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兒童繪本是兒童乃至小學第一學段學生都喜愛閱讀的兒童讀物。當前小學一線教師們大力倡導“學生快樂學習”、“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等等,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現階段我執教的正是小學低段語文,由此我想:可否利用6-7歲兒童喜聞樂見的兒童繪本形成一套教學策略,并將其運用到小學低段的語文課堂中去呢?若可以,那么我們語文教師又該如何有效地為孩子篩選兒童繪本?篩選之后又該如何將其有效地運用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部分中?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第一學段)學生提出:通過“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根據課標的學段要求,我確立“繪本教學”作為部編版語文新教材課程教學的拓展課程,企圖努力做到“以兒童為本位,從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入手,以審美功能為主,娛樂、認知、教育功能并重,關注兒童心靈世界并著眼于兒童精神成長”作為我課程實施的宗旨。
幾年前剛接觸到繪本教學時,我就喜歡上這種貼近兒童的認知,學習和實踐繪本教學,在“讀”“寫”“繪”方面有了一些認識,我們班的孩子們通過讀繪本、講繪本、寫繪本也大大提高了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我通過繪本教學發現,繪本課不僅是語文課,還是數學課、科學課、音樂課、思想品德課、自然課……繪本課更像是一種大學科、綜合性的教學,體現的是一種多元教學,是一種融合思維,目的是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我個人也總結出了幾點進行繪本教學時的經驗:
一、科學指導家長,正確選擇繪本
繪本是用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圖畫與少量簡單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兒童讀本。繪本近年來由于其按照不同階段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和需要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用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孩子的情感和閱讀經驗,為孩子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但是隨著繪本的走紅,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繪本令人眼花繚亂,家長們都知道繪本的好處,但在選擇的時候卻無從下手,有的時候甚至是盲目從眾選擇,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精心且科學地幫助和指導家長們進行正確的繪本選擇。雖然說“開卷有益”,但是不加選擇,或者在引入繪本時沒有一定計劃,學生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收獲自然會受到影響。教師在指導家長為孩子選擇繪本時,要推薦色彩鮮艷,有美感的;情節生動,充滿想象力的;情節之間邏輯關系聯系緊密的。此外,繪本多是以圖為主,文字很少,甚至沒有文字。所以我們在推薦繪本時,要注意繪本需有適量的文字,并循序漸進地推薦,比如:一年級繪本故事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以有趣的圖畫故事、內容淺顯、文字較少為主,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如《猜猜我有多愛你》《美麗的夢想》等;隨著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二年級繪本應有更高要求,從各方面提升,如《爺爺一定有辦法》《逃家小兔》等。此外,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指出:“兒童讀的書,兒童有當然的選擇權,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推薦自己喜歡的繪本,以增加課外閱讀量。
我在班上的孩子學完拼音之后,每個月在班級QQ群當中給家長寫一封“致家長的閱讀推薦信”,建議家長們為孩子選擇的讀物最好是繪本讀物,因為繪本讀物的圖畫比較夸張抽象,孩子想象空間比較大。繪本里的內容有的詼諧幽默,有的非常感人,里面的內容配上色彩鮮艷的畫面真的是有趣極了!
我還為孩子們列出繪本閱讀清單,并將繪本進行分類,如親子共讀繪本類推薦:《小彼得和他的朋友系列》《我只是一個小小孩》《姥姥,我愛你》等等,自然科學童話類推薦:《最勤勞的昆蟲小蜜蜂的一天》《世界上最幸福的昆蟲七星瓢蟲》《蟻后統管的螞蟻王國》等等,并建議家長最好能每天和孩子們共讀繪本故事,時間大概為半小時左右,這叫做溫情時刻。家長們都非常喜歡這份清單,并且積極配合完成,在我們的班級群相冊當中有一個“萌娃枕邊書”的相冊,家長們每天都會把孩子睡前閱讀繪本或是親子共讀繪本的照片發到相冊里,孩子們也特別喜歡這每天半小時的溫情時刻。
二、豐富閱讀形式,激發閱讀興趣
(一)讓繪本“漂流”起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學生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學生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因此創設適合孩子閱讀的環境、氛圍是極其重要的。我在班級圖書角當中專門設立了一個繪本圖書架,鼓勵每個孩子每周從家里帶一本繪本到班上的圖書角,進行“繪本漂流閱讀”,班上55個孩子,每周都有55本不同的繪本豐富圖書角,讓孩子們能看到更多的繪本,以達到親近繪本,共享繪本閱讀體驗的目的。自從開展“繪本漂流閱讀”活動以后,班上的孩子下課后到教室外玩鬧的少了,總是一下課就聚集在圖書角,或借閱繪本,或一起討論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教室里充斥著濃濃的閱讀氣息。
(二)讓繪本“活”起來。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繪本的正文是由老師讀給他們聽,還是放手讓認字不多的孩子們自己去讀呢?我的建議是:老師們得先為低段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對孩子而言,聽別人朗讀故事是一件輕松沒有壓力的事。在這個傾聽與欣賞的過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書寫方式,認識了生字新詞,并熟悉了語法。朗讀故事給孩子聽,也等于為孩子提供了欣賞創作風格,了解情節鋪陳,認同成功角色的機會,這對于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幫助。當孩子傾聽故事的機會越多,其生活經驗與知識領域自然隨之擴展。因此,我們每次都要努力用聲情并茂的朗讀,打動學生。在朗讀中,讀讀停停,給予孩子充分時間,使故事內容在孩子腦海中形成一幅畫,并與繪本上的圖畫形成互補,讓繪本真正“活”起來。
被譽為“日本繪本之父”的松居直認為,喜愛繪本的人是不分年齡段的,因為每一年齡段的人都會從繪本中讀到相應年齡段能理解的內容。因此,繪本教學蘊含著廣闊天地,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總結繪本教學的經驗,將繪本教學真正融合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去,才能帶領學生深入繪本,提高閱讀水平,進而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