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珺
“田園綜合體”建設理念下常州特色小鎮建設的SWOT分析——以常州市嘉澤鎮為例
王璐珺
(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常州213159)
文章運用SWOT方法對常州市特色小鎮嘉澤鎮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根據結果提出常州市特色小鎮建設策略,將“田園綜合體”理念融入特色小鎮建設中,大力發展交通,使特色小鎮與旅游、休閑、文化等多種產業有機融合,以推動常州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常州市;嘉澤鎮
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特色小鎮建設成為一個國家層面的產業。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為特色小鎮建設指明了方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浙江最早提出建設特色小鎮,國家給予了有力支持。當下,特色小鎮建設已經成為構建新型城鎮化格局的關鍵舉措、助力鄉村振興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文章選取常州市嘉澤特色小鎮作為研究對象,運用SWOT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并得到相關建設對策。
近年來,常州市特色小鎮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孟河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常州有三個小鎮入選江蘇省級特色小鎮;常州有七個小鎮入選江蘇農業特色小鎮。下一階段,常州計劃3年—5年內爭創30個左右市級以上特色小鎮。在數量增長的同時也需保證質量,確保每一個特色小鎮得到可持續發展,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如何建設特色小鎮就成為當下重要的研究問題。
探討常州特色小鎮的構建策略,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理念為新導向,基于“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的理念對常州地區的資源、文化等進行深度挖掘與發展,以精準把握當前常州特色小鎮的建設優勢和不足,找到能夠促進常州地區經濟、文化等持續穩定發展的新路徑,將常州特色小鎮打造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理念下的新型代表,促使常州市更好更快地發展。
特色小鎮的建設可以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優化產業結構,如農業、旅游、文化等。同時,經濟發展也是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文章通過闡述常州市嘉澤鎮的概況,對其建設特色小鎮進行SWOT分析,了解當前所擁有的優勢、劣勢及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結合當地經濟、文化、人居、資源等實際情況尋求“田園綜合體”模式的特色小鎮建設路徑[1],從而為常州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指導,豐富特色小鎮建設理論體系,同時,為常州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模式的打造提供實踐性的指導與參考,對于促進常州市經濟快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嘉澤鎮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西南部,屬于平原地勢,緊鄰西太湖,河流眾多,另有孟津河、扁擔河、夏溪河等貫穿其中,因此水產豐富。滬寧鐵路與京漢大運河也與其毗鄰,與國家一類口岸常州港相距僅20多 km,水運交通和陸路交通十分便捷。該鎮花木行業盛行,是著名的花木小鎮,嘉澤鎮整個土地面積約106 km2,其中植被覆蓋率高達95%,種植有大樹100多萬棵,而全鎮花木種植面積則占據耕地面積的82%,可見其“中國花博鎮”的稱號名不虛傳。嘉澤鎮是花木之鄉,依托“花木之鄉”的優勢,每年舉辦各類花卉展、“花木節”,經常舉辦各類花卉展銷、文化活動和產業論壇。之所以擁有花木發展優勢主要得益于其自然條件,嘉澤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氣候分明,溫度、濕度、關照及土壤等先天自然條件都適合花木生長。此外,嘉澤鎮歷史悠久,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文明遺址,屬于典型的崧澤文化,民間名勝古跡眾多,如姬山遺址、千峰寺、如來禪寺、太和觀等,文化底蘊豐厚。嘉澤鎮已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鎮)”“中國低碳旅游示范鎮”,擁有夏溪花木市場、蔬菜種植基地、紫薇園、江南花都產業園、楓澤山莊等特色的農業旅游景點。
(1)用地優勢。嘉澤鎮總體規劃超前,在常州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嘉澤鎮臨近西太湖科技產業園,該園在常州市發展規劃中屬于中心城區的發展統籌區。
(2)交通優勢。嘉澤鎮屬于常州市武進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水路相連長江、太湖,陸路有239省道、沿江高速公路、滬寧鐵路,長虹西路、金武路、延政西路貫穿全鎮。
(3)景觀生態優勢。嘉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工景觀皆美,有田園風光、滆湖帆影、濕地野趣。嘉澤鎮的生態景觀主要有孟津河與扁擔河濕地、湟里河濕地、滆湖西岸濕地和三星林場生態公園四個部分[2]。孟津河與扁擔河濕地、湟里河濕地對滆湖起保護緩沖作用;滆湖西岸濕地連通了其他湖泊,起到了保護滆湖生物多樣性的作用;三星林場成為小鎮北部的生態屏障。此外,還有部分人工生態景觀,包括紫薇園、藝林園、無花果基地、夏溪花木市場、草盆花基地等。
(4)人文、旅游優勢。嘉澤鎮旅游產業發展迅速,特色旅游不斷拓展。嘉澤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一定的旅游價值。可供瞻仰的古代遺跡有姬山遺址、雞墩神墩、如來禪寺、大帝廟等,其中姬山遺址,是典型的裕澤文化代表,距今約7 500年歷史。同時,依托“水、木、花、博(花博會)”四大特色鮮明的旅游核心要素,嘉澤鎮擁有夏溪花木市場、蔬菜種植基地、楓澤山莊等農業旅游景點。嘉澤鎮的風景旅游也是一大亮點,讓游客們享受到田園風光、滆湖帆影、濕地野趣。
(5)產業優勢。嘉澤鎮花木產業發展迅速,發展模式不斷優化。嘉澤鎮是以花木產業為主導,享有“花木之鄉”的美譽,是集休閑旅游、商貿服務、生產研發、生態居住功能于一體的中國花木小鎮。2013年,嘉澤鎮成功舉辦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獲得“中國花博鎮”證書,讓小鎮成功轉型升級。目前,嘉澤鎮正不斷探索發展路徑,為花博會在常州永不落幕、打造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和中國花博第一重鎮的目標而努力。嘉澤鎮在花博會之后,努力延續花博會精神,繼續構建“以花木產業為主,特色旅游文化、現代商貿流通為輔”的產業體系。
(1)用地問題。嘉澤鎮經過兩次并鎮,地塊平均分散在原有的四個鄉鎮,導致經濟、空間、環境沒有優化整合。
(2)交通問題。嘉澤鎮主要道路路面較窄、交通流量大,且道路兩側綠化帶建設不到位,交通不便捷。
(3)生態問題。由于周邊鄉鎮企業過度的、不合理的開發,大量廢水排入湖中,滆湖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大量湖面和濕地被廢。水質惡化、水中的生物種減少;大規模的圍湖造田使大量湖面和濕地被侵占,葦蕩近乎絕跡;湖區水生植物大量消亡,生物多樣性衰退,湖水富營養化嚴重。
(4)人文旅游問題。現階段嘉澤鎮的發展沒有充分體現水鄉風貌和歷史文化風貌特色。
(5)產業問題。嘉澤鎮的花木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亟待轉型升級。花木產業是嘉澤的核心產業,自花博會后產業經濟增長放緩。“家庭作坊式”生產模式阻礙花木規模化發展,常規苗木品種結構性過剩。
(1)用地、交通方面。《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總體規劃(2016—2020)》規劃加強嘉澤鎮與常州市中心城區的聯系,接受中心城區功能輻射,構筑網絡化城鎮空間格局;規劃加強嘉澤鎮與常州市中心城區的交通聯系;規劃對連通鎮內主要湖泊濕地的河道進行生態改造,并通過開辟新河道來引導湖泊之間水體的連通;規劃與春秋淹城歷史文化風景區、三勤生態園區共同構建以生態休閑、文化體驗為特色的生態旅游區[3]。
(2)旅游方面。依托花木行業的發展,休閑旅游業已初具規模,在原有的休閑農業基礎上,可以開發多功能綜合休閑農業,拓展旅游業,將其作為未來小鎮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3)產業發展方面。花木行業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發展勢頭良好,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是該鎮的主導產業,是當地人民致富的源泉。
(1)用地、交通方面。嘉澤鎮格局空間較分散,需進行空間的重新規劃,推進嘉澤鎮及其周邊的連片發展。需合理改善局部交通,構建安全格局,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水鄉花都、田園嘉澤”。
(2)旅游方面。嘉澤鎮雖然開發了一些旅游觀光項目,但是旅游品質不佳,配套設施落后,宣傳力度不足,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項目,提高旅游品質也是目前需要面對的挑戰。
(3)產業方面。花木行業自產自銷,品種單一,科技含量低,急需科研技術的支持。花木行業及其衍生產業都需提高經濟附加值,擺脫低端農業的束縛。
第一,統籌規劃。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協調企業、市場的運作,將資源調動整合,包括交通樞紐、主要景點、河流水系、生態廊道等,提升小鎮競爭力。“田園綜合體”的經營需要對其土地進行長遠規劃,為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第二,要堅持生態優先,全面提升環境,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發展的同時要注重生態修復,保護基本農田,從而加強生態環境的管理,將滆湖及其周邊地區劃為管控區,保護農田,修復水系。結合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嘉澤郊野荒地,打造郊野公園,發展高品質旅游,完善其生態空間等功能空間,進一步改善生態休閑服務設施。
第三,突出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強化產業聚集和結構升級,特色產業是小鎮的核心競爭力,是其“特色”所在[4]。嘉澤鎮的特色產業是花木產業,花木產業要轉型升級,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場為核心的花木交易體系,以江南花都產業園為基礎的花木提升體系,以花木公司、經紀人和花農為主體的花木經營體系和以重點苗圃為特色的花木格局。強化花木產業的生產、研發、設計、深加工等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促進花木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全國花木產業標桿[5]。
第四,在“田園綜合體”理念下進行特色小鎮建設,通過合作社、家庭農產等吸引周邊經營主體參與進來,分享“一二三產業”融合帶來的價值鏈收益,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田園綜合體”還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現代農業需要先進的農業技術,因此,應該大力引進相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為其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持。
第五,深入挖掘資源,具體包括景觀資源、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要合理運用原生資源,避免小鎮風格統一化,尊重原生資源,讓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情。比如,嘉澤鎮有自己的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今后要以滆湖生態圈為中心,繼續打造湖濱精品景觀和以“花木之鄉”為主題的休閑度假村,各區域有機串聯,統籌規劃。再如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人文薈萃,有近2 500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在人文景觀方面要深入挖掘,妥善保護傳統文化。還有常州入選的3個江蘇省特色小鎮:石墨烯小鎮、智能傳感小鎮、殷村職教小鎮,其都是以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小鎮[6]。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這為特色小鎮產業定位提供了新思路[7]。每個小鎮都需有自己的核心產業,特別是對于田園綜合體理念下建設的特色小鎮要以農業作為小鎮的核心產業,產業是小鎮發展的原動力和根基。
第六,要發展旅游,特色小鎮需要人流、物流,需要吸引人來游玩,進而促進小鎮的發展。因此特色小鎮需要有知名度、有賣點。因此,小鎮需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并做好相關宣傳工作,從而吸引游客前來。
第七,交通要便捷,要致富先修路,雖然常州面積不大,但是特色小鎮的發展要依托常州城市。城市和小鎮之間存在能量交換,城市空間飽和、房租地價高、環境惡化,而小鎮有空間優勢、價格優勢和生態優勢,小鎮依托城市可以有一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交換。比如北京、上海房價高,人們買不起市區的房子,就轉向周邊小鎮。
由此可見,建設特色小鎮應注重生產、生活和生態相結合。而田園綜合體包含的六大建設理念是以旅游為先導、以產業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流通為基礎、以體驗為價值、以鄉村復興為目標。這些建設理念恰好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拓寬了思路,指導著特色小鎮向著循環持續的方向健康發展。因此常州特色小鎮建設和田園綜合體建設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研究運用SOWT分析法對常州市嘉澤鎮花木小鎮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得出其優勢、劣勢及當下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常州市特色小鎮建設策略,將“田園綜合體”理念融入特色小鎮建設中,大力發展交通,使特色小鎮與旅游、休閑、文化等多種產業有機融合,從而為常州市未來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參考。
[1]阮曉東.田園綜合體成縣域經濟增長新動力[J].中國房地產,2018(11):60-63.
[2]許達,李清宇.蘇南小城鎮建設中“反規劃”理論的實踐探索[J].小城鎮建設,2010(1):61-64,85.
[3]唐淑慧,劉安生.城市時代蘇南地區小城鎮發展的規劃探索——以常州市嘉澤鎮總體規劃(2011-2030)為例[C]//城市時代,協同規劃——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2-小城鎮與城鄉統籌)[S.l.]:[s.n.],2013:367-373.
[4]任嘉浩.特色小鎮的國際比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35-42.
[5]陶濤,王仕滿,錢鋒.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特色小鎮發展路徑探索——以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16(10):203-205.
[6]何勇,謝晶晶.常州市特色小鎮發展探析[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8(1):46-48.
[7]李柏文,曾博偉,宋紅梅.特色小城鎮的形成動因及其發展規律[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36-40,47.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43
F299.27
A
2095-1205(2022)09-136-03
王璐珺(1984- ),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應用。