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向解放區打入假幣,這是國民黨破壞紅色區域經濟常用的手段。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假幣問題十分嚴重,國民黨為了破壞邊幣信用,擾亂金融秩序,奪取市場,吸取物資,以支持其繼續擴大內戰的陰謀,有組織、有計劃地制造、販運、推銷假幣;假幣的數量、金額巨大,流竄范圍擴大,種類、版別更多樣化,甚至包括了假外幣。解放區反假幣斗爭一直不斷,各個解放區政權和銀行都把反假貨幣斗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國民黨制造假幣紛紛涌入解放區
首先,解放戰爭時期,假幣問題嚴重,假幣的種類、版別繁多。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至少有6個解放區以及全國性的人民幣,出現了85種假幣。
在晉冀魯豫解放區,1945年至1946年,國民黨政府制造了多種假紙幣、鈔版,涉案金額達70余億元,后被保衛局破獲其印刷機構。在冀中解放區,邊區大批物資出口平津,但平津對邊區實行封鎖,在平津制造假邊幣輸送到解放區來。整個冀中解放區,從日寇投降到1946年3月份,各地查獲假票共達28.4萬元。由于群眾辨別真偽能力差,實際上在冀中區流通的假票絕不止此數。
在晉察冀解放區,1945年至1949年,國民黨政府制造假紙幣、假法幣、作廢法幣40多種幣種或版別,涉案金額達14余億元,1947年1月,晉察冀邊區銀行冀熱遼分行冀東支行發出通知稱,在冀東發現了大數量的假邊票,假邊票竟然有33種,其一般特點是模板粗糙,號碼字頭不整齊,圖章摹造不均勻……花紋最細膩處和真的不一樣。只有耕牛版伍佰圓券第二種假票,比真的還清楚。
此外,在華中解放區,1946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制造假紙幣2種,涉案金額達14余億元。在晉綏解放區,1947年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制造假紙幣2種,涉案金額達13余億元。在東北解放區,1946年至1947年,國民黨政府制造假紙幣、鈔版、假蘇聯紅軍票10種,涉案金額250余億元。1948年至1955年,國民黨政府制造假人民幣20多種的紙幣、鈔版、假美元,2.25億元以上,最后公安機關破獲了其印制機構。解放初期,新中國剛剛成立,國民黨企圖從金融上破壞新生紅色政權,海南島四面環海,是敵人的假幣容易進入的地區。當時的假人民幣、假美元,源源不斷地印運至海南島。
其次,假幣的來源十分復雜。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剿總”、地方黨部及其特務機關是制假販假的主要來源。國民黨在天津、濟南等地設立專門的工廠印刷假票,天津的國民黨黨部也參加了印制工作。他們的造假機構十分普遍,制假販假的手段十分復雜、多樣,并將假幣猖狂地推向解放區。
如在晉冀魯豫,據冀南銀行統計,1945年8月至1947年1月,破獲的冀南幣假票竟達1369萬余元;1947年安陽的一個軍統特務印刷點,每天制造冀南幣假票800多萬元,當年一年就印刷了20多億元;太行區發現,1947年六七月間,國民黨決定由中央銀行印刷廠負責印刷根據地貨幣假票,僅運往新鄉的冀南幣貳佰元券、伍佰圓券假票就有50億元。
在晉察冀,1945年4名國民黨特務以商人名義,攜帶北平印刷的假晉察冀邊幣14億元,在容城集上大量收買布匹、棉花等物資,一時間引起市場物價劇烈上漲。在北平、天津、石門、保定、滄州、泊鎮,都有制販假晉察冀邊幣的窩點。
在山東解放區,除破獲北海幣假票70種、冀南幣2種外,還發現剪貼的變造幣。山東解放后,國民黨特務機關發給他們隱藏在膠南的匪特2億元假人民幣做活動經費,用以擾亂解放區金融秩序。
敵人假幣作案手段隱蔽狡猾,詭計多端。他們在解放區內部或邊沿地區推行假幣的方法多種多樣。
在邊沿地區以假幣高價收購物資,例如,在冀中解放區,假票奸商、特務,攜帶大量假邊幣來解放區購買糧食、棉花、土布、木材等,有一邊區商販在獨流鎮(今天津市靜海縣獨流鎮)賣出糧食,所得邊幣貨款中竟然有8500元(17張伍佰圓)的假邊幣。
在游擊區以賤價利用奸商、特務將假幣帶入解放區。如,在冀中解放區,假邊票主要是通過賤價兌換而流入的,有的小商販貪圖便宜,在天津以邊偽1:7的比價換回邊幣,經檢查全是假票而被沒收;有的奸商秘密出賣假邊幣,3元真票可換假邊幣500元。
販運假幣的方法更加隱蔽,如1946年,國民黨東北當局為了將其假造的東北銀行地方流通券——壹佰圓券成批運出,曾組織了若干偷運小組,每組5人,把假票藏在馬車底層,捆在布匹、棉線和燒紙捆里偷運入解放區。為了便于把假邊幣運入解放區,有的特務和奸商將假票藏在洋鐵水舀子的柄子里。
解放區的反假幣措施
由于假幣對解放區的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秩序危害極大,各個解放區政府和銀行對此都極為重視,對反假幣斗爭分別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
首先,對假幣犯罪進行嚴厲制裁。各解放區政府和銀行,對制造、販運、故意使用假幣等犯罪行為都制定和實施了嚴厲的制裁辦法,以通令、條例、告示、布告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周知。對假幣犯罪的懲治,以反革命罪、破壞解放區社會秩序罪論處,對制造假幣者,以及故意大規模販運、蒙混使用假幣者,也處以極刑。在嚴厲制裁的同時,對不同情況予以區別對待,如對為了非法牟利而帶入假幣蒙混使用者,或有意帶進假幣但情節較輕者,則一般送入縣政府嚴懲;對不辨真偽而非故意使用假幣者,沒收假幣并予以嚴肅教育;對公職干部明知故犯而使用假幣者,以貪污罪論處。
其次,開展反假幣宣傳活動,動員群眾力量反假。各個解放區政府和銀行,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在人民群眾中開展反假幣的宣傳工作,發動群眾的力量對假幣犯罪進行圍追堵截,將其危害作用降到最低程度。各個解放區在發現假幣后,都大張旗鼓地開展反假幣宣傳活動,銀行和有關單位組成宣傳隊,抬上貼有真假票樣的宣傳板,或將票樣貼在商店的櫥窗里,公布假鈔票的特征和識別方法,深入到市鎮大街小巷、工廠、農村,提高群眾識別真假票券的能力,組織群眾共同參加反假幣斗爭,這樣廣大群眾既保證了他們自身免受假幣的損害,又可以為全局反假出力。
再次,鼓勵群眾檢舉揭發,對有功者予以獎勵。各個解放區政府和銀行在向廣大官民進行反假幣宣傳的過程中,具體說明假幣的危害,為了保證解放區金融市場和社會秩序的正常、維護群眾的利益,號召和鼓勵人們檢舉假幣問題,并對檢舉揭發、查獲假票犯罪有功者予以獎勵。如,1946年華中銀行發布啟事規定:發現和查獲假票主犯機器造假工具者,獎勵華中幣1萬元;向政府報告假票主犯姓名、住址,因而捕獲并搜得證據者,獎勵華中幣5000元;因貪圖小利或受人利用,代為行使假票者,向政府自首,因而捕獲假票罪犯者,既往不咎,并獎勵華中幣2000元。東北行政委員會也在1947年頒布辦法,規定根據檢舉查出假票并查獲使用人的,按票面額的10%給予獎勵;特別出力人員(如捕獲密運大宗假票,或破獲行使假票,或破獲行使假票線索等),另給特別獎金5萬至10萬元。
最后,組織專業機構和人員嚴密查緝,圍追堵截。每當一種假票出現后,各個解放區政府和銀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分析,找出該假票的特征及其與真幣的區別,制定一套識別假票的方法,發給各單位鑒別。同時,對各機關、商店、工廠、集市管理等單位及與現金接觸較多的人員進行培訓,組織起一支能有效識別假票的隊伍。有的解放區如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等,還在假票泛濫的“重災區”設立“假票辨認所”、“假票識別小組”、兌換處、邊幣對照所等專門機構,方便群眾對可疑票券及時辨認,并對發現的假票追根究底,使得假票犯罪難以隱藏遁逃。銀行與保衛部門密切配合,在貨棧、重點店鋪設秘密聯絡特派員、信息員,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