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是學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體現,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載體。優秀的課程體系能立足學校的定位及其發展,促進學校育人質量的提升。多年來,我校為了打造富有中國韻味的墨香校園,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周邊地域資源優勢及多年來開展書法教育所積淀的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上,構建富有特色的國粹文化校本課程體系。
一、遵循國粹文化,確立校本課程核心
“傳承國粹文化,為精彩人生奠基”一直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們認為,“傳承國粹文化”是書法教育的顯著特征,是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它強調,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確立文化育人的意識,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用博大的精神文化影響人、培育人。我們重視讓學生從小寫好漢字、修習書法,這既是讓學生接受漢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精彩人生奠基”,是我們實施書法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我們強調“為精彩人生奠基”概念,就是要確立正確的辦學思想,準確把握學校整體發展的方向,有效推動學校和諧發展。“為精彩人生奠基”,就要培養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識技能、意志品質和人生智慧。
近年來,我校在實踐書法教育這一辦學特色的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唯亭實小學子具有浩氣、質氣、風雅之氣,堅持“讓師生從各自的起跑線上跑出自己的精彩”這一教育質量觀,構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整體優化、和諧共處、互為補充的三級課程建設框架。
二、追求以人為本,制定校本課程目標
(一)以完善三級課程建設為基礎
校本課程的開發強調學生的需求和學校的發展,要求將國家課程標準與學校地域資源結合與融合。在學習實踐中,我們整體推進三級課程建設,注重三級課程的有效整合。夯實國家課程,注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保證課堂教學實效,落實雙基要求,為學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形成一種動態的、創新的、整體的教育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豐富、深化書法教育的辦學特色,逐步建立起具有學校特色、充滿活力、開發與共享結合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形成學校教育內涵發展新的增長點。
(二)以促進師生發展為根本
構建校本課程的目的是豐富學生體驗,擴大學生認知,促進個性發展。在課程實施中,我們充分體現“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課程理念,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凸顯特長,積極培養有個性、有特色、學有所長的未來人才;使教師在參與課程的研究中專業化素質得到提升,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群體。學校以書法教育的育德、啟智、健體、審美為目標,在原有的學科特色基礎上,在以書法為核心的國粹文化背景下,開發出了校本課程體系。
在校本課程的研發過程中,我們既注重發展學生又注重成就教師,將書法教育的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進行有機整合,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制定出了以“寫好中華漢字、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德慧少年”為課程目標的國粹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力求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注重動靜結合,設計校本課程內容
(一)自主創編書法校本課程
我校書法類課程主要是以中國文字及書法藝術緊密相關的課程內容。校本課程每周兩節大課,翰逸墨舞;書法社團,墨香十分。學校為了進一步深化特色,在立足學校實際的基礎上,對原有教材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編寫出了包括書寫技法篇、人文修養篇、作品鑒賞篇三個系列篇目的《“墨韻唯華”——唯亭實驗小學書法校本教材》(三冊),讓學生體會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了學生對書法藝術的熱愛。
總之,在基礎性校本課程建設中,學校倡導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知識技能、情感等全面、和諧發展,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寫為主線”的寫字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構建起“導入新課——示范模仿——邊講邊練——品評鞏固”的基本框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觀察激趣——講練結合——展示評議——梳理延伸”的教學模式。語文課與寫字課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量,而且使大部分低年級學生也能寫出初步具有硬筆書法韻味的漢字。
(二)拓展研發文化校本課程
學校在編寫《“墨韻唯華”——唯亭實驗小學書法校本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研發了文化拓展類課程:國韻悠揚(評彈課)、黑白經緯(圍棋課)、古韻今風(詩詞楹聯課)、鐵骨錚錚(武術課)、金石風骨(篆刻課)、水墨丹青(國畫課)、黑白分明(拓碑課)等,這些校本課程的開設,讓傳統文化開啟學生的心智,涵養學生的人格,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文化拓展類課程,就是以學校書研會和德育為核心,以任課教師為主力,成立多個課程開發小組,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最終形成文化拓展。如在國韻悠揚校本課程中,學校充分挖掘書法教育呈現的中華民族文化特性,開設評彈特長班,聘請評彈老師來校輔導學生演奏,讓學生在古聲古韻中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的修養,讓學生在演奏吟唱中增長智慧、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發展豐富活動校本課程
主題活動類課程,主要指在不同年級開展的不同主題的書法教育特色活動。在保障文化拓展類課程每周一節的基礎上,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做到課內外結合,我們還借助地域資源和人力資源開發出了活動類校本課程。學校依托地域資源優勢開設課程,如“乙未亭尋書跡”——組織學生尋找乙未亭里留下的碑刻作品,引導學生賞析不同書體的變化萬千,風格特點,通過“拓碑”活動,感悟蘊含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學校還利用“趙國華老師書法教育工作室”這個我校特有的資源,拓寬課程實施的途徑,開設書法特長班,聘請書法教育外聘專家輔導軟筆特長生等,讓孩子們在一筆一劃中提高自身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這一個個年級特色課程、一次次特色活動,在依托寫好規范漢字的基礎上,更使學生傾情于那一方神秘的漢字田園,于筆墨紙硯的磨擦交響中尋求著自己的個性之美。每一個國粹文化校本課程的建設以書法系列課程為基礎,彰書法精髓,顯文化底蘊。從實踐中,我們感受到文化對人的影響不在于灌輸,而在于熏陶與浸潤。
未來,唯亭實驗小學將繼續在傳承與創新中汲取千年的文明智慧,精心繪制書法教育的美麗畫卷,用墨香濃郁的多彩課程扮靚學生美好的童年,成就屬于我們學校的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