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許黛如
每年8月到10月臺風經常侵襲島國日本。日前,60年不遇的超強臺風19號“海貝思”給日本造成嚴重災害,多條河流泛濫,數百萬人緊急避難,帶來的經濟損失難以估計。筆者在東京與日本人一起經歷了這場強臺風,雖然因為住在大城市,防災系統好,沒有受到很大沖擊,但從臺風來之前的各種防災準備,到臺風來時的緊張恐怖和臺風過后的心有余悸,筆者都經歷了一遍,了解到日本人對臺風有不少應對方法。此外,筆者發現,從前期預警到后期疏散,日本社會整體上沉穩有序,這與其長期的防災教育密切相關。如果沒有完善的防災體系,也許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手電筒、電池放在枕邊
19號臺風“海貝思”到來前,日本氣象廳及時發布、更新關于臺風的預報,例如可能登陸位置、最大風速或行進路線等。同時通過媒體向民眾發出提前做好應對臺風準備、減少外出的警告,加之此前15號臺風對千葉縣造成的巨大沖擊,全日本陷入精神高度緊張狀態。鐵路部門相繼宣布詳細的“停運計劃”,飛機航班是否停飛也不斷在各種網絡平臺更新。
為了預防臺風造成交通中斷、物資短缺,日本人都提前囤足夠的食物和飲用水,筆者在東京,與當地民眾一樣,到超市購買面包、罐頭、餅干、飲用水、貼窗戶玻璃用的專用膠帶、電池、充電寶等。日本多地出現超市貨品“搶購一空”的景象。此外,當地人會在浴室或者空礦泉水瓶中裝好生活用水。所有充電寶確保充滿電,枕頭旁放置手電筒和備用電池。日本普通家庭都有應急防災包,裝有食物、水、藥物和防寒服等,用于緊急避難或逃生。
臺風的情況、氣象學者的意見在網絡和電視上不斷滾動播出,民眾被告知,臺風到來時應避免外出,當風力強勁時,一定要遠離窗邊,可以躲到衛生間里等等。
臺風來時,風雨交加,非常恐怖,筆者根本不敢看窗外。所幸,筆者住在木屋,房屋不高,家中沒有什么損失,但居住在東京高層公寓的朋友家窗玻璃被臺風吹得粉碎。
人手一本防災手冊
日本對防災極為重視,甚至可以說是細致小心到令人震驚。筆者剛到日本時,就被學校老師推薦下載防災App,日本人手機里基本都裝有防災App,以便及時得到最新的自然災害相關信息。天氣炎熱時,防災軟件會通知不要外出,不要劇烈運動,否則很容易中暑。當稍微下點大雨時,防災軟件就會通知小心洪水和泥石流,當出現暴雨或臺風時,就會立刻發出刺耳警報聲,通知趕緊避難。
日本很多地方都制作了防災手冊,例如東京就根據其地域特點和都市結構,制定了《東京防災》手冊,筆者剛到日本時就免費領取了這本很厚的指導手冊。里面有關于地震、泥石流、火山噴發、臺風等災難的詳細應對知識。《東京防災》還有中文版、英文版等,以方便在日本的外國人。
日本非常重視對兒童防災意識的培養。從幼兒園就開始進行避難訓練。學校以及企業會定期舉行避難演習。筆者去年剛參加過學校組織的防災訓練,體驗了各種地震類型,并學習了應對臺風、洪水的避難措施、各種急救知識。
隨處可見避難所指示牌
遭遇自然災害,受災地都會開啟避難所,日本的避難所在地圖、網站或是社交媒體都有標注,街道上也都會有指示牌。當災難預警發出后,日本人都會第一時間關注避難所的消息,等待避難指示。
很多老年人一個人在家躲避臺風,會非常恐慌,所以最好到避難所和大家在一起,就算出事也方便急救。避難者可以自己帶上水和食物,或者去避難所領取水和面包、罐頭。有的老年人由于腿腳不便,無力趕到最近的避難所,所以每次大災大難受傷或遇難的多是老年人。此次臺風侵襲東京,筆者周圍住著的老人基本都被公益組織的汽車送到了緊急避難所。
日本全國記錄在冊的避難所大約超過10萬個,通常是區政府等機構、學校或體育館等。避難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但避難者井然有序,等災難過后大家會幫忙收拾現場,把各自的垃圾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