有桿路進行合理保護,不可對原有纜線造成損壞,避免出現線路中斷的情況。在對視線范圍內電力線路及設備等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登桿,要避免兩人同時上下桿。在電力桿路光纜架設之前,需要以其他線纜以及電桿等為對象,進行規范驗電,至線路消電之后開展作業,與電力線路保持安全距離,固定光纜的安裝必須要控制其與電力線之間的距離,一般在2.5m以上。若電力線路與合桿架設桿路相交越,需從最下層電力線下部布設光纜,以2.5m為合理間距,不可在電力線上方布設光纜。
2.2通信線路施工程序及檢測技術。在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光纜單盤檢驗、路由復測、光纜敷設、中級測量以及竣工驗收等都是重要的施工程序,為加強通信傳輸線路施工質量控制,必須要保證施工程序的規范化,在敷設通信光纜之前,需要了解物料基礎信息,開展單盤檢驗,對通信設備實施抽樣檢測,以保證通信設備的可用性和傳輸性能,這就能夠確保設備使用性能良好,為穩定化的通信傳輸提供支持。在檢驗過程中,需要從外觀、信號傳輸及光纖特性等方面入手實施檢測,以通信架空光纜為支持,對終端系統進行監測,通過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來保證監測的實時性,以確保終端系統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在檢測過程中,微波感應裝置和紅外通訊驗證裝置的應用,能夠對通信線纜的連通性進行精準檢測,這對于施工質量控制的實現是非常重要的。在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依照施工設計要求出發,對路由線路方位、地面距離等進行復核,這是開展路由復測的重要內容。光纜配盤過程中,通過理由復測來對敷設總長度進行計算,對光纜盤長進行合理選配,以保證光纜配盤的規范化。在路由準備階段,需要預備清理線路管道,將引導鐵絲或塑料導管進行預放,結合實際情況放置鋼絲繩和掛鉤,以確保光纜敷設安全。依據光纜敷設要求出發,于電桿上掛單盤光纜架,或者在管道中進行拉放。在光纜接續安裝操作過程中,需要做好光纖接續、鋁保護層以及接頭損耗測量等工作。中繼測量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光纖特性的檢測工作,做好技術資料較低,落實竣工驗收。
2.3光纜安裝技術。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光纜安裝是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包含外線、無人站和局內部分,在外線部分施工中,需要做好光纜敷設及相關保護措施、光纜接續等工作。無人站部分需要做好無人中繼器機箱安裝、光纜引入、通信傳輸光纜成端等工作。局內部分需做好中繼器連接器尾纖接續以及加強芯、保護地等終端連接工作。
2.4光纜吊裝與敷設技術。在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必須要科學應用光纜吊裝與敷設技術,以加強通信傳輸線路施工質量控制。一般情況下,通過光纜掛鉤裝置來敷設通信光纜線路,以鍍鋅鋼絞線光纜為支持,來實現吊線懸掛,也課采用滑輪牽引。在鋼纜吊裝與敷設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對光纜表面保護層實施有效保護,避免其遭到破壞。在吊裝過程中,多通過通信光纜與地表面距離需要在6m以上,若敷設環境中存在障礙物,比如公路、橋梁等,則應當令間距在7.5m以上。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通過背向固定段方式來開展轉角桿施工,保證光纜吊裝與敷設技術應用的規范性,令吊線抗拉性得到明顯提升,光纜線路穩定性也能夠得到有效保證,這就能夠為通信傳輸線路施工質量控制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通信傳輸安全提供保障。
2.5接地保護技術。在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接地保護裝置的應用,能夠有效防范雷擊損害,降低安全風險。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在架桿拉線抱箍中接入拉線一段,以螺母加固,拉線另一端高于架桿頂端,一般超出15cm左右,之后以鍍鋅鋼線來進行固定。通信傳輸線路施工過程中,要對其他防雷接地線路安裝經驗進行遵守,以保證接地保護的規范性,切實降低安全隱患。
結 語
總而言之,社會網絡通信建立過程中,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明確通信傳輸線路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必須要嚴格遵照設計規劃出發,結合地區氣候條件、環境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合理調整設計規劃,科學且規范的開展通信傳輸線路施工,切實加強通信傳輸線路施工質量控制,保證通信網絡傳輸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令用戶獲得優良的通信體驗。
參考文獻
[1] 馮東泉.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質量[J].通信電源技術,2019,36(07):280-281.
[2] 楊杰.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的重點技術分析[J].通訊世界,2019,26(06):106-107.
[3] 袁野,蔣獻周.探討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質量技術[J].中國新通信,2019,21(07):4.
[4] 吳生勇.試論通信傳輸線路設計與施工質量技術[J].中國新通信,2018,20(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