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真
摘 要: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德育。本研究中的主要方面是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困惑即存在的問題和尋求恰當的出路即解決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困惑;對策
一、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農村中學基于它所處于的大環境,留守學生所占比例很大,據我們的調研父母雙方有一方長期缺失監護的比例達到92%,父母雙方監護長期都缺失的比例也達到59%。留守學生因為自身所處的家庭環境,從小就與父母聚少離多,互動少,易產生心里隔閡,心理等常發生不良變化。與留守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的爺爺奶奶,往往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較縱容溺愛,通常是在物質生活上給予滿足,而在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引導少,容易造成留守學生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再有是學校方面,學校是德育實施的主要場所。目前學校特別是偏僻的農村中小學,在其實施德育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十分嚴重,小學“三好生”的評定還存在主要看是否“學習好”,而忽視“德”、“體”等方面的考查,造成了學生放松道德品質修養。在學校德育教育中,起著主要作用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或者由于農村普遍缺乏教師沒有得到落實,或者由于學校師資緊張導致上課的教師普遍是年紀比較大的教師,起不到德育教育和行為養成的目的,思想品德課特有的德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的家庭環境,還是現行的學校教育,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現狀都不容樂觀,急需改革,甚至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提升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對策
(一)轉變鄉鎮教師觀念,關注學生的德育教育
筆者長期奮斗在一線進行教學與管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關注農村中學的德育教育,對當前農村中學的德育教育的現狀進行長期的反思,決定去探討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出路。部分教師在農村中學實施德育過程中,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十分嚴重;或者由于學校師資緊張導致上課的教師普遍是年紀比較大的教師或者根本沒有配備專門的思想品德教師,這樣起不到德育教育和行為養成的目的,不僅思想品德課特有的德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學校德育也沒有得到落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行知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把青年少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從小養成做人的基礎倫理道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會終身受益。否則,惡習一旦養成,矯正起來就十分困難。正因如此,學校和教師應當轉變觀念,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重視起德育教育從而實現我國百年大計,助推中國夢。
(二)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則滲透德育
農村中學大多為寄宿學校,其中又有很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那么對他們思想行為影響最大的一定是長期近距離接觸的鄉鎮教師。所以,筆者希望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來喚起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鄉鎮教師近距離長期接觸留守兒童,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多關注一下我們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實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則滲透德育。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德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德育的目的。教師可以經常開展一些和德育有關的活動,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互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自覺地滲透德育教育。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和習性,無不作為信息傳導于學生的大腦,反饋于教育過程中。因此,教師時時刻刻都要做到“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的道德標準。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適時進行道德教育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農村中學也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資源,向學生及時、充分、實時地進行道德教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作用,借助多媒體,明確德育目標、即時更新德育教學信息量、對教學效果進行動態評價和管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更為方便快捷的德育滲透。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敬畏生命的德育教育時,用多媒體展示了視頻和圖片,包括一些中學生淡漠生命、或是將自己置于危險之地、學習雷鋒救人卻超出自己能力范圍而導致的種種悲劇。學生沉浸在這些影片之中,之后我又點名讓學生說出他們對生命(尤其是自我生命)的感受。然后我分享了一個敬畏生命的故事,但是結尾是一個開放結局,接著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去合理創編和續寫故事結局,然后寫在紙上再用多媒體掃描投屏,即時分享、即時評論。結果出乎意料,學生們有續寫主人公是灰心意冷自殺了,有的是主角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走出困境,又或是獨辟蹊徑,以十年后的主人公的視角對事件進行的一個回想。
總之,筆者在今后的研究中,還要認真學習國內外德育的先進理論,完善實際整理出的德育滲透理論與實踐的實施細則和系列課例,更好地解決現實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為廣大教師在日后的德育教學指明方向,使學校的德育教育開展合理化、常態化、持續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參考文獻:
[1]谷今,李艷波. 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之探討[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6-87.
[2]朱樺. 淺談加強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 學周刊,2014(19):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