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后望 余美娟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
張后望1余美娟2
(1.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經濟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農業現代化不僅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和基礎,還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也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根基。文章以山東省為研究對象,從農業生活現代化、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構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定量分析評價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結果顯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2010年—2020年間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目前進入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中期;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而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增長速度最慢。科技創新、人力資本、制度等是刺激農業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源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依靠這些內生動力推動發展進程。
農業現代化;熵值法;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指出農業現代化不僅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和基礎,還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也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根基。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現代化發展成為廣大學者及社會人士研究的熱點。農業現代化是指運用科技等先進要素替代傳統勞動力[1],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2],達到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農業資源配置效率均較高的一種狀態[3],以此提升農業生產、生活現代化水平,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關于農業現代化的定量研究,Sands等圍繞農業發展環境、農業發展資源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構建了15個二級指標,用來測度衡量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4],譚愛花等圍繞農業裝備條件、農業技術改造、農業產業體系、農業經營模式、農業發展理念等方面構建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國內外學者對農業現代化水平的研究主要從對全國省域的空間計量研究以及對單個省市的時間序列研究展開,評價或者測算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一是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熵權法等以多指標綜合測度法展開測算[6-7]。二是以參數比較法展開測算。該方法主要應用于國家或地區的比較,對應的評價方法多是就對應的具體指標現代化得分及現代化水平綜合得分進行比較[8]。三是以DEA方法展開測算。趙雙喜運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法評價河南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將河南省的情況與全國比較,再在縣域層面橫向比較各縣[9]。
農業現代化是農業從粗放低效逐漸走向集約高效的體現[10],是我國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研究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以我國農業大省——山東省為研究對象,在參考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農業發展實際情況,首先采用熵值法評價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接著進一步分析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內生動力,以期進一步推動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山東省是我國經濟、人口、農業大省,截至2021年末山東省總人口10 15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7.19%,地區總產值為83 100萬億元,占全國GDP的7.27%,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11 468億元,占全國農業生產總值的14.65%,可見山東省農業發展在我國具有重要又特殊的地位。如表1所示,山東省農林牧漁總產值逐年升高,2010年,山東省農林牧漁總產值為6 573.77億元,到2020年,增長到10 190.58億元,增長了55.02%;農業勞動生產率由2010年的2.91億元/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7.43億元/萬人,增長了155.33%;農業機械化水平在2010年—2015年間逐年提升,2016年有所下降,在2016年—2020年間,農業機械總動力逐漸趨于穩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反映農業發展的綜合情況,2010年,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 034.34元,到2020年,達到了18 753.21元,增長了166.60%,表明農業綜合發展狀況良好。
表1山東省農業發展概況
年份農林牧漁總產值/億元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萬人農業勞動生產率/(億元/萬人)農業機械總動力/萬kW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06 573.772 257.202.9111 628.977 034.34
續表1山東省農業發展概況

年份農林牧漁總產值/億元第一產業從業人員/萬人農業勞動生產率/(億元/萬人)農業機械總動力/萬kW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17 311.112 164.903.3812 098.258 394.66 20127 817.842 068.103.7812 419.879 506.02 20138 577.061 973.904.3512 739.8310 686.86 20148 988.181 878.604.7813 101.4011 882.26 20159 283.921 795.405.1713 353.0212 930.37 20169 075.601 706.905.329 797.6113 954.06 20179 140.361 622.505.6310 144.0515 117.54 20189 397.391 534.506.1210 415.2216 297.00 20199 671.671 445.906.6910 679.8417 775.46 202010 190.581 372.007.4310 964.6618 753.21
數據來源:2010年—2020年《山東統計年鑒》。
1.2.1 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農業現代化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本文根據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結合山東省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在參考劉云菲等[11]、邸菲等[12]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三個維度設置了農業勞動產出率、有效灌溉率、糧食產出率、恩格爾系數等11個二級指標,如表2所示。
表2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指標體系構建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二級指標說明單位指標性質 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億元/萬人正 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積/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正 土地生產率農林牧漁總產值/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億元/千公頃正 單位耕地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機械總動力/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萬kW/千公頃正 糧食產出率糧食總產量/糧食作物實際占用的耕地面積kg/hm2正 農業生活現代化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總消費支出%負 城鎮化水平城鎮人口/總人口%正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口元/人正 農業可持續發展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土地總面積%正 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農用化肥施用量/農作物總播種面積t/千公頃負 單位耕地面積農藥施用量農藥施用量/農作物總播種面積t/千公頃負
1.2.2 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方法
(1)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正向指標數據:

負向指標數據:

(2)熵值法賦權
運用熵值法對各指標進行客觀賦權,如表3所示。
表3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標賦權結果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信息熵值(e)信息效用值(d)權重系數(w) 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業勞動生產率0.907 70.092 38.02% 有效灌溉率0.919 60.080 46.98% 土地生產率0.9340.0665.74% 單位耕地農業機械總動力0.912 10.087 97.63% 糧食產出率0.871 50.128 511.16%
續表3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標賦權結果

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信息熵值(e)信息效用值(d)權重系數(w) 農業生活現代化恩格爾系數0.938 10.061 95.38% 城鎮化水平0.888 20.111 89.71%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907 30.092 78.06% 農業可持續發展森林覆蓋率0.824 70.175 315.23% 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0.871 80.128 211.14% 單位耕地面積農藥施用量0.874 10.125 910.94%
(3)綜合評價函數
構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的評價函數,公式如下:

表4山東省農業現代化階段劃分標準
時期農業現代化準備階段農業現代化起步階段基本實現農業現代階段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 初期(0.00,0.15)[0.40,0.50)[0.70,0.75)[0.85,0.90) 中期[0.15,0.30)[0.50,0.60)[0.75,0.80)[0.90,0.95) 后期[0.30,0.40)[0.60,0.70)[0.80,0.85)[0.95,1.00)
1.2.3 數據來源及處理
二級指標下所涉及的指標數據來源于2010年—2020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2020年《山東統計年鑒》、山東省統計局。二級指標值依據表2中二級指標說明的公式計算所得。
按照上文介紹的分析方法及步驟,計算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2010年—2020年間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10年,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為0.11,到2020年,達到了0.94,增長了754.55%。從增長率來看,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年均增長率也達到了23.93%。從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來看,2010年—2020年間,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從2010年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準備階段初期跨越到了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中期。
表5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綜合評價結合
年份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所屬階段 20100.11準備階段初期 20110.20準備階段中期 20120.27準備階段中期 20130.27準備階段中期 20140.49起步階段初期 20150.58起步階段中期 20160.59起步階段中期 20170.69起步階段后期 20180.77基本實現階段中期 20190.87全面實現階段初期 20200.94全面實現階段中期
在分析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山東省農業現代化三大體系發展水平。如圖1所示,山東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三大體系發展水平在2010年—2020年間均呈現出增長態勢。其中,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而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前期基礎較好,但增長速度最慢。2010年—2013年間,山東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高于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13年后,其均低于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圖1 山東省農業現代化三大體系發展水平變化
(1)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2010年,山東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綜合得分為0.26,到2020年為0.90,2010年—2020年間,全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提高了0.64,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3.22%。2010年—2012年,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逐年上升,2013年—2016年,其呈現小幅波動,2016年—2020年間,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穩步增長。
(2)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2010年—2020年,山東省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從2010年的0.01增長到2020年的0.94,年均增長率達到57.51%。2010年—2018年,山東省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8年—2020年,山東省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趨于穩定。
(3)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在2010年時分值僅為0.01,到2020年增長到0.98,年均增長率達到58.17%。2010年—2013年,山東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增長較為緩慢,2013年,其綜合得分僅為0.15,到2014年,驟增到0.61,之后,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本文以山東省為研究對象,從農業生活現代化、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構建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定量分析評價山東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得出以下結論:(1)山東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在2010年—2020年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達到23.93%,經歷了農業現代化準備階段初期向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中期的跨越。(2)山東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三大體系發展水平在2010年—2020年整體均呈現出增長態勢。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增長速度最快,其次是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而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前期基礎較好,但增長速度最慢。2010年—2013年,山東省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高于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13年后,其均低于農業生活現代化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發展在農產品產量、農業發展環境和條件等方面都已經取得巨大成就,但傳統生產要素如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的持續投入未能持續刺激農業經濟增長與發展,其帶動和支撐農業發展的能力逐漸減弱,農藥、化學用品等的過度使用引發農產品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難題,農業科技創新不足,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相關配套的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素供給不足等問題阻礙著農業現代化發展。
要想破解“三農”問題,改善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村發展落后、農民貧困的現狀,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人力資本、制度等能夠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科技創新能夠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同時,科技進步應該與地區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相匹配,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建立合理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的發展與運用需要人力資本的參與,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與個人素質的提升,應該積極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避免人力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滯后。農業現代化發展還需要優化制度,積極創新,才能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1]劉世薇,張平宇,宋鳳斌,等.黑龍江墾區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J].地理科學,2018,38(7):1051-1060.
[2]王玉瑩,金曉斌,范業婷,等.農村土地整治對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影響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7,31(8):69-76,97.
[3]陳錫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1):5-12.
[4]SANDS G R,PODMORE T H.A Generalize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for agricultural index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J].Agricultural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0,79(1):29-41.
[5]譚愛花,李萬明,謝芳.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10):7-14.
[6]王國敏,周慶元.我國農業現代化測評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經濟縱橫,2012(2):69-74.
[7]李滿,李世峰,歐陽映鴻.基于熵權法的涿鹿縣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4,19(5):236-243.
[8]李響,周鷹,李麗華,等.江蘇與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差距[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2):385-387.
[9]趙雙喜.河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2.
[10]許曉冬,劉金晶.基于時空維度的東北三省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1,42(5):129-138.
[11]劉云菲,李紅梅,馬宏陽.中國農墾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研究:基于熵值法與TOPSIS方法[J].農業經濟問題,2021(2):107-116.
[12]邸菲,胡志全.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6):46-56.
[13]施晟,衛龍寶,伍駿騫.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階段定位及區域聚類分析[J].經濟學家,2012(4):63-69.
[14]錢佰慧,陳思霖,徐洋,等.農村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度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6):39-49.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46
F323
A
2095-1205(2022)09-145-05
貴州財經大學校級課題“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研究——基于內生增長理論模型的實證分析”(2021ZXSY14)
張后望(1993- ),男,漢族,山東滕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業發展、產業政策、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