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9 月20 日,紡織服裝服飾、休閑食品、珠寶玉石首飾等第四批品牌集群正式成立。截至目前,我國已先后成立中國竹藤、中國焦煤、中國電力等共30 個品牌集群,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優勢逐步顯現。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紅輝,親身感受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節能)走好環保品牌集群發展之路的堅定信心。
“當前,形成品牌集群合力參與國際競爭,為我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庇嗉t輝說,“為推動環保領域的品牌建設,加快形成世界級的環保集群品牌,中國節能聯合光大國際、北排集團、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工大、E20 等二十余家國內環保領域的龍頭企業及科研機構等籌備組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
余紅輝告訴記者,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國節能不斷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目前,中國節能已有23 家二級公司在39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境外總計107 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民生、援建和綠色發展領域的投資、工程、貿易、咨詢等多項業務,有力提升了中國節能及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和影響力。
記者: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企業發展的新要求。當前,貴公司發展競爭面臨哪些新形勢、新要求?
余紅輝:作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面臨著打造具有很強包容性、吸引力的平臺的發展新要求,通過這一平臺,集聚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探索出一套市場化、可持續的系統治理創新模式,服務于長江污染治理,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為此,我們與國內優秀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共抓長江大保護科技創新聯盟,籌建固體廢棄物集中協同處置與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解決污染治理重大技術難題及裝備瓶頸;積極搭建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和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加快組建中節能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構建長江經濟帶工業廢棄物處理與土地生態修復專業平臺,研究解決污染治理重大技術難題,培育形成可持續污染治理模式和技術協同創新機制;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研究設立長江生態環?;穑ㄟ^多元化金融工具解決長江大保護項目前期資金缺口。
記者:技術創新是企業永葆競爭力的關鍵。貴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有哪些優勢與亮點?
余紅輝:中國節能在技術上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主業板塊技術完備,細分領域技術突出,特別是在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固廢危廢處理等領域,已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已走在國內前列。目前,中國節能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23 項;擁有有效專利2434 項,其中發明專利近573 項。
我們按照國際領先的“能源供應+環境治理”理念,遵循“成熟技術+系統創新”的設計思路,在雄安新區實施了首個建設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能源供應系統。這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最大亮點在于,一是從土壤中提取淺層地溫能,為整個園區提供70%-75%的供能來源;二是從園區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中提取能量,作為輔助供能來源;三是通過設置1500 立方米的蓄能水池進行儲能調節,夜間蓄能、白天釋能,進一步降低電費支出;四是通過在夏季回收空調循環水中的熱量,變廢為寶,為整個園區免費制備生活熱水。
同時,污水處理系統采取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和一體化裝備,日處理生活污水能力500 噸。經過處理后產生的再生水,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可用于沖廁、綠化澆灌、道路噴灑、生態補水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
在城鄉固廢綜合治理上,中國節能依托核心環保技術、裝備儲備,創新性提出“兩園一鏈”業務模式?!皟蓤@一鏈”由集約式綜合固廢治理產業園、分布式有機固廢治理生態園、環境物流鏈三部分組成,以先進技術手段保障各個關鍵生產環節運行穩定、高效。
在城市中建立的集約式綜合固廢治理產業園,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通過整合國內外固廢處理先進技術,既可協同處理該城市餐廚、廚余、污泥、建筑垃圾、工業固廢、危廢醫廢等,又能帶動周邊鄉鎮、農村,將可長距離運輸的生活干垃圾運輸到城市的固廢治理產業園,最大程度集約、協同處置。集約式綜合固廢治理產業園比單獨建設處理設施節約投資30%以上,節約土地資源50%以上,降低政府財政支出20%~30%。

江西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一攬子服務項目

成都祥福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能源供應系統
記者:形成集群合力是推動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之路。環保品牌集群也正在籌建中,目前環保品牌集群籌備取得了哪些成效?還有哪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余紅輝:中國節能作為環保品牌集群的牽頭組建單位和秘書處單位,高度重視中國環保品牌集群組建工作,秘書處第一時間著手開展了集群前期籌備工作。初步確定了集群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研究起草了集群的基礎性文件,初步確定了集群準入條件和擬吸納成員名單,并于9 月11 日組織召開了中國環保品牌集群籌備會。定向邀約的第一批創始會員,聚集了我國環保領域最優秀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基本代表了我國環保市場上最高的技術水平和運營水平,最有可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市場,我們對集群的發展抱有極強的信心。
作為品牌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集群已經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但真正實現目標還需要從四個方面加大力度進行探索:一是研究制定適合環境保護產業集群發展的相關政策;二是加快完善集群內生態系統,防止“無序競爭”,形成比較優勢和互補效應;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四是進一步提升安全環保質量工作。
中國環保品牌集群首批創始成員是我國環保品牌建設的主力軍,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終將能夠牢固樹立中國環保產業的良好形象,走出一條成功的品牌發展道路,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