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宮春

摘 要:《數列》復習主要應在解題方法、解題能力、解題思想等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數列;復習
《數列》蘊涵了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主要有:函數與方程、化歸、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重要數學思想;更有: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換元法、分離變量法、歸納猜想證明等基本方法。筆者在《數列》復習中的幾點思考和做法與同仁交流。
一、解題方法的復習
(一)抓“求通項、求和”
數列的通項、求和是數列中的兩大支柱問題。復習時,我們真對等差、等比數列通項、求和公式進行了復習,主要通過有關的例子研究了“an 與 Sn 的關系、累加、累積、差分、轉化”等方法求通項,使同學們對遞推數列求通項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接著復習了“倒寫相加、錯位相減、利用公式、拆項相消、重新分組、研究通項”等方法求和。特別是用的較多的“利用公式、錯位相減、拆項相消”的求和進行分析,使同學們知道了求和方法的使用,同時還知道什么時候用什么辦法處理求和問題。
(二)抓“首項 a1、公差 d(公比 q)”
數列的復習中,讓學生回到首項和公差(或公比)中去,無疑是非?;镜姆椒?。
例 1:設 Sn 為等差數列{an}的前 n 項和,若 a4+a5=36,S6=72,則{an}的公差為(??? )
(A)2;?????????? (B)4;?????????? (C)6;???????????? (D)8.??????????????????????????????????????????????? (答:C)
由 2017 年高考全國卷Ⅰ的第 4 題改編,考生中不知從何下手者大有人在,而回到首項和公差中去的學生(不見得是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輕易解出來了。
例 2:各項均為正數的等比數列{an}的前 n 項和為 Sn,且 S2? =74,S3? =111,則 S5=(?? ? )(答:185)
這道題,只記住死結論:在等比數列中, Sn,S2n-Sn,S3n-S2n??? 成等比數列的學生,機械地應用公式 Sn 的學生在算出 q=1(q=-1)(舍去)后,又發現代入上述公式不成立,只有知道討論使用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的學生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上兩例可以看出,對于數列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復習,盡量讓學生反復使用最原始的公式, 抓數列的首項 a1、公差 d(公比 q),并注意使公式成立的環境,會使學生求一般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項和公式變得輕松自然。
二、解題能力的培養
(一)歸納、找規律是解決數列問題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例 3:在數列{an}中, a1=1,a2=5,an+2=an+1-an(n∈N*),則 a2010=(? C)
A.1???????? B.-5 ??????C.-4??????? D.5
例 4:對于實數 x 用[x]表示不超過 x 的最大整數,如[0.32]=0,[5.65]=5,若 n 為正整數,an=[n/4],SN 為數列an}的前 n 項的和,則 S4N=(2n2-n).
上兩例看出,數列的復習,應盡量讓學生耐下心來,通過不完全歸納,得出規律的東西,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二)用好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
復習時,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為載體,以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為主線,靈活運用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
例 5:設 SN 為等差數列 an}的前 n 項的和,已知 a2=3,a6=11,則 a17=(??? )
A.13??????? B.35 ???????C.49??????? D.63
例 6:有窮等差數列 an}的前 r 項的和為 a,? 后 r 項的和為 b,所有項之和為 S,則 a、b、S、n、r 之間的關系是——————。
上兩題都使用了性質,可以看出,靈活運用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是基本技能形成的一個重要體現。
三、解題思想的養成
對學生進行數列綜合問題的思維訓練, 提高學生解決數列綜合問題的能力,是復習中核心問題。
(一)尋找題目中的暗線
例 7.在數列{an}中,an+1=3an+4n+2? 且 a2= 6
(1)? 求 a1;(2)求證數列{an+2n +2}是等比數列,并求 an。
我把此題給同學們后,大量的同學只能解決第一問,對第二問感到無從下手。怎樣證明數列{an}是等比(或等差)數列?只要證明(或 an+1? -an)是一個與 n 無關的常數即可。這么淺顯的道理,怎么有大量的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原因還是復習時,沒有讓同學們去尋找題目中的暗線。只要注意到數列{an+2n+2}就可以想到把an+1=3an+4n+2 改寫成 an+1+2(n+1)+2=3(an+2n +2),求出 a1+2*1+2=4,于是可得數列{an+2n +2}是以 4為首項,以 3 為公比的等比數列。求出 an+2n +2=4*3n-1,再求出 an=4*3n-1-2n -2(這就是本題的暗線)。
(二)借助于題目本身的力量,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數列問題在高考中可謂常考常新,尤其是近些年來數列與不等式的融合更成為高考命題者的新寵,而其中對放縮法的把握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復習時若能借助于題目本身的力量,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較難的問題能順利解決。
例 9:在數列{an}中,首項
(1)求 an;
(2)求證:對任意 x>0,;
(3)求證:。
此題一出,大量的同學只能解決第一、二問,第三問找不到解題方法。產生這樣的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同學們沒有注意到利用第二問的結論。由(2)知得
對 x>0恒成立,特別地也成立,于是得到
問題解決。對于下面一題也是如此。
例 10:已知函數 f(x)=ln(x-1)-k(x-1)+1
(1)求函數 f(x)的單調區間;
(2)若 f(x)≤0 恒成立,求 k 的值;
(3)若數列{an}的通項,sn 是數列{an}的前 n 項和(n? ≥2 且 n? ∈N*),求證:sn ≤n
*(n-1)/4(太和一中 2011 屆高三二模題改編)。
(4)可以用(1)的結論,(3)可以用(2)的結論,此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